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水城旅游 >印象水城

聊城铁塔:千年风尘满面 俯视古城变迁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01-18 10:10:09  点击:

在历史上,东昌古城曾为佛教圣地,被誉为江北古刹(此处的“刹”,读作“chà”,指佛教的寺庙)。

这与一座寺庙有关,即护国隆兴寺。

在鼎盛时期,护国隆兴寺有僧人五百之众,寺里有“七十二面井”,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禅师曾居住于此。遥想当年,寺内应为信徒终年络绎不绝,摩肩接踵,香火遮日,一派盛景。

可惜,在历史的变迁中,护国隆兴寺迭经废兴。清朝中期,古刹便日渐败落,清末尚存遗迹。

在“文革”时期,护国隆兴寺最后一抹残遗消失殆尽。聊城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告诉记者,在“文革”时期,聊城人还曾看到,护国隆兴寺观音阁的铜佛,一度供奉于位于聊城古城区的人民公园内,后被熔炼销毁。至此,古刹完全消失于历史的烟波中。今天的护国隆兴寺,实为近年新建而成。

似有天意。作为当年护国隆兴寺的标志性建筑——铁塔(原位于护国隆兴寺的东南角),历经千年,至今矗立故地,俯视世事变迁。

对聊城来说,它是最古老的建筑,最年长的“居民”。

或许,很多聊城人对这座古塔的了解,仅为这句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其实,它就像一位风尘满面的千年老寿星,有满腹的传奇和故事,无论是考古研究、建筑艺术,还是文化内涵,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们来了解聊城这座古塔的传奇。

QQ截图20170117095656.jpg

QQ截图20170117095646.jpg

一身是谜

始建年代无考 为谁而建不详

与寺关系模糊 石刻风格存疑

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句民谣,道出了隆兴寺铁塔在聊城人心中的地位。

其实,聊城隆兴寺铁塔,在中国都大名鼎鼎,与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济宁隆兴寺铁塔并称中国三大铁塔,是中国为数极少的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

但,“塔”的本意,或许不为人所熟知。塔的本意是窣堵波(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为坟冢。最初,印度的窣堵波就是埋葬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窣堵波随之传入,并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作为护国隆兴寺的标志性建筑,隆兴寺铁塔当然也不例外。

可以肯定的是,隆兴寺铁塔,也是高僧圆寂后,埋葬骨灰之所。但,关于聊城这位最古老的“居民”,还有更多谜团待解。

多年来,聊城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和众多专家,一直为揭开其谜而深入研究。目前,由于历史文献的欠缺,对隆兴寺及其隆兴寺铁塔尚有这四个主要问题未有解决。

其一,护国隆兴寺具体的始建年代不明。隆兴寺之寺名,唐代使用较多,但是仅靠名字不足为凭,缺乏史料的支持。而现存的隆兴寺山门石狮非唐代之物,有较典型的宋代风格。

其二,隆兴寺铁塔的始铸年代也无任何记载,与寺院的关系无从论起。

其三,1973年,聊城文化部门曾对铁塔地宫进行发掘,出土一批文物。其中,银棺棺身上刻有“辟支佛舍利”五字,棺底则刻有“大明成化丙午三月吉日造”的字样。那么,这位辟支佛是历史上哪一位高僧,又是哪一年圆寂,隆兴寺铁塔是为这位辟支佛建造的吗?

需要解释的是,地宫在塔下,塔如坟头。放置骨灰、随葬物的棺等,放在地宫,埋于地下。

其四,1973年发掘地宫时,曾在须弥座中发现了10块石刻,但和现存须弥座的石刻风格不一致,应属于不同的时期。这是为什么呢?

需要解释的是,须弥座即为台座,塔坐落在其上面。

人类的社会形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历史总会留下一些难解之谜,有待去研究,有待去揭开,隆兴寺铁塔亦是。

历经劫难

一度断毁倒塌数百年

塔身第九层至今难寻

世界上的佛塔层数,均为单数。

但,聊城的隆兴寺铁塔,目前耸立着的却是12层。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这座古塔的悠久历史和一次次劫难说起。

如上所述,隆兴寺铁塔,具体兴建于何时,铁塔本身没有记录,但从历代史志的记载,仍可见其古老:

清代《嘉庆东昌府志》记载:隆兴寺旧址在城东门外……有铁塔。

发掘铁塔地宫时出土的石函有阳刻铭文,总计10行61字:古有铁塔在东关街北,(明代)永乐年倒……至成化二年三月初六日重立铁塔记……

从中可以知道,即便在明清时期的记载中,铁塔也属于古迹。即便从“永乐年倒”算起,距今也已经600年。

而据专家研究,隆兴寺铁塔的平面为八角形,与现存大多数宋塔平面形状相一致,须弥座浮雕有唐宋时代佛塔的主要特征。从塔的形制及造像风格综合来看,隆兴寺铁塔的建造年代应为北宋晚期。

目前,隆兴寺铁塔建造于北宋,是业界一致的看法。也就是说,古塔已达“千岁”。千年间,仅雷击、地震等天灾,古塔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损毁难免。能够幸存至今,实属万幸。

事实也如此,一度数百年间,这座古塔是处于断毁状态的,塔身的一部分甚至是散落而埋于地下的。

如,1973年维修时,年久失修的铁塔大部分已倒塌,仅存底部5层塔身耸立在须弥座(基座)上,残高总计8米多,塔的全貌无法知晓。一番考古发掘后,工作人员才从四周的地下寻找到另外的7层塔身和一块刹座残片。

耸立的5层,挖掘出的7层,总计12层。而佛塔的层数,均为单数,隆兴寺铁塔原本也是13层。古塔的另外一层塔身,去了哪儿?无人能回答,至今是个遗憾。根据塔身的整体收分情况,专家分析认为,遗失的那层塔身,应为第9层。

或许,在此前的数百年间,古塔就一直这样处于断毁的状态,就如铭文记载的那样:“(明代)永乐年倒”。而从出土的文物看,古塔至少在明代成化年间进行过重修,说明此前也已毁损。

除了整体的断毁,塔身局部的残坏、缺失等,更是难以计数,如塔栏残失,腰檐缺损,塔身裂缝、深度锈蚀等。古塔太多的劫难,已消散于历史烟尘中,不可知。

两次大修

以近乎于原貌之姿态

重新屹立于古运河畔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得到保护修复,其中,1973年、1989年进行过两次大的修复。

我们今天看到的隆兴寺铁塔的整体模样,便得益于1973年的维修。那之前,13层的塔身,只残存5层,坐落于3米多高的须弥座(基座)上,整体才有8米。

这次维修,将埋于地下的7层塔身,逐层迭装至残存的5层之上,同时新铸造了塔刹(塔顶)。因为第9层没有找到,修复后的古塔有12层塔身,比原本的13层缺了一层。总体上看,隆兴寺铁塔又恢复了巍峨的模样。1977年,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憾的是,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此次维修留下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新铸造塔刹与原塔风格不一致,塔身少了1层,第11层向东错位5厘米,未对残损的塔体做修补,严重影响着塔的寿命和风貌等。

其中,尤其严重的是,塔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更改:原本,塔身中空,分层多次铸造,逐层迭装,各层是可拆分的。1973年的维修,从塔刹(塔顶)到塔身、须弥座(基座),全部浇铸钢筋混凝土,致使整个塔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鉴于此,1988年,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局拨专款对古塔进行修缮。这次修缮的重点是对残缺不全的塔身修补。1989年5月4日,修复工程正式开工。

当时面临的挑战是,金属古建筑十分罕见,修复的经验及工艺方法无处参考。

当时面临的修复工作包括:八层塔身的腰檐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第9层塔身的腰檐全部残失;第1、4、5、11层塔身的平座不完整,有些部位塔栏全部残失;塔身和群腰脊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和裂缝;整座古塔残坏严重,裂缝和缺损加速了深处的锈蚀……

所以,工程设计者反复研究和试验,采用了一系列新工艺:

如,用石膏制作缺损部分的模型,制作了缺损的平座、斗拱、平座栏杆、塔身、塔檐和群腰脊等模型,甚至用糊状石膏敷在缺损口上,准确地拓印出缺损暴露面的不规则形状,保证了新铸部分与缺损部分风格一致,缺口卸接吻合严密,整体上艺术风格一致,做到了修旧如旧;

如,用拓制阴模浇铸石膏型工艺,准确塑出塔檐底面和平座斗拱等构造复杂的部位;

再如,为防止石膏与塔体发生黏连或卡在一起,隔离材料也做了精心筛选,传统的机油,隔离太轻,而牛皮纸又太厚。经试验,最终选了宣纸。这就是宣纸隔离工艺:倒上石膏浆,待石膏固化后,雕刻成型,轻轻晃动石膏型即可取下。

1989年的这次修复工程,共铸造了170块铁缺损型,其中包括18块平座斗拱、112块平座栏杆、5块塔身、31块檐子、4块群腰脊等。

如此繁多的新铸缺损型,千姿百态,如何与原塔体吻合又牢固地结合?这同样是一个大挑战。

当时,首先想到的是焊接,但生铁焊条价格昂贵,场地不易操作,且容易发生爆裂。更重要的是,焊接需要打焊口,对原塔体破坏太大。

其次是试验卯接,但失败了:隆兴寺铁塔是白口铁制造的,硬度大得惊人。一个钻头钻断,也仅仅钻出了一个小白点。

最终,工程设计者选用了金属填补胶粘接法,铁条加固和环氧树脂胶掺铁粉封闭法。这便是黏合加固复原工艺。

功不唐捐。

最终,这次修复工艺大获成功,维修工程设计者周建国和魏聊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非常难得的。

今天,八角12层、总高15.5米的隆兴寺铁塔,以近乎于原貌的姿态,屹立于聊城古运河岸边。其依然那么峻崇浑朴,庄严巍峨,与光岳楼交相辉映。不得不说,这是一大幸事。

古塔新生

铁塔环境整治方案

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首本专著即将出版

目前,在隆兴寺铁塔西侧十余米处,有一通新竖立的石碑,上书“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大小礼拜寺街街区”,背面刻有街区图,显示范围包括运河以西、东昌湖以东、东关大街以北的礼拜寺街、药王庙街、小礼拜寺街、清孝街四条小街。

这片街区西与古城相连,东邻古运河,自古就是文化和商业发达的地方。这里,曾经寺院、庙宇林立,古迹、景观分布广泛。书笔两行、年画、装裱业等店铺兴旺。

可见,这一带文化底蕴深厚,被确定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当之无愧!

其实,关于隆兴寺铁塔环境整治方案,2014年4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下一步,以古塔为核心的文化街区,值得期待。

可喜的还有,关于这座古塔的第一本专著《隆兴寺铁塔》,已经完稿,即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来源:聊城晚报           编辑:刘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