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我的谈艺录可不能绕开它,她是那样富有诗意地使人迷恋。说到中秋,中国人一定要想到月亮,而月亮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太多美好的联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着每一位炎黄子孙,让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那么,今天就借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由中秋最美月色延伸地讲一讲我们中国人心中的月亮、江河、山川和你我共有的人生。
可是,关于中秋的诗词文赋,在我们的文化史上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每期谈艺录篇幅有限,我只能拣一两首诗词来欣赏。那么,就让我来选意境最美流传最广的那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吧。同时,我也给您讲讲我心中的苏东坡。对苏东坡这位全球华人共享千年的大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认知。但有一点,就是没听说过谁不喜欢他,一代又一代,他的魅力倾倒众生。这首《水调歌头》是苏东坡在密州为官时中秋之夜想念外地的弟弟苏辙所作,成为千百年来打动无数人的中秋绝唱。
密州就是我们今天山东潍坊的诸城,想一想我们的齐鲁大地上曾有一个城市有幸让苏东坡做过行政长官,真是激动。我们先来温习一下这曲《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东坡在密州时所作的词,一经诞生,立即传颂天下,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此事古难全的清醒理智,人长久共婵娟的豪放旷达,真的是写尽了人生,道尽了自然。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征服?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境界,你口服心服。大家就是简单三五句说出最透彻的真理和真情,而且,说得那么美,美得让人醉。朋友们,尤其是山东籍贯的朋友们,我不知道你们的心情是否像我一样激动,我一想到这首最美中秋词,就写于千年前诸城的一个中秋之夜,就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作为一名山东人,我深感与有荣焉。
在密州,苏东坡同样还写下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我一并摘给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两首词我相信所有中国人、全球华人,都听说过,都不陌生,它们早已植入每个华人的心中。说到这里,我特别想问一下今天的诸城,这样两首千古名篇的诞生地,是不是也有文化公园文化长廊来镌刻和纪念它们?是不是也把苏东城的雕像矗立在这个城市最美的街心?因为苏东坡带给诸城的文化遗产太丰厚了,厚得全世界华人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时都要歌颂它,每当涌起少年雄狂之志时都要想到它。从千年之前到千年以后,从中华大地到全球华人足迹所到之处,永无绝衰。在这个许多城市都争抢李白故里、屈原故里,甚至西门庆潘金莲故里的热闹时代,谁也没有资本跟诸城抢苏东坡抢中秋月啊。
我不想多费口舌反复讲《水调歌头》的艺术之美,我想由这首词引伸开来,讲一讲永恒明月之下苏东坡关于万古江河、关于历史时空、关于英雄人物以及人世代谢,往来古今的一些认知,这其中,就要提到最有名的前后《赤壁赋》,在这两篇赋中,同样提到了月亮。赋中的月亮有多美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徵明书
赵孟頫书
黄州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这首《前赤壁赋》的诞生背景,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名篇《苏东坡突围》中说得非常详细,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这个案件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于1079年7月28日,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东坡,两个差人用绳子捆扎了苏东坡,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家人赶来,号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边流泪。苏东坡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一位官员曾关在同一监狱里,与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都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是苏东坡!秋雨先生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作为一个喜爱苏东坡的人,千年之后我特别感谢那些路边流泪的湖州市民,他们的泪水乃是这个世界的良知,为被侮辱的苏东坡而流。公平地说,大宋朝应该是文人的美好时代,无论犯有多大的罪,皇帝都遵守不杀士的祖训,而且苏东坡这样名动天下的大文豪,崇拜者实在太多了,“平生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是多少人的心愿!
杭州的父老百姓想起苏东坡在当地做官时的种种美好行迹,在他入狱后公开做了解厄道场,求告神明保佑他;神宗皇帝的奶奶太皇太后,病得奄奄一息,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来为她求寿,她说:“用不着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了苏东坡一人就够了!”这种情势下,皇帝释放了苏东坡,贬谪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友人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在黄州产生。
以上是余秋雨先生的优美文字,也是我读到过的关于苏东坡黄州作品里最让我欣赏的一篇,不惜再次摘录下来,再一次分享。这篇文章被录制成音像作品,我曾买过一盘带子,上面是赵忠祥老师的朗诵《苏东坡突围》,我反复听过无数遍,被秋雨先生的文学大才,被忠祥老师的朗诵艺术所打动。对于这两篇著名的赤壁赋,鲍国安先生朗诵版本也被我收藏,我对这两篇大作熟悉到倒背如流。曾有一年时间,我每天黎明6点半准时在泉城济南护城河畔伴着天下无双的清泉大声背读前后《赤壁赋》,沉醉在苏东坡的艺术境界里不能自拔且乐此不疲。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些美好的句子我每次背读都充满了内心的喜悦,都感到——人,作为自然之子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泉城济南护城河畔
《前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沉浸于美好景色;凭吊历史人物兴亡,感到人生短促;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整篇文章艺术之美已经到了字字珠玑的地步,读到它的人无不深为叹服。看,正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时刻,诞生了这篇颂明月之诗的窈窕华章,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最美的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没有月亮,便没有《前赤壁赋》,没有《前赤壁赋》,中国文学史将多么遗憾,中国人的审美里将缺少多么重要的驾舟泛江伴明月的一段啊。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宇宙中的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之前刚踏进的一条河流,之后再去踏进,已不是前次的河流了,因为滔滔逝水,前次踏进的水流已然远去,你第二次进去的已不是从前的水流。
那么,我们来看苏东坡,这位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1082年7月16日游赤壁之后,10月15日,也就是三个月之后,苏东坡与友人再次来到赤壁之下游览,我们再来欣赏同样一轮明月之下的《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有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赵孟頫书
文徵明仲子文嘉行草书法作品《后赤壁赋》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就是苏东坡的感悟,和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异曲同工!看来大哲学家心气都是相通的,他们对宇宙的认知,对人事的思索,到一定高度,都会殊途同归,西方的赫拉克利特,我们的苏子,说出了同一个道理。
再看看《后赤壁赋》中的月亮,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行歌相答,顾而乐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些景物多么美,只需你念着它们从口中流过,就能感受得到。在月亮下唱歌,与友人相和,月白风清,不负良辰美景,复游大江,如此情趣,如此人生,把中国士大夫风流写尽!
这两首在月光之下吟诵的歌赋,一经诞生,即引起历代读者的心灵感应,成为震古烁今的大作,让所有读到它们的人产生了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激荡,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绝倒。各种因为这两篇赤壁赋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书法呀,绘画呀,雕刻呀不断涌现,争相为人们所欣赏,所珍藏。
这就是苏东坡笔下的月亮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月亮和苏东坡,咱中国文化里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前面说过,月光下的中华文化非常深厚,我今天只挑了苏东坡的几篇作品来谈,远远未能详尽。比如,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一个超级月亮崇拜者,同样有无数咏月名篇。而且论起知名度,比苏轼更大,但是本期谈艺录主角儿是东坡居士,所以,我暂请诗仙回避。归根结底,还是咱中华的月亮好,月是故乡明嘛!
由月亮产生的中华文化多么迷人啊,《水调歌头》和前后《赤壁赋》中的月亮又是多么美啊。对于只有一次人生的我们,在仰望明月,仰视苏东坡的时候,又会有着怎样的滋味呢?我想,每个人心中自有他的感受。
马上到来的十一小长假,2017丁酉年中秋节恰巧也包容其中,到诸城去吧,到黄州去吧,让我们也在月亮之下,乘船于大江之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于人长久时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