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坚持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第一信号”和归属点,将爱国卫生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融合,并形成了强劲合力,切实解决了一批多年来解决不好的重难点问题,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我区把“生态”看成“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借文明创建之势,发动环保、住建等有关部门和镇办、社区、村居等各级干部群众对垃圾死角、黑臭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共粉刷创城标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面94.2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1500余个,清理垃圾202.1吨。继续加大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农村改厕等工程,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80%,工业COD排放总量、河道PI值、城市API值、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均达良好标准,PM2.5、PM10均值浓度同比均有改善。
在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区加强对辖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和秩序,进一步完善“扫黄打非”体制,实现无缝隙、全天候、全时段监管。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生力军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进一步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为创建安全放心的食品经营秩序,我区完善食品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组织人员对“责任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店、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等进行不间断日常巡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及其它不合格食品违法经营行为,确保检查一户,落实一户;整改一户,到位一户,对700余家“脏乱差”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整改。
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区,我区努力消除沉疴痼疾,完善城市功能,向综合型大城市转变。区财政投入5000万对区属42条街道进行整治提升,为100条小街巷统一制作安装了126个道路标识牌;结合当前拆违工作,共拆除违章建筑45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9.6万立方米;加强市场环境督导,制订了17条创建标准,帮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清除市场内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摆乱挂等行为,督促商户规范经营。城区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记者:闵庆才 张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