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密林中的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下篇)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1-05-06 14:07:45  点击:

image002.jpg

朋友们,这篇谈艺术录的下篇我们就来欣赏梭罗《瓦尔登湖》中的著名金句,真的是像美丽的湖水一样迷人呢。

 

 波光潾潾的思索

image004.jpg 

1817712日,具有法国血统的梭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父亲约翰梭罗;母亲辛西娅梭罗。

1828-1833 年,梭罗就读康科德专校。1833-1837年就读哈佛大学。1837 年梭罗任公立康科德中央中学教员。

1841-1843年,梭罗住在康科德爱默生家中,担任爱默生子女家教。

184574日起,梭罗一个人在康科德郊外的瓦尔登湖旁,亲自动手盖了一所林间小屋,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隐居在湖畔,过着自种自收自吃自养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

也就是在这个周围1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只有森林,飞鸟,松鼠,只有风,雨,云,鱼及那一片青山脚下湛蓝的瓦尔登湖,梭罗一方面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一方面在纯粹的自然面前开始了他的思索与写作,两年多的时间里诞生了18篇散文,分别是《节俭》、《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读书》、《声音》、《孤独》、《来客》、《豆子地》、《村庄》、《湖泊》、《贝克农场》、《更崇高的法则》、《与野兽为邻》、《室内取暖》、《往昔的居民:冬日来客》、《冬季动物》、《冬季的湖泊》、《春天》、《结束语》,这些散文,最终合成《瓦尔登湖》

读这本书时,我把一些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做了重点划线,这些语句,就像你在一片湖水面前,看到的映入眼帘让你心动的东西,与你共鸣,让你震动,才是它带给你的享受和启迪。何怀宏在序言里说,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有多少种生活,同样,一本书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对本书的解读。

我记下来的,是我对《瓦尔登湖》的解读。

“我独自在瓦尔登湖旁森林中一所自己盖的小屋里,完全依靠双手的劳动养活自己。我在康科德做过多次旅行,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商店,办公室,田野上,我都感觉居民似乎是在以千种非凡的方式苦苦赎罪。大多数人,被生活中人为的烦恼和过于粗糙的劳作挤得满满的,他除了当一架机器,没有时间当别的。他们许多人过的是多么卑微低贱和畏畏缩缩的生活啊。”

“我们可以用千种简单的方式来试验我们的生活。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而且必定阻碍人类崇高向上。那些看似富有的阶级,铸造了自己黄金或白银的桎梏。”

“人们赞扬并认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里的一种。我们为什么要在损害别的生活的情况下夸大某一种生活呢?”

“我的桌子上有3块石灰石,当我发现它们需要每天擦去灰尘的时候,我吓坏了,我连自己头脑里东西上的灰尘还都没有擦掉呢,我厌恶地把它们扔到了窗外。”

这是《节俭》中我划下的几个句子,它们很让我认同,也让我有时为物欲迷茫时找到指引和抉择,知道了拥有最多不如需求最少来得更快乐。

我们生活中各种烦恼,大多还真是物欲的困扰。

 

“家宅无非就是一个所在而已,如果是个乡村的所在就更好了。”

“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

“至于风景——我是我眺望到的一切的君王,我对它具有的权利无可争辩(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

“只要可能,过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

“在你的附近有一片水真不错,可以给大地以浮力,使其漂浮。”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份快乐的邀请,要我过和大自然一样简朴的,也可说同样纯洁的生活。成汤王的浴盆上刻有这样的文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道理我懂得,清晨带回了了英雄时代。清晨,一天中最难忘的时刻,是苏醒的时刻。一切值得记忆的事件,我认为都是在清晨时刻和清晨的气氛中发生的。《吠陀经》说,‘一切智慧与黎明同醒’,诗歌和艺术,以及人类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行为,都始于这样的时刻。道德自新是抛弃睡眠的努力。我们必须学会重新醒来并保持清醒。”

“我于林中居住,希望生活得从容一些,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我不希望过不是生活的生活,也不希望过退隐的生活。我想要深深地生活,吸取生活的全部精髓,过坚强的,斯巴达式(意为简朴刚毅)的生活。”

“简单,简单,再简单!我说,让你的事情只有两三件,而不是一百或一千件。”

“对一个哲学家来说,所有的被称作新闻的东西都是闲言碎语,是些上了年纪的女人在一边喝荼,一边编辑和阅读它们。新闻算什么!了解永远不会过时的事情要重要得多!只有伟大和有价值的事情才具有永久和绝对的存在,——细小的恐惧和细小的欢乐只不过是现实的影子。人们尊崇的是遥远的真理,在体制边缘的,在最远的星球背后的,在亚当之前和人类灭绝之后的真理。”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过上一天,让我们早早起身,轻轻地,平心静气地,吃不吃早餐都行。任凭人群来往,任凭钟声响起,小孩啼哭,——决心好好过上一天。时间只不过是我钓鱼的小溪。我喝它的水;但当我喝水的时候,我看到了细沙的溪底,发现它竟是多么浅啊。浅浅的溪水 悄悄流逝,但永恒长存。 我愿痛饮;在天空钓鱼,天底布满了卵石般的星星。”

这是第二篇《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文章中梭罗的宣言,他把爱憎,把喜好,把对自然的崇拜,想全身融入自然写成了诗。他喜欢水,因为可以给大地以浮力。他喜爱清晨,认为美好从清晨开始。他厌恶浅薄的新闻,因为无聊会浪费掉对永恒真理的追求。他变身成自然的一部分,溪水流动,就是光阴,到天空钓鱼,与群星相伴。梭罗的这些思想让我们也仿佛在瓦尔登湖中洗了个澡一样,冲掉了机器社会带来的轰鸣,还原成单纯干净的自然之子。优美的表述使我们的心跟着飞了起来,越过清溪,向着天空。

 

“好好读书,也就是说,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

“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星星就在那里,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研读它们。作家是对人类的智力和心灵对话的,是对任何时代一切能理解他的人讲话的。”

“文字是最珍贵的纪念物,比起任何别的艺术品来说,它既和我们更为亲密,又更具普遍性。书籍是世界最珍贵的财富,是世世代代和一切国家最好的继承。最古老和最优秀的书籍自然而然地,合情合理地占据着每一所房子里的书架。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书籍的作者都是天生的极富魅力的精英分子,对人类发挥着比帝王们更大的影响。”

“这些作品优雅,缜密,几乎美若黎明。”

“阅读作为一种高尚的智力活动,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将我们最机敏最清醒的时光贡献给它们的,才是阅读。”

“我认为,在识字以后,我们应该阅读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永远重复最基本的单音节词,毕生停留在四五年级,坐在最低年级最靠前的座位上。”

梭罗本身毕业于哈佛大学,对读书的要求很高,在第三篇《读书》中,对智慧的书籍几乎怀有需要踮起脚尖把最美的时光用来阅读的尊敬。同时,他提出一个看起来比较苛刻的读书方法,即人一识字,就要读最优秀的书,而不是浅层读物,不是循序渐进。在梭罗看来,读最优秀的书才是享受最美的黎明。这些书打开了你看世界的第一眼,第一眼就看到最美的风景,而不是让低层次的东西拉低了你的境界和眼光。

识字即读最优秀的书,也许,是让自己深刻与高瞻远瞩的最好方式,这个说法很有启迪意义。

 

“大自然难以言表的纯洁和恩泽,——太阳,风和雨,夏季和冬季,——永远赐予我们这样多的健康,这样多的欢乐!它们对人类怀着这样的同情,如果任何人因为正当的理由而悲伤,整个大自然都会被打动,太阳的光辉会暗淡,风会同情地叹息,云会洒下泪雨,树林会在仲夏落掉叶子穿上丧服。难道我们不应和大地灵性相通吗?难道我自己本身不是绿叶和植物的土壤的一部分吗?”

《孤独》篇完全体验了梭罗的自然主义思想,正像他成为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作家一样,他认为自然充满灵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过度开发,竭泽而渔,人定胜天的思想不为梭罗认可,在他眼里,人应该感恩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朋友,风雨和落叶一样有喜怒哀乐,人类应该和自然灵性相通。

 

“如果所有的人都像我那时的生活那么简朴,就不会有偷盗和抢劫。这种事情只有在一些人拥有的东西多于他们的需要,而另一些人却没有足够的东西的社会里才会发生。”

梭罗自己独居在森林中的小木屋里,简朴到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他在《村庄》篇中说,人人都像他这样简朴,就不会有偷盗和抢劫这些社会问题。这幅图是根据梭罗的文字还原成的他的小屋实景,相信任何人来到这间屋子,也不会有偷盗和抢劫的想法,因为,偷无可偷,抢无可抢。看来,简朴的确比警察来得管用。

image006.jpg

 一湖,一屋,一床,一桌,一人,自耕自种,自给自足

 

“瓦尔登湖的景色不很起眼,虽然很美,却谈不上壮丽。然而这个湖是这样深,这样纯净。难以描述的浅蓝色,比天空本身还要湛蓝。”

“湖水清澈得可以很容易看到2530英尺下的湖底。它的水面那样绿,那样清澈透明。每个春天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湖是我的一口天然挖好了的井。”

“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表现力的一部分。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湖边的水生树木是它周围纤细的睫毛,四周树木苍郁的群山和山崖是突出到其上的眉毛。”

“瓦尔登湖是一面完美的森林明镜。躺在地球表面的东西,也许没有什么像湖这样美丽,这样纯净,同时又这样巨大的了。这是一面石头打不碎的镜子,镜上的水银也永远不会磨损,大自然不断修复它上面的镀金。往上面呵气也不会留下痕迹,而是把自己的气息送往空中,形成云朵高高飘动在它的上面,却又倒映在了自己的胸膛上。”

“湖的本质是天地之间的媒介。在大地上只有草木随风摇动,但是风能吹出水本身的涟漪。通过道道水纹或片片波光,我们能够看到风从那里吹过。我们能够凝视水面,真是奇妙无比。”

“我常在湖上渡过许多时光,我把船划到湖心后,就任凭轻风吹着我的船只荡漾,自己仰面躺在座位上,沉醉在幻想之中。我是富有的,富有阳光明媚的时刻和夏季的日子,并且慷慨地消磨着它们。”

“我所知道的所有湖泊的特性中,也许瓦尔登湖的最为出色,最好地保持了它的纯净。湖水起过这么多的涟漪,但它却没有一道永久的皱纹。它永远是年轻的。

我的梦想,

不是去装点诗行;

我无法比居住在瓦尔登

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瓦尔登湖是地球表面巨大的水晶,光芒四射之湖。她独自欣欣向荣,远离人类居住的城镇。谈什么天堂!你们污辱了大地。”

《湖泊》这一篇可以说专门写给瓦尔登湖的一首情诗,梭罗自己对它的欣赏和喜爱完全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受,实际上瓦尔登湖面积并不大,半英里长,面积约61英亩半,折算约为372亩,更为确切说是一个森林环抱的绿色深池。生长在长江边武汉城的方方,第一眼看到这个湖时,比自己脑海中想过的一千遍的那个湖要小得多,小得让方方觉得不太容易闻到自然的气息。因为方方天天看到的东湖132千亩,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无边无际的天空一样的古云梦泽,这个几百亩的湖,完全颠覆了方方读书中想像的瓦尔登湖。但正是这个湖,成了梭罗眼中最美的西施,梭罗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汇,来描述湖水的纯净,像永远湛蓝的明镜一般。其实,这是梭罗心中的湖,是梭罗自己的湖。湖面并不大,但通过梭罗的描写,瓦尔登湖已完全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湖,而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纯净之湖,天堂之湖,大地的眼睛之湖,人类的精神之湖、心灵之湖和诗意栖居之湖。这片文化之湖,已经永恒地印入每一位读者的想像和享受之中,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李白的月亮,海明威的大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鲁迅的鲁镇,它们带着自然地理升华的文化之美,永远让读到的人比如方方,比如我们——沉醉。

image008.jpg 

 

“每天都四处去捕鱼打猎吧,——到更远的地方去捕猎吧,——放心地在许多溪边和火炉边休息吧。黎明前无忧无虑地起身,去寻求冒险。让中午发现你在他的湖边,黑夜追上你四海为家。没有比这更大的田野,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游戏。按照你的天性无拘无束的生长吧。”

“我们每天都应该从遥远的地方,从奇遇、危险和新发现中,带着新的经历和特性回到家中。”

《贝克农场》篇,梭罗放飞自我,呼吁人们按天性无拘无束的生长。此时梭罗生活的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汲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梭罗看到对自然的破坏,认为应该回到简朴的生活,不再到处是大机器的轰鸣声,而应该听鸟儿唱歌,到更远的地方捕猎。这种思维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生存的环境本不该全是人类的各类钢筋基建,那些疯狂的项目侵蚀了自然,而自然的凋闭最后也将使人类失去家园。

 

“进入嘴里的食物并不能玷污一个人,而是吃食物时的胃口玷污了人。问题既不在食物的质也不在其量,而在于对口腹享受的热切。奇怪的是,他们,你和我,怎么能够过这样吃吃喝喝的卑鄙的,野兽般的生活。”

“我们整个的生命是惊人地具有道德性的。倾听一下每一阵和风中的某种指责吧。我们可能是健康的,但却并不纯洁。”

《更崇高的法则》篇,梭罗认为人是有道德性的,善是更崇高的法则。善恶之间从未休战。梭罗不认同口腹之欲,他没有结婚,独自一人居住,从来不去教堂,从来不选举。梭罗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不吸烟,捕猎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他是思想上与肉体上的独身者——他按自己的思想向善而纯洁地生活。

 

 “人为什么要这样自寻烦恼?啊,管理家务!在这么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还要把难付的球形门把手擦亮,把澡盆擦干净!最好别有房子。可以,比方说,住在空心的树里。也就没有了什么上午的拜访和晚宴!只有啄木鸟啄木的声音。”

《与野兽为邻》反映着梭罗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的口头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竟然擦门把手,清洗浴盆,简直是辜负生命啊。梭罗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对比现在的我们,太多的烦恼来自于无穷无尽的物欲,我们想住更大的房子,穿更多的衣服,挣更多的钱,并且为尚未实现这些欲望而整日唉声叹气,焦虑苦恼让我们变成了怨妇,再也没空看一看白云飘荡和阳光灿烂。如果没有对物质的垂涎和贪婪,我们会轻松许多,快乐许多呢!“简朴”真是一记警钟,它也许是治愈我们心理疾病的良方。

 

“就我所知,在我占据的这个地点,从来没有人盖过房子。千万不要让我住在一个建立在古城废墟上的城市里,那里的材料来自废墟,花园曾是墓地。那里的土地已经变得苍白贫瘠。怀着这样的联想,我把人重新迁入森林,自己安然进入了梦乡。”

“思想之鱼没有从小河里吓跑,也不惧怕河岸上的任何垂钓者,而是庄重地游来游去,像飘浮过西边天际的云朵,以及时而在那里聚拢又散开的珠母云团。在那里我们工作,修订神话,润色寓言使之丰满,建造大地提供不了有价值的基础的空中楼阁。伟大的旁观家!伟大的期待家!啊!我们有过怎样的谈话啊,隐士和哲学家,那个移居此处的老人,我们三个人,——我们的谈话拓宽了,震摇了我的小屋。”

《往昔的居民:冬日来客》篇梭罗赞美自己森林中的小木屋,因为这个新建的房子把“人重新迁入森林,自己也安然进入梦乡”。他的朋友来了,3个人一起畅谈,谈到的神话,寓言,思想闪耀,使林中木屋都在颤动。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并非完全封闭,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里探望家人和朋友。与友人相会的快乐,也成为梭罗的享受。在梭罗看来,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心中有“瓦尔登湖”,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梭罗本人回到康科德后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但是,这间小木屋却真的永恒矗立康科德的密林之中,全球无数喜爱梭罗,喜爱自然的人到木屋探访,一觅当年梭罗的踪迹。梭罗在这里,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情感过程变成文学变成思想,从此,这片默默的自然便有了新的生命,它面对世界面对历史,便多出些浪漫多出些深刻,多出些哲学思考多出些艺术气息。到访小木屋的方方一边这样感慨诞生了《瓦尔登湖》的自然环境,一边感叹,一个人的内心空间有多大,真的是常人无所预料——尽管他可能住在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个房间里。

我觉得,所有喜爱梭罗的人,都与方方同感。

 

“我抬头一看,发现了一只纤小优美的鹰。它交替着一会儿像轻波直冲而上,一会又打着滚落下一两杆。它在宇宙中似乎没有伴侣,独自在那里嬉戏,——只需要清晨和一起玩耍的天空。它并不孤独,而是使它身上的整个大地孤独了。”

“万物普遍都是无辜的。毕竟,毒药未必有毒,伤口未必致命。”

《春天》篇,梭罗在讲万物平等,不能以人的评价来定义万物,万物无辜,所谓的毒药不过是自然的一种存在。是呀,毒药天生原罪带着错吗?它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生物而已。生态的多样,本来就是自然而然,保护生态成为国人共识的今天,我们还要向梭罗这位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献上尊敬。

 

“做一个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吧,开辟新的海峡,不是贸易的海峡,而是思想的海峡。”

“你要听从老哲学家的一句规诫,去观察你自己。”

“不要给我爱情,不要给我金钱,也不要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结束语》篇,梭罗大声疾呼,不要爱情,不要金钱,不要名誉,只要真理!只要发现内心的新世界,开辟思想的海峡!让自己醒来,看到黎明!这是梭罗对人生的思考,这是瓦尔登湖给梭罗的思想火花。两年中的春去冬来,冬去春归,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梭罗在自然和内心里找到了他的真理——回归自然,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永远的瓦尔登湖

image010.jpg 

梭罗于184796日离开了瓦尔登湖,重新与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此时爱默生赴英国讲学。梭罗决定研究自然史。

image011.jpg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爱默生

 

1848年,梭罗开始专业讲座生涯,1849 年发表《公民的不服从》。这本书后来结集出版,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6本书中的第5位书。

1854年,经过5年时间的静心沉淀,梭罗重新写作瓦尔登湖,使之更加完美。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曾在湖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把这本哲学之书同时写成严谨的自然文献之书,此年, 《瓦尔登湖》正式出版。

image013.jpg 

 瓦尔登湖成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以瓦尔登湖为中心,建立了大约135公顷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以此激发人们继承梭罗的遗产,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瓦尔登湖》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成为关于自然的艺术佳作。也是这本书,使梭罗成为超验主义代表作家,他相信人能凭直觉认识真理,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人只要恢复孩童的天真无邪,就能在道德上升华。他主张人们放弃烦琐的日常生活方式,“简单,简单,再简单”,以提升生活的目标,使生活变得崇高。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瓦尔登湖是梭罗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在小木屋周围种豆、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当梭罗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

走出瓦尔登湖的梭罗,一直过着写作,思考,演说,短暂旅行的学者生活,

1862年,梭罗开始整理早年的讲稿与散文,似乎对死期已有预感。56日,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时年44岁。

梭罗生前名气并非很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梭罗学会收藏品负责人杰弗里S•克拉姆克拉姆认为《瓦尔登湖》是本关于一个英雄的书籍。“梭罗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将哲学小册子难以达到目的的先验主义哲学思想,变成了处于迷惘状态的人们的生活指南。”

image015.jpg 

 瓦尔登湖碧波荡漾,绿荫满坡,湖水很清,可以游泳,垂钓,划船,体验人与自然的共谐共处。

 

成为处于迷惘状态的人们的生活指南,我觉得这个评价说得非常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瓦尔登湖》?就是因为读它,心灵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让慌乱、迷茫和焦虑可以重新找回宁静,恬淡和一任自然,让我们把目光从关注外界回到聚集内心,你跟不上外面的节拍,但你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节奏,像杨绛说的那样,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崇尚自己内心的世界,这就是梭罗!他给我们的是生活智慧的启迪,人寿能几何,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安静和快乐?最简单的办法,找到你心灵的瓦尔登湖,你是你自己,你做你自己。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心灵森林中纯洁的湛蓝的永远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