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那一山的一河的一城的清泉水——和老残看济南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11-01 15:44:12  点击:


前一阵我读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看到对《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评价,因为很早以前读过,印象不是特别清晰了。后来,我的大学同学旅居加拿大许多年,今年1021日适逢他高中同学毕业三十年庆祝会,他写了怀念故乡济南的很多文字,我看了心有所感,回复说要写一写济南府以解海外游子相思之苦。

其实,对于济南,虽然不是我的原籍,但我已于这个城市安家许多年,她的老街小巷,风物人情,她的清泉、湖水和青山,早已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像空气一样浑然不觉却又时时呼吸。我亲切地称济南的山为吾家青山,济南的月为吾家明月,这并非矫情而是实感,在我心中,那些山山水水,就像我自己的一样。

3.jpg

4.jpg

今天,就让我借《老残游记》这一名著的光,来谈谈这本书和济南。《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刘鹗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刘鹗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主人公,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我收藏的《老残游记》这本书,版本很早,1985由年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85年,我还是一名中学生啊,正是恰同学少年的好时光,那时候我就开始读它了。想想怪激动的,那么多好书陪伴我成长,而这些书籍,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版本已很难寻觅,成了我的“孤本”和“善本”。

5.jpg

 

6.jpg 

7.jpg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列入“谴责小说”,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其记刚弼误认魏氏父女为谋毙一家十三命重犯,魏氏仆行贿求免,而刚弼即以此证实之,则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憙,以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这是鲁迅的评价,也是刘鹗自己的主旨,抨击所谓的清官其实乃是庸官混官。

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

 

8.jpg


9.jpg

《老残游记》这本书,与山东特别有缘,其中的游历郎中老残,即是刘鹗自己。光绪十四年(1888)至二十一年,刘鹗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因为这段经历,刘鹗对山东大地非常熟悉,小说开始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写的就是老残和几个朋友一起到蓬莱阁上看海上日出。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描写的便是山东省城济南府风物,其余后几回,更是写济阳,写齐河,写曹州府、东昌府、泰安府,所以,这本书山东人看起来非常亲近,简直就是一幅晚清山东省的时景图。而这其中,最动人的就是对济南的描写,很多济南人都能把其中优美的描写背下来,我们来看一看: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刘鹗本身是江南人,他对济南比江南更为有趣的评价,一定是两相比较后发自内心的感受。他写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丝毫也不夸张,完全就是济南实景。济南真的就是这么美,她特殊的南高北低的地理地貌,使城内清泉无数。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地层,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典型的单倾构造。由于石灰岩受到构造运动和流水的侵蚀,石灰岩内多裂隙或溶洞,这为地下水提供了汇集和流动的空间。大气降雨通过南部山区的岩溶裂隙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裂隙岩地下水。地下水顺着岩层向北径流,至市区泉城路一带受到北部的火成岩体阻挡。地下水于此汇集,形成了相对较大的地下水压力区,岩溶水水位随之抬升,形成了天然泉水。这个天然群泉千百年来日夜喷涌,最终聚集成护城河,大明湖,把济南打扮成一座四面荷花三面枊,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著名泉城。最激动人心的是,这个泉水无比的清澈,清得简直可以说是霸道,是丝毫不带说理儿的天下无双,以至于无数生活在济南的人打泉水直接饮用成为一景。

10.jpg


11.jpg

我每天清晨沿着黑虎泉畔的护城河散步,看着汩汩的清泉,看着无数打泉人乐此不疲地担水提水,心里多次感念上苍,把这样的水送给济南,使济南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有灵性的无比干净的泉水之城。

“这一山的一河的一城的清泉,

从千年前而来,

又向千年后而去。

今生的遇见,

即不停止她的流淌,

亦不改变她的清澈,

呀,春水,这造化的神奇!”

这是我自己在三月春天里的清晨看泉时心情激动随手写的一首小诗,因为我简直要被这个水清清兮欲语的美景给迷倒了。

12.jpg


13.jpg

来看看刘鹗笔下的济南趵突泉,金线泉,黑虎泉——

吃了午饭,步出西门,先到趵突泉上吃了一碗茶。这趵突泉乃济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个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亩地宽阔,两头均通谿河。池中流水,汩汩有声。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后来修池,不知怎样就矮下去了。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

14.jpg

趵突泉图片

出了趵突泉后门,向东转了几个弯,寻着了金泉书院。进了二门,便是投辖井,相传即是陈遵留客之处。再望西去,过一重门,即是一个蝴蝶厅,厅前厅后均是泉水围绕。厅后许多芭蕉,虽有几批残叶,尚是一碧无际,西北角上,芭蕉丛里,有个方池,不过二丈见方,就是金线泉了。金线乃四大名泉之二。你道四大名泉是那四个?就刚才说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线泉,南门外的黑虎泉,抚台衙门里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
这金线泉相传水中有条金线。老残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说金线,连铁线也没有。后来幸而走过一个士子来,老残便作揖请教这金线二字有无着落。那士子便拉着老残踅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到也点头会意。说完,彼此各散。

15.jpg

金线泉图片


老残出了金泉书院,顺着西城南行。过了城角,仍是一条街市,一直向东。这南门城外好大一条城河,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河里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长,被那河水流得摇摇摆摆,煞是好看。走着看着,见河岸南面,有几个大长方池子,许多妇女坐在池边石上捣衣。再过去,有一个大池,池南几间草房,走到面前,知是一个茶馆。进了茶馆,靠北窗坐下,就有一个茶房泡了一壶茶来。茶壶都是宜兴壶的样子,却是本地仿照烧的。老残坐定,问茶房道: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黑虎泉,可知道在什么地方?那茶房笑道:先生,你伏到这窗台上朝外看,不就是黑虎泉吗?老残果然望外一看,原来就在自己脚底下,有一个石头雕的老虎头,约有二尺余长,倒有尺五六的宽径。从那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力量很大,从池子这边直冲到池子那面,然后转到两边,流入城河去了。坐了片刻,看那夕阳有渐渐下山的意思,遂付了茶钱,缓步进南门,回寓。

16.jpg

黑虎泉图片

说趵突泉比吊桶还粗,说金线泉两泉挤出一条线,说护城河泉水湛清,河里的水草一丈多长,流得摇摇摆摆,说黑虎泉从老虎口中喷出一股泉来,力量很大,从池子这边直冲到池子那边。每一个济南人都无比赞同,因为直到现在,这些风景依然如此。 而且,随着济南创城活动的开展,比以前更美更俊。

再来看看刘鹗笔下的千佛山和大明湖——

17.jpg

大明湖图片


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18.jpg

历下亭图片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19.jpg

大明湖中千佛山倒影图片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20.jpg 

鹊华桥图片


  因为我常去大明湖散步,所以,刘鹗写的鹊华桥,历下亭,铁公祠无比熟悉,边读边觉得如在目前,非常之美。铁公祠对面的千佛山,刘鹗形容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说千佛山美得像宋人的山水画,做成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这个比喻极其巧妙。我几乎每隔一周都要爬一次千佛山,千佛山又名历山,风景优美,每一条山路都青松摇曳,野花盛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完全就像李白的诗。而且,山中的兴国禅寺是千年佛教胜地,香火十分旺盛。山中还有大舜祠,传说当年舜帝曾耕于此历山之下,使它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每年三月三王母娘娘生日和九九重阳节之际,千佛山都要举办山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产美食云集,吸引大批游客。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山顶,向北眺望,还能看见一练黄河和鹊华二山,就是一幅赵孟頫的名画《鹊华秋色图》。这个被誉为中国山水画峰巅之作的艺术品,同样是济南的写照,济南人把此画做成巨大的浮雕,安放在泉城广场北侧临护城河的南岸。

21.jpg

 

朋友们看到这里,觉得济南美不美呢?因为刘鹗把济南写得这样传神和美丽,济南人十分喜爱他,把作品中的老残及说书的白妞都做成人物雕像,安置在大明湖景区和泉城路商业金街上,无数来济南的人争相在它们身边拍照留念。另一个让济南人喜爱的作家是老舍,他的笔下同样倾注了对济南的热爱和深情,这个有机会谈到老舍的时候,我再跟大家详谈。

22.jpg

刘鄂在书中写的白妞和黑妞大明湖畔说书一节,已被引入语文教材中,许多人读过学过。这里我就不再多述。《老残游记》所写清末官场中人的昏聩和无能也十分生动,喜欢读官场小说的人可以读一读。像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十分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老残游记》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局晚清残棋。

23.jpg

 

24.jpg

刘鹗本身是个通才,根据1888年在河南,山东等地治理黄河的实践经验,写有“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善于河工算学,热衷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刘鹗秉承家学,著有“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其中,“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和“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再加上算学著作“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在刘鹗生前即有刊本。

早年学医的刘鹗,在扬州一度悬壶济世,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老残游记》中那个摇串铃走四方的郎中老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同时刘鹗精通乐律,是广陵琴派的传人,曾为其琴师张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馆琴谱”,还刻有“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现存残稿),并喜欢收藏古琴。他所藏的唐琴“九霄环佩”,琴面有黄庭坚题记,后来归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世四大名琴之中。《老残游记》中写了玙姑弹琴一段,十分精彩,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的才艺展示。

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青年时期拜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为师,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炘的得意门生之一,自承“以养天下为己任”。太谷学派精神对刘鹗的思想、行事及小说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他由一个不守绳墨的书生,放弃科举考试,追求实际应用知识,进而走上洋务派的道路,提出了主观上是富国养民的让外人来中国开矿筑路的主张,1900年庚子之乱,逢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帝后弃京而逃的国难之际,自告奋勇,主动捐凑银两,亲自从上海带领一批人北上,到京办理平粜和护送避难官商人口出京,以及掩埋被惨杀的无辜民众尸体。此时的刘鹗,主动出资并亲自出面从俄军手中买粮,卖给百姓,解决京中居民的粮食问题。之所以慷慨解囊,勇于任事,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1908年,清政府以私购仓米等罪名,将刘鹗遣戍新疆,第二年,病死在乌鲁木齐。刘鹗被诬陷,死在中国的大西北,但他的一生,却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勇于作为的一生。

被诬陷致死,但历史承认刘鹗的价值,济南人感念他写的美好济南,以说唱及雕塑等形式来纪念他;他的故乡江苏淮安,也把刘鹗故居作为文物单位加以保护,辟为纪念馆,供游人参观访问。

 

 25.jpg

26.jpg

27.jpg

刘鹗故居在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高公桥西街上,由东边的花园、当中的正宅,以及西边三个可以自成院落的部分组成,共有房屋140余间,喜欢刘鹗的朋友不妨到此一游,做一回现代社会中的新老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