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跟着李白走亲戚——从121首李白写给亲友的诗文中听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谜——第二十一家弟弟李幼成李令问家至第二十五家哥哥中都县令家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0-01-08 13:35:48  点击:

image001.jpg

朋友们,我们继续跟着李白走亲戚,本期谈艺录我们依旧走访5家,第二十一家弟弟李幼成李令问家至第二十五家哥哥中都县令家。


 第二十一家  弟弟李幼成李令问家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此诗约为开元二十一(733)年李白浪游方城、嵩山后至龙门时所作。洛阳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之胜,香山首焉。龙门两山对峙,伊水北流,山壁间大大小小的石刻佛尊无数,多为北魏及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所凿。香山寺位居龙门东山,原为北魏所建,武周时,武三思奉旨重修,飞檐斗拱,巍峨壮观。李白把香山寺作为暂住地,白天交友集会,夜宿香山,皎月当空,临壑赏幽,诗兴大发。

image003.jpg 

河南洛阳龙门香山寺

 

来看李白诗中提到的这些亲朋:,

方城:县名,属山南道唐州,即今河南方城县,其境有方城山,山有方城寺。王方城,约开元二十一年(733)在方城县令任,名未详。十七翁:名不详。李白《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谓“十七翁”即《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诗中之“十七丈”。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谓“十七翁”当姓李。按王昌龄有《岳阳别李十七越宾》诗,高适有《河西送李十七》诗,未知与此有关否?

 李令问:李白从弟,曾任京兆参军。

 李幼成:李白从弟。《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云:“起予者谁?得我二季。”《送二季之江东》诗,当为同年之作,“二季”当指幼成、令问。又《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诗云:“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二季”亦当指幼成、令问。此诗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于天宝五载(746),(詹锳(1916.6.291998.12.16),山东聊城人,字振文。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生前任河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古籍规划出版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等职。)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于开元二十五年( 737)。(安旗(1925年— 2019627日),女,原名安琦,满族,祖籍黑龙江,生于四川成都。因家中贫苦,17岁就离开学校去挣钱养家。当代评论家、李白研究专家。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代表作品有:《李白传》等。)

 image005.jpgimage006.jpg

著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

 

历史上还有一个李令问,但不是李白这个从弟令问,因为那个李令问早于730年去世了。据《旧唐书》67 列传第十七、《新唐书》93 列传第十八记载,李令问,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丹杨房,为唐代名将李靖之弟李客师的孙子。

这个李令问在唐玄宗为临淄王时与他亲近。李隆基即位,以协赞功,迁殿中少监。开元元年(713年),李令问参与诛杀窦怀贞,封宋国公,实封五百户。进散骑常侍,知尚食事,恩待优渥。常常“游畋自娱”,“厚奉养,侈饮食”,事馔尤酷,“罂鹅、笼驴皆有之”。当时朝廷重臣仍沿袭嗤鄙肉食之人的风气,有人劝他稍“蔬食示人,毋为忌者笑”,他回答:“此畜豢,天所以养人,与蔬果何异,安用妄分别邪?”

开元十五年(727年)回纥部瀚海大都督承宗被流放瀼州。承宗的族子护输趁机纠合党人,斩杀王君㚟。唐廷穷究责任,发现承宗有女与李令问之子联姻,贬李令问为抚州别驾,后来去世。这个李令问的史料比较多,包括唐丞相崔日用曾为李令问的父亲李大志撰写的墓志铭,及李令问自己的墓志铭,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李令问的墓志铭中写他死于开元十七年(730),时年66岁。

故右散骑常侍宋国公陇西李公墓志铭并序(李令问墓志)

叙曰千龄一圣,颛顼以作;而五百一贤,咎繇斯在。李氏之先,即其后也。繇为理官而命氏,贞因食木而全躯。详诸图牒,可略言矣。信则秦将,广乃汉臣。家代因官,寓居陇右。今为成纪人焉。君即凉武昭王十代孙。君讳令问。曾祖诠,随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赵郡太守、永康公,赠荆州大都督。祖客师,皇左卫大将军、丹阳公,赠镇军大将军,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祖母长孙氏,即文德皇后堂姊也。父大志,左武卫将军、安北大都护,赠礼部尚书,宜春公。莫不衔珠耀武,秉钺挥戎。德施降于黎人,政刑光于有服。义以临事,不伐有词。至诚飞泉,忠精贯日。故得庆流后叶,绩茂将来。亦何三代为将,道家之所忌矣。伯祖靖,尚书左仆射,卫国公。负纵横之奇略,有佐命之元功。赫勋所以光本枝,晖映所以称门子。君起家天皇大帝挽郎,调补并州太原县主簿。秩满,则天大圣皇后改并州为北都,再而署焉。参墟佐理,黄绶从班。枳棘非鸾凤所栖,州县岂公侯之职。寻制除尚乘直长,兼左奉宸内供奉,转符宝郎,迁尚乘奉御,加朝散大夫,依旧供奉。趋侍参陪 于近臣,整驭飞驰而翊日。降九霄之恩命,参五羽之班荣。既而唐运兴复,奸邪殛窜。有累官联,谪居炎海。旋承恩泽,稍迁道州。贾谊无□,见征宣室。天子又命,拜为舍人。再迁尚乘奉御,加光禄少卿,依旧知仗内尚食使。青蒲依奏,允出纳王言;鼎饪将调,肃恭于御膳。公久承恩渥,迹或先兆。舋萌渐于近尊,官谤因而远斥。左迁通州长史。未几,制除右卫率,转太子仆,依旧知两厨使。楼船是警,马牧将司。两宫再委于和羹,一心唯闻于死节。属贼臣构孽,斧锧行诛。砺东岳以畴庸,典北军之重寄。制除左羽林将军。无何,加银青光禄大夫、殿中监、上柱国、宋国公,食实封五百户。宠光赏命,勋在盟府。渍叶流根之泽,松槚增辉;饰终追远之恩,死生繋赖。功成名遂,常有愿于栖迟佩玉锵金,且承荣于散职。迁右散骑常侍,扈驾东封,恩以加等。制可金紫光禄大夫。而婚姻之家抵犯天纲。国有恒制,官移侍臣,贬抚州别驾,余如故焉。始公之生也惠,长也聪。趋庭闻于诗礼,画地成其军阵。有王济之马癖,异郅都之鹰猜。善射则六艺居焉,将以观德;调鼎则五味备举,资其化成。不理墙宇,不扫室闾。园不种葵,妾不织素。禄食而已。绝请谒,杜往来,岂唯门无杂宾者矣。历事四帝,道光百寮。荣亲保家,孝也;捐躯尽节,忠也。谨以效官,动必由礼。类温室之不语,同车中之后对。天子多之,曰:“供奉者善若是乎诸君何不效之耶?”声闻朝廷,盖古之周愼者所不若。何明灵之不佑,与福善而无征。情希簪屦之恩,心驰犬马之恋。积忧成疾,于焉大渐。春秋六十有六,以开元十七年十月廿日,终于抚州之官舍。制赠太仆卿。赙赗之礼,祖载之仪,优而加焉,固以荣矣。夫人高平徐氏,随度支尚书寔之孙,唐中武将军率玄福之女。蟾娥夙掩,清辉沦没。痛夫复素轜,引归丹旐。旅馆萧瑟兮,江山苍茫;市人悲咽兮,行路凄伤。以开元十八年十月廿八日,合葬于京兆细柳营之东原,礼也。嗣子俊,虁州别驾;次子仪,均州别驾;次子佋,太子通事舍人;次子倨;次子侗,尚舍直长;次子徇;次子承重,尚乘直长等,茹荼何及,昊天不吊。铭曰:

颛顼肇绪,咎繇发源。弈弈万叶,绵绵若存。蝉联簪冕,辉光祖尊。世为鼎族,家称将门。习祉余庆,诞生令孙。卓尔君子,居谦履温。公侯必复,忠义承恩。追风马驭,翊日龙奔。历事四主,无差一言。勋庸焕赫,锡赏频繁。姻娅我累,迁除楚垠。武子邙山之埒,季伦金谷之园。弦歌望断,骑射情昏。星沉绮树,月吊华轩。凄凉兮落日,冥漠兮归魂。开营细柳,宅兆高原。一朝泉路,万古荒村。人生已矣,天道宁论。

从李令问的墓志铭里,我们看到对李令问身世的详细介绍,凉武昭王十代孙。曾祖李诠,随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赵郡太守、永康公,赠荆州大都督。祖父李客师,皇左卫大将军、丹阳公,赠镇军大将军,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祖母长孙氏,即文德皇后堂姊也。李令问的奶奶长孙氏,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的堂姐,也就是说,两位长孙女性是叔伯姐妹。

尽管这个帮助李隆基登上大宝的李令问730年去世,但与李白也可以攀上亲属关系,李白在《新唐书》中介绍为凉武昭王九代孙,按这个说法应该李令问这个十世孙应该是李白的从侄。

李幼成的史料不多,后面有李白专门写给李幼成的诗,我们到时再作介绍。 

李白第一次婚姻在湖北安陆呆了10年,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移家任城。其原因是避免在安陆入赘的尴尬,投奔在山东任职的众多李氏亲族。当其时,李白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族叔李辅为鲁郡(今兖州)都督,从祖李某(无法考证出名字)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从弟李幼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3古近体诗25首中的第7首)。

 

  第二十二家  弟弟李昭家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此诗写作时间有几种说法,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疑为天宝四年(745)春作。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定为天宝十二年(753)。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白游邠、坊在开元十八载(730),此诗似在其前。”诗中透露的信息,可见李白于这位李昭从弟的深情,把自己和李昭比作谢灵运和族弟谢惠连的深情。

image008.jpg 

 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

    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

    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

    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

    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

    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

    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邠州:唐开元十三年(725)以豳州改名,治所在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天宝元年(742)改置新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邠州。李昭的史料前面已有介绍,此处不再重复。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4古近体诗26首中的第3首)。

 

              第二十三家   弟弟李昭家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十三载(753754年),此时在宣州当长史的李昭,多次邀请李白去往宣州。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4古近体诗26首中的第14首)。

 

  第二十四家  叔叔李祇家

《寄上吴王三首》,此诗李白约于天宝七载(748年)作,“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明显表达了李白的意思,我们同气连枝,都是李唐宗氏。

来看一看吴王的简介:吴王指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袭封嗣吴王的李祇。两《唐书》有传。天宝十四载(755)为东平(今属山东省)太守,安禄山反,河南陈留,荥阳,灵昌相继沦陷,李祇募兵拒战,玄宗壮之,累迁陈留(今河南开封)太守,持节河南道节度采访使,历太仆卿、宗正卿。李白这首《寄上吴王三首》诗:“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时吴王李祇为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太守。又《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同吴王送杜秀芝举入京》诗,约同为天宝七载(748)之作。又《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作于至德元载(756),时肃宗即位灵武(今属宁夏),吴王李祇奉诏赴行在,迂道入吴,将由水路上溯荆襄,转趋商洛,以至灵武,李白在吴途遇李祇,为之代作此表。

image010.jpg 

李白借淮南王刘安好士喻吴王,谓自己乃李唐枝叶,这位尊贵的吴王李恪的孙子,甚至专门当了宗正卿的大唐正宗皇族人士,认可了李白这根“枝叶”,并对李白如枚乘、司马相如一般相待。宗正卿,是专门执掌皇族外戚属籍的官职,由宗室充任。宗正卿李祇,承认李白的宗室身份。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李祇的爷爷李恪。李恪(619-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李世民本来就是隋炀帝杨广的表侄,因为李渊的妈妈和杨广的妈妈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两位皇帝本来是姨表兄弟(详见我的谈艺录《独孤家族的传奇》),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驾空父亲李渊,成了唐朝第二任皇帝,他的后宫佳丽三千,不仅娶了杨广的萧皇后,还把杨广的女儿也娶进后宫,并生下儿子李恪。反正在古代帝制的中国,国家是皇帝的私产,他娶哪个女子都自己说了算。

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620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

image012.jpg 

永徽四年(653年),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吴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神龙元年(705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永徽四年(653年)年初,因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告丈夫房遗爱对自己无理,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34 。有子4人,李仁(千里)、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有女亦4人,现已知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   。这里说来,为什么长孙无忌要除掉李恪呢?还是因为皇子太多,皇位只有1个,长孙无忌想立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生下的儿子为大唐太子。

唐太宗贞观时期,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曾经有过多次转变,从嫡长子李承乾到嫡次子魏王李泰,再到嫡三子晋王李治与皇三子吴王李恪之间犹豫不决。唐太宗非常喜欢这个与自己性格相近的李恪,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而且征求过长孙无忌的意见,这一切将李恪送上了不归路。长孙国舅当然不愿意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李恪成为太子,进而成为皇帝。再说了,李恪如按李世民的意思立为太子,往后成了皇帝,他肯定会为自己的姥爷,那个被李唐皇室嘲讽了无数遍的隋炀帝杨广平反,这也与大唐推翻大隋上台的总政治方向不一致,所以,李恪这个太子还真当不成。

image014.jpg 

李恪的母亲杨妃是杨广的女儿

 

显庆五年(659年),在长孙无忌被武则天以及李治处心积虑治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   。李恪在获罪赐死后,墓志记载唐王朝特别优待以国公之礼将其下葬  ,可见李恪在被赐死时已被废为庶人,也就是说,其皇族的身份在当时被剥夺。而显庆五年的追赠,表明唐王朝重新承认了他李唐皇族的身份,这是其初步平反。

但是,高宗李治是李恪冤案的施害者之一,毕竟难以完全否定自身的作为,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赦免李恪的4个儿子。光宅元年(684年),李荣获罪,而李恪4个儿子此时得以赦免,这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神龙 元年(705年)二月,中宗李显复辟,恢复大唐。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神龙初,在永徽四年与李恪同时获罪的荆王李元景得以追复爵位与封地,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   ,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于神龙元年(705年)年末;而他的亲王爵位和封地被恢复应在神龙二年(706年)。至此,李恪才被彻底昭雪平反。

20057月,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羊元村附近,李恪的墓志被发现。但是由于基建,附近的墓葬大多已被破坏,故其墓葬已不可考。此地是否为李恪最后葬地,可能性颇大。

李恪墓志,青石材质,志盖为覆斗型,上有篆书“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周有纹饰,品相尚可。

image016.jpg 

 李恪墓志铭

李恪的生母杨贵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也就是说,李恪是皇帝李世民与前朝公主杨贵妃所生的皇子,从血统论上说,李恪身上流淌着两朝皇家的血脉,身份尊贵之极。但在太子之争问题上,他却败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上,败的后果很严重,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根据墓志记载: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后,其4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岭表;4女中第四女信安县主被罚守献陵。生于帝王之家害了李恪,临死前,他诅咒长孙无忌家族绝后让。李恪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做个平民百姓永保安康。

来完整地看一遍李白《寄上吴王三首》诗——

 image018.jpg

    其一

淮王爱八公,携手绿云中。

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

何日背淮水?东之观上风。

    其二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其三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

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

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4古近体诗26首中的第242526首)。

 

  第二十五家  哥哥中都县令家

《别中都明府兄》,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中都,隶兖州鲁郡,今山东汶上县。明府,即指县令。这年秋天,李白即将离鲁南游,临行前与中都县令相别而作此七律。这位被李白称为兄长的县令,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具体是谁,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约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携妻女北上山东(也有说李白736年北上山东),由做任城尉的六叔安置在任城(济宁)。半个月后,李白就单身独骑北上,沿着古运河东岸的官道,经千年古镇南阳,直入中都(汶上)古城。

古城汶上,唐称中都。汶上建县始于汉宣帝(公元前52年)前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中都县。因其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至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image020.jpg 

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有史记载的汶上县第一任“县长”)。时年51岁的孔子,从此开始了为政生涯。孔子上任一年,行教化,劝农耕,政绩显著,后升任鲁国大司寇。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中都始建文庙,以纪念孔子之仁德。文庙建好时间不长,李白的这位从兄被朝廷任命为中都县令。

兄弟相逢,自是嘘寒问暖,倾诉往事。李县令让小吏给李白安排了驿馆住下。晚上,小吏带李白来到护城河边,河岸上有一家灯火通明的酒楼,从兄李县令早已等候在此,不消又是一番畅饮。

李白早上醒来,已不记得昨日,竭力回味中,才想起昨夜酒醉东楼。写诗:“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第三天李白告别兄长,东去汶阳(古县名,现属泗水),为“学剑来山东”,去寻找“剑圣裴旻”,拜师学艺。当走到两县交界处,前方路途不辨东西,幸好碰到一位老汉,急忙问路。

老汉看李白跨马佩剑,气势非凡,不同鲁人,但却是一身学士青衿打扮,看穿戴30多岁了还不像当官的模样,便认为他是个浪荡公子,立刻露出了瞧不起李白的不恭脸色。李白想,五马太守,百里宰见我都敬三分,此汶上翁竟如此愚鲁无理,心下不快。但觉得自己胸中有鲁仲连的本领,于是写诗《五月东鲁答汶上翁》,诗中表达了对汶上翁的不满,这是李白到山东后,写的最早的诗之一。

image022.jpg 

汶上风光

 

3年以后,李白由于六叔离任,许夫人去世,想从任城把家搬到汶上。谁知兄长年底任期已到,将回朝廷述职另去他地。于是,李白把家改迁到了兖州的瑕丘。安顿好了以后,李白又单独去了一趟中都,看望兄长。

到了中都,又见到了3年前接待他的小吏,小吏仰慕李白,再见李白也是异常兴奋。李明府有公务在身,还是小吏带李白安排了驿馆。李白略事休息,不一会小吏送来了一瓶鲁酒和两条汶水鱼。一阵忙活,香喷喷的鱼就上了餐桌。喝着色如琥珀的鲁酒,吃着紫麟如锦的鲤鱼。小吏的彬彬有礼、灵气活现感动了李白,专门为小吏写了一首诗《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以作酬谢。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

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

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同样在东楼,同样是晚上,李明府设宴于东楼。月底兄长就要高升,就要远走高飞了,李白虽然恋恋不舍,但还是由衷地祝福兄长。李白也告诉兄长,家已搬到瑕丘,月底自己也要去江南了。兄弟二人共举酒杯,互道珍重,这一首《别中都明府兄》流传千年。(以上材料见于看点快报登载的东鲁郁子202048日发表的文章)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5古近体诗35首中的第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