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医疗卫生 >医疗动态

桑国卫院士:药物创新的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的竞争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6-08-04 14:44:54  点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制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快慢,不完全取决于政府、企业投入了多少钱,建立了多少技术平台,而是决定于是否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政策环境。”近日,在“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产业的竞争、创新药物研发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制度环境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

  我国药物创新面临科技瓶颈

  近年来,全球在研新药项目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5995个增长至2016年的13718个,年均增长率4.76%。新靶点药物、抗体药物、ADC药物、免疫治疗、新型疫苗等不断推出,2013年共有56种新药和生物制剂首次上市,是过去10年内数量最多的一年,2014年共批准了47个新药和生物制品。

  就国内环境来看,“十二五”以来,针对重大疾病围绕产业链部署研发链,获批24个1类新药,为建国后50年的近5倍,建成各类平台近300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0余项。“目前我国生物疫苗研发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埃博拉疫苗、手足口病的疫苗等。”桑国卫特别指出,我国化学药物创新研究实现与国际同步,中药产业形成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医药科技由仿制向创新转变。

  “但是我国发展还面临着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学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桑国卫坦言,我国创新层次不高,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仿创结合的阶段,仿制药达96%,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以及研发成果转化率仍然低于国际水平。桑国卫比较道,“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1%,而国际大公司已达到17.8%。另外,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率不到2%,而国际大公司已达到20%。”

  桑国卫表示,国内创新药上市5年内年销售过亿的品种很少,而欧美国家很多品种上市第一年就能获得上亿甚至上十亿的市场规模。

  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

  “创新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政策环境的支持。”桑国卫表示。

  在发达国家有哪些政策鼓励药物创新?桑国卫介绍道,以美国为例,美国创新药政策环境及措施主要包括突破性治疗、快通道项目、优先审评审批、ICH(相同要求和数据互认)、微小企业帮扶政策等,并且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医药发展瓶颈问题。“社会力量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全社会创新环境的形成,更有利于维护创新生态环境的稳定。”桑国卫强调。

  “如果我国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保持历史成绩的基础上,便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实现重点领域‘弯道超车’,如果我国政策环境未有效改善,再多的资本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也只是事倍功半。”桑国卫表示,基于国内目前面临的现状和挑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有利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生态系统。”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创新。例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第一位;在《中国制造2025》中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突破的十大纲领之一;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

  在此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背景下,对于中国药产业发展,桑国卫建议:一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企业联合进行新药研发;加强政府在产学研联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医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国际互认的研发平台。二是完善新药研发过程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使保护制度,鼓励医药创新;完善新药审评制度,加快新药注册;缩短医保目录遴选周期,探索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完善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