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医疗卫生 >医疗动态

防治“心灵感冒”:科学认知是第一步 心病还需心药医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0-10-19 10:09:06  点击:

0.jpg

防治“心灵感冒” 科学认知是第一步

很多人以为到精神科看抑郁症的,不是疯就是傻,将抑郁症等同于精神病,患者也容易产生病耻感,这些错误认知影响到患者的早期诊断。


问诊完最后一位患者,甘照宇看了下时间,已接近傍晚7点。

“一个下午,15个预约号,还有几个加号的。”甘照宇计算着病人数量。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其医院在广东省梅州市设有分院——粤东医院,这是他第6次到粤东医院出诊。

“今天接诊的患者,有几位是初、高中生,都是抑郁症患者。有的是拖延了很久才来看的,耽误了病情,可惜。”提起患者,他十分痛心,“生病了却讳疾忌医,归根到底是国人对抑郁症缺乏科学的认知。”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目标是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方案》出台具有积极意义,表明了社会对抑郁症的正视,有助于提高大众的认识和重视。”10月16日,甘照宇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错误认知影响早期诊断

多年在临床实践一线工作,甘照宇观察到,无论是认知还是就医,大众对精神医学都有着急迫的需求。

“很多人一方面以为到精神科看抑郁症的,不是疯就是傻,将抑郁症等同于精神病,患者也容易产生病耻感;另一方面,病患及家属对用药想法多,不是担心副作用大,就是觉得不吃药都能好,这些错误认知都影响到患者能否得到早期诊断。”这几年,甘照宇一直坚持做科普,希望唤醒大众对抑郁症的科学认识。

西方称抑郁症为“心灵感冒”。主要表现出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像今天因被老板骂了一顿,心情压抑此类的短期抑郁情绪,可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和消除的,不用担心。”甘照宇指出,当以上症状多个出现且持续存在2周以上,有可能已患上抑郁症,那就要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断了。

“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其实是大脑生病了,这种病与懒惰无关,与矫情无关,也不是想开一点,或是坚强一些就可解决。但这种病通过专业治疗是能康复的。”甘照宇特别强调一要早期诊断,二要科学精准用药。

与大众对抑郁症不理解相伴的是,我国抑郁症就诊率和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抑郁症不像骨折,通过X光检查就可清楚诊断,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诊断和康复仍没有一个较好的指标。”甘照宇接诊的病例中,不乏吃药多年,但病情仍得不到改善的情况。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与巨大的心理健康需求相比,我国精神科医生不超过5万名,缺口仍很大。此外,我国综合医院设立的精神心理科,尚属于一个新生力量,在学科建设、专业医生培养方面,政策的支持仍较弱,精神卫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突出。

《方案》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因此提出到2022年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全球超3亿人受其困扰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发布的一份抑郁症全球统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10年期间,全球受抑郁症影响的人数增加了18%。2015年全球超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其中中国的抑郁症病例占到全国人口的4.2%。

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常见?

甘照宇指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温饱都成问题的阶段,谁会去关心心理健康呢?以前好像不存在的抑郁症,并不是突然就暴发了,而是我们开始正视它了”。

《方案》中将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列为重点人群。其中对于青少年人群,要求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

“青春期刚好处于生理和社会心理的双重转折点上,此时遇到的各种矛盾或者同伴间的竞争,都会从心理上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压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青少年梳理心理压力,并评估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及时干预,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风暴。”甘照宇说。

孕产妇由于产后体内激素的急剧改变,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当母亲后所面临的职业生涯挑战,增加了其患产后抑郁的风险。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在于面临更年期社会角色的改变,类似于另一版本的“青春期”,一旦过渡期适应不良,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现代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金融从业者等,容易感到身心俱疲,出现心理疲乏,发展成焦虑、抑郁的可能性也极高。甘照宇表示,及时识别这些高危人群,及时让专业医生介入,是加大对高危人群干预力度的关键。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或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确实有患者因患抑郁症而自杀,但不能简单认为患上抑郁症的必然结果就是自杀。”甘照宇特别强调。

心病还需心药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低落、沮丧的情绪或出现胃口差、失眠等状况,是否是‘抑郁症’,需要去医院经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来确定。”台湾淡江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广州执业心理咨询师高红梅表示。

抑郁症如何治疗?轻度的一般可不必服药,中到重度需要遵照医嘱服药,并配合心理治疗,而有生命危机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甘照宇认为,药物治疗加上家庭支持,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是比较经济的治疗方式。

“‘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相当于‘心药’。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几乎都有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不如意或发展受阻等困扰,药物可较快起到消除或减缓症状、稳定情绪、恢复功能的作用,但如果生活中个人的心理压力持续存在或‘心结’未解,个人默默在孤独中挣扎而缺乏专业的陪伴与疏导,抑郁的症状可能会加重或反复。”高红梅指出,在及时向医院的精神科求助后,可再根据个人情况,在药物、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等治疗手段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遵医嘱规范地用药,并结合专业、稳定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是应对抑郁症较理想的方式,往往效果也比较好。

近几年,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方兴未艾,心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高红梅建议,挑选心理咨询师时要着重看其执业资格、训练背景、从业经验和伦理规范。

抑郁症并不可怕,它可预防,可治疗。预防抑郁症的关键在于情绪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压力,我们都会焦虑,这并不是坏事。这种情绪更能动员自身力量去应付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此作为病理情绪看待。”甘照宇说。

假如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家人和朋友要学会聆听,从患者的处境去理解他的心情,引导他积极寻求医学帮助,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更不要寄希望于通过安慰助其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

“希望接下来会出台实施《方案》的相关具体措施,把政策内容变成实际的执行力,为大众提供实实在在的精神医学服务。”甘照宇说。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