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跟着李白走亲戚写到这里,此前的文字是在李白自己的诗文里讲到这些亲人,并从这些亲人的角度对李白的身份进行解读。除去亲人,李白还有一些朋友,在这些朋友的文章中,仍然有对李白身份的讲述。我们要想全面了解李白,还应该听听他的朋友们怎么说。
文章较长,我特分为两部分发布。
一
因为唐时与李白本人有过接触的李阳冰,魏颢等人,曾亲睹李白风采,还有与李白有通家旧谊的范传正,裴敬等人出于对李白的倾慕,都写有李白的事迹身世介绍,我把这些极其珍贵的史料也附于文中,通过这些文章对李白身世进一步做出我的解读。
《草堂集序》
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撰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拜留采访大使彦,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郑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来看译成的白话文——
李白,字太白,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家族累世为官,家世非常显赫。中世由于无辜的罪名,被贬谪到了条支,改名换姓隐居下来。不过祖先从穷蝉到舜的时代,五代人都是老百姓,名声没有多显赫,真是令人叹惜。唐代神龙(唐中宗年号)年初,从条支逃回四川,又对着李树生下了伯阳(伯阳,即老子。李耳字伯阳,号老聃。李姓人奉老子为祖先。此用老子代指李白)。孩子生下来的那天晚上(惊姜,用《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生郑庄公的典故),长庚星(又称太白星)进入梦境,所以生下来就命名为“白”,用“太白”来作字。世人都称这孩子是太白星的精灵,的确如此。
(这孩子生下来后,)不读那些不是圣贤写的书,耻于写那些淫词滥调,所以他说的话大多像是神仙说的话。凡是所写的文章,言语之中多含寄寓之意。从夏、商、周以来,《国风》《离骚》之后,继承并且赶上了屈原、宋玉,超过了杨雄和司马相如。千年以来,超出绝伦的人,只有李白先生一人。所以王公贵族纷纷倾倒于他,名流也纷纷与他交游;学子们纷纷向他学习,就像鸟儿拥戴凤凰一般。卢黄门说:陈拾遗(陈子昂)提倡改变颓靡的文风,天下的文章忽然就变了风格,可到如今诗歌还是有梁、陈时代宫廷的靡靡之风。到了李白才真正有了本质变化,靡靡之风如同扫地一样被扫得干干净净。古人今人的文集,都没人看了,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说得上是他的能力可与大自然相抗衡啊。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祖皇帝下诏,征招李白到宫廷中(金马,汉朝宫殿之门列置金马,故称金马门。喻指朝廷),皇帝亲自下阶迎接,如同是见了绮、皓(指商山四皓,汉代著名贤人)。用七宝床来赐食,皇帝亲手调和羹汤来给李白吃,对李白说:“你是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里道德显著怎么会这样?”把李白安置在金銮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询治国方略,暗中让他撰写宫廷诏书,别人并不知道这事。坏人好人同朝为官,因为一些利害关系就会成为诽谤的借口;忠言不被采纳,于是皇帝疏远了他。李白于是就放浪举止饮酒无度,以此来掩饰自己(的雄才大略)。撰写的诗歌,多次声称要隐居(晋谢安隐居东山,后来重新做官。成语“东山再起”即用此典故)。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一并自称为“饮中八仙”,(贺知章等)称李白是谪仙人。朝中官员赋谪仙之类的诗歌多至数百首,大多是写李白不得意的事。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做官了,就赏赐他许多财宝让他走了。于是到从祖(从祖,俗称叔公)时任陈留采访大使的李彦允那儿,请北海高天师在齐州紫极宫给李白授道箓。打算东归蓬莱,跟随神仙一起在丹丘驾车云游而已。
我李阳冰在当涂(当涂,安徽县名)任职,当官不是我内心所喜欢的,李白不以我处在偏僻之地而忘记我,来与我同舟欢游。正准备卸任时,李白却患了重病。他写有书稿上万卷,还没有好好编辑。在病榻上把书稿给我,让我给他写篇序言。我想,评论《诗经》的精义,我比不上卜商(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阐明《春秋》的微言大义,我惭愧比不上杜预(杜预,晋人,曾注《左传》)。(引用这两个典故意思是我李阳冰不敢对李白的作品妄作评论)自从中原发生战事,李白逃避战乱达八年之久,当时所写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遗失了,现在保留下来的,都是从别人那儿收集来的。序文写于宝应(唐代宗年号,762年)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李阳冰,明确了李白的宗室后代身份,但对其中“易姓为名”的经历“亦可叹焉”,只能抱以叹息。
(此文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录1序志碑传12首中的第1首)。
《李翰林集序》
前进士魏颢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伏羲造书契后,文章滥觞者《六经》。《六经》糟粕《离骚》,《离骚》糠秕建安七子。七子至白,中有兰芳。情理宛约,词句妍丽,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瞪若乎后耳。白久居蛾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年五十余尚无禄位。禄位拘常人,横海鲲,负天鹏,岂池笼荣之?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还广陵见之。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手刃数人。与友自荆徂扬,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又长揖韩荆州,荆州延饮,白误拜,韩让之,白曰:酒以成礼。荆州大悦。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舞)《青海波》。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颢今登第,岂符言耶!解携明年,四海大盗,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汩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吾观白之文义,有济代命,然千钧之弩,魏王大瓠,用之有时。议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倘黄祖过祢,晋帝罪阮,古无其贤。所谓仲尼不假盖于子夏。经乱离,白章句荡尽,上元末,颢于绛偶然得之。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怀旧,援笔成序,首以赠颢作,颢酬白诗,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鹏赋》,古乐府诸篇积薪而录,文有差互者两举之。白未绝笔,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其他事迹,存于后序。
魏万,也就是魏颢的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魏颢为美化自己而攀附李白的美饰之作,因为李白那么多从兄弟从叔祖,那么多亲密无间的朋友,李白从未向他们有过“勿忘老夫与明月奴也”的托孤之语,仅仅一个自己的崇拜者,李白竟会向他说出关照自己的儿子伯禽的话?且“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那些摇山岳,凌沧州的锦文灿诗全交给一位李白迷,让他整理结集,这么重大的事情,好像也觉得不合常规。
但是,魏颢的这篇文章又是惟一对李白外貌有过精准描述的文章,“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如非亲见过李白,绝写不出。
我们也姑且听之信之吧。
(此文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录1序志碑传12首中的第2首)。
《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
李华
呜呼!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呜呼哀哉!夫仁以安物,公其懋焉;义以济难,公其志焉;识以辩理,公其博焉;文以宣志,公其懿焉。宜其上为王师,下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悲夫!圣以立德,贤以立言,道以恒世,言以经俗。虽曰死矣,吾不谓其亡矣也。有子曰伯禽,天然长能持,幼能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铭曰:
立德谓圣,立言谓贤。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哀哉!
这是一篇最早的李白的墓志,由李华所写。李华字遐叔,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开元二十三年(734)进士,天宝二年(743)举博学宏词科。天宝十一年迁监察御史,徙右补阙,按劾不挠,为权幸所嫉。安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乱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 朝廷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称疾不就。后又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至大历初(766年以后)卒。这个李华传说文辞绵丽,善赋颂。晚年时请他题墓板、家传及碑颂者挤破门槛。著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我们看这篇文章,根本不是标准的墓志,按古代墓志,当刻石埋入死者棺前,但范传正在为李白迁墓时,却为李白这样的士大夫缺少墓志而感叹,可见,范传正不知有这个墓志。所以王琦认为这是伪作 :“今华之文多见于《文苑英华》、《唐文粹》中,乃作太白墓志,不特于生平行事一切不言,即郡邑、世系、表字、配偶亦略而不书,寥寥数言,何其惜墨如金乃尔!即其揄扬之辞 ,亦与太白泛而不切,较之元微之所作杜子美墓志,相去天渊矣。”李从军在论文《李白考异录·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五期)认为此墓志为后人伪托。《李白考异录》是李从军的著作、齐鲁书社于1986年出版。李从军1949年10月生,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可是我却与王琦和李从军有不同的感觉,这个作者李华若真是李白称之为叔的校书李云,或许这么短的墓志更像向秀向子期的《思旧赋》,怀念昔日好友嵇康和吕安,刚开了头就结了尾,因为政治的高压,有不便详说之隐痛。
文章饱含深切的悲伤之情,对李白的二子伯禽,天然知道得清清楚楚,又像是出自长辈亲属之手,不似伪作。
(此文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录1序志碑传12首中的第4首)。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
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历块一蹶,毙于空谷。唯馀骏骨,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摩穹昊。天风不来,海波不起。塌翅别岛,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宏大,声闻于天。
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元(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缀。元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无比俦。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之游。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布衣之遇,前所未闻。公自量疏远之怀,难久于密侍,候间上疏,请还旧山。元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後患,惜而遂之。
公以为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撞折牙,而永息机用,安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脱屣轩冕,释羁韁锁,因肆情性,大放于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豪;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以不可求之事求之。其意欲耗壮心,遣馀年也。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号公为谪仙人。吟公《乌栖曲》云:“此诗可以哭鬼神矣!”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朝列赋谪仙歌百馀首。俄属戎马生郊,远身海上,往来于斗牛之分,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时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晚岁度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盤桓利居,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死也,当涂之旅人。
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没而称官,呜呼命与!
传正共生唐代,甲子相悬,常于先大夫文字中,见与公有浔阳夜宴诗,则知与公有通家之旧。早于人间得公遗篇逸句,吟咏在口。无何,叨蒙恩奖,廉问宣、池。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邑。因令禁樵采,备洒扫,访公之子孙,将申慰荐。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甿也。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而进退闲雅,应对详谛,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没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何所仰给?俪于农夫,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闾逼迫,忍耻来告。”言讫泪下,余亦对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坟高三尺,日益摧圯,力所不及,知如之何。”闻之悯然,将遂其请。因当涂令诸葛纵会计在州,得谕其事。纵亦好事者,学为歌诗,乐闻其语。便道还县,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迁神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天宝十二载敕改名焉。因告二女,将改适于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穷既失身于下俚,仗威力乃求援于他门。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于地下?欲败其类,所不忍闻。”余亦嘉之,不夺其志,复井税、免徭役而已。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余才术贫虚,不能两致。今作新墓铭,辄刊二石,一寘於泉扃,一表於道路。亦岘首汉川之义也。庶芳声之不泯焉。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公之宗族,编缉断简,以行于代。铭曰:
嵩岳降神,是生辅臣。蓬莱谴真,斯为逸人。晋有七贤,唐称八仙。应彼星象,惟公一焉。晦以麴糵(qū niè,有酒曲、酒、酒税等含义)畅於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鐏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旧坟卑庳风雨侵。新宅爽垲松柏林。故乡万里且无嗣,二女从民永于此。猗欤琢石为二碑,一藏幽隧一临歧。岸深谷高变化时,一存一毁名不亏。
唐元和十二年(817),与李白有通家之好的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范传正的父亲范伦与李白是诗酒唱和的好友),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坟由龙山改葬青山,之后范传正撰写此碑文。该文真实地记述了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的经过及原委,记载了李白的出生、 家世、晚年及其身后的境况,反映了李白一生的思想、经历及其性格特征,对于研究李白其 人及其诗歌创作的形成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价值。至宋淳祐二年(1242),此碑已“断仆零落,仅存方尺许。”当时兼权太平州事节制军马孟点“乃重书刻石,立之墓左。”至今仍存。此碑高5.7尺、宽2.9尺,共30行,每行63字。此碑距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是李白祠内现存较早的历史文物。
范传正的这篇文章传递了李白身世的信息很多,他的父亲和李白是好友,与李白诗歌相和,范传正仰慕李白,一定听父亲讲过李白的事情,“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范传正亲自见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孙女在家中的箱箧中翻找出伯禽的手疏,十数行,纸张也损坏了,字迹也缺少了,伯禽的手疏是这样的面目,实在非常奇怪。因为李白去世时代宗已为其平反,并且任命为左拾遗,虽然李白已不在人世,但伯禽却不再是罪人李白的儿子,而是左拾遗李白的儿子了,他的文字,亲手写的家谱为何纸坏字缺?别说士人之家,就是普通人家都会保管好家谱,所以,范传正这个描述非常不正常,离奇得像李白的姓不是本姓,“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李白的父亲指天枝李树来取姓李,在中国这样一个万分重视姓氏的国度,李树,普通的植物,因为李唐家的人当皇帝,而陡然抬了身价,贵为天枝,李白的父亲也就指这样的“天枝”让李白姓了李。
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后,之后的谋反案非常多,武则天当了女皇帝,前前后后更是以谋反罪处死了很多李唐宗室。但武周朝结束,李唐朝恢复后,这些反案都得到平反,涉案中的子孙后代也得还以清白之后大大方方叙述自己的家世,而没有一个像李白这样,父亲祖父曾祖父全像凭空消失一样不着一字,这就说明,李白家的罪一定是李世民的后代永远不能翻案的大罪,根本之罪。“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范传正如此记录,正是把永远不能翻案的玄武门之变隐晦地写成隋末多难,一房被迫逃窜于西域,隐易原来的李姓,李世民之后的李唐国朝,杀尽李建成的后代,当然成为“漏籍”。100多年之后,李客逃回来,本身的李姓也要重新指“天枝李树”为姓,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玄武门之变上,才能解释得通。
除去玄武门之变,其他一切冤假错案都可以平反,可以认错,就是玄武门的事不能认,不能变,认了,变了,就等于承认唐太宗当皇帝不合法了。这个天大的事,太宗李世民的子孙后代谁也不敢认。
伯禽去世了,伯禽的两个女儿还活着,而且这两个女儿对范传正说她们还有一个哥哥,外出游历而失去消息。范传正在文中说“绝嗣之家,难求谱谍”,显然不对,因为李白的后代明明在眼前跟范大人说着话,李白怎么就成了绝嗣之家了呢?而且李白的孙子,伯禽的大儿子仅是外出游历没有消息,并不代表死了不在人世,这个“绝嗣之家,难求谱谍”,真实的意思是指先世满门被诛,宗室属籍被除,所以范传正看到的伯禽亲笔写的家谱才“纸坏字缺,不能详备”,李白的后代不敢说真实身份,李唐的官员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也不敢明说,就是因为李世民后代统治的唐朝的政治环境下,提李建成,提玄武门政变李世民上台,那是最大的忌讳。
一切离奇一切不可思议甚至一切荒唐诸如指李树为姓,诸如家谱纸坏字缺,诸如不走科举而广事干谒,诸如对李唐宗室子弟称兄道弟,叫叔呼祖,皆源于此。
范传正把一切说得清楚极了,只要你心有灵犀读懂范观察史的春秋笔法。
再多说几句经范传正和李白孙女重新迁葬的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迁葬于此 。
李白墓占地100亩,分前、中、后三个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盆景园等景点 。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李白墓1956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辈子爱谢家青山的李白,长眠于此。
(此文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录1序志碑传12首中的第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