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跟着李白走亲戚——从121首李白写给亲友的诗文中听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谜——第十六家弟弟李之遥家至第二十家叔叔李阳冰家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12-04 13:35:14  点击:

image001.jpg

 朋友们,我们继续跟着李白走亲戚,本期谈艺录我们依旧走访5家,第十六家弟弟李之遥家至第二十家叔叔李阳冰家。

 

 第十六家   弟弟李之遥家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李白这两首写给从弟李之遥的诗非常美,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其一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其二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image002.jpg  

这两首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全唐诗》在这组诗后有李白自注:“南平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李之遥时任南平(即渝州)太守,因饮酒过度,被贬于武陵,可能在江夏与李白相遇,别后李白写此赠诗。在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说:“赖遇南平豁方寸,况兼夫子持清论”。其中南平(今重庆市一带)即指南平太守李之遥。而《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是写在江夏,故诗人与李之遥相遇亦应在江夏,其赠诗亦应写在江夏。前一首是李白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后一首是对李之遥饮酒过度被贬的安慰。这个从弟李之遥,没有找到更多的史料。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1古近体诗32首中的第2021首)。

 

  第十七家  弟弟李台卿家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李白为有治国济世之才的李台卿谪居江南表达伤感。李台卿,因为同姓,故李白称之为“弟”,而省去称姓。

image004.jpg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即肃宗至德元载(756),李台卿为江淮兵马都督永王璘的僚佐,后来被视为永王璘“叛逆”的“谋主”之一。“弟台卿”之前所冠之“舍人”,是李台卿任永王璘之幕职时的朝衔。这说明李台卿与李白或许同宗李氏,但不一定是近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邓小军对李白与李台卿的相知有精辟论述,他考证,至德元载十二月二十五日,江淮兵马都督永王璘奉唐玄宗之命并获得肃宗认可,执行率水军自江陵沿长江下扬州渡海取幽州之军事行动计划。约在至德二载元月中旬,永王璘水军舰队抵达浔阳,李白应征登上水军楼船,任永王璘江淮兵马都督幕职。至二月十日永王璘水军抵达丹阳郡(今江苏镇江)横遭肃宗镇压时,李白与李台卿在水军楼船已有半个月朝夕相处的时间。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言众僚佐齐心协力,襄赞戎机,为感戴朝廷恩德,而不惜为国牺牲,志在平定安史之乱,建立报国奇功。由诗可见,李白与永王璘水军幕府诸僚佐包括李台卿相识,结下了报效祖国志同道合的战友之谊。至德二载(757)二月十日,永王李璘率水军抵达丹阳郡后,被唐肃宗突然宣布为“叛逆”而加以镇压。李璘僚属李台卿、李白等,亦被打成“从逆”,共同蒙冤遭到迫害,更促成两人患难与共生死不渝的友谊。

王琦分析这个李台卿:“按《旧唐书•永王璘传》云:璘以薛镠、李台卿、蔡坰为谋主,其即此台卿欤?”詹锳认为:“设是一人,则台卿必亦如季广琛辈在永王尚未败亡之前即己归附王室矣。”(《李白诗文系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 发表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邓小军的论文,认为李白流放遇赦东归浔阳途中,不畏永王李璘“叛逆”案的极大政治压力,在岳阳作《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仗义为永王李璘鸣冤,为永王李璘“谋主”、永王李璘案难友李台卿鸣冤。送别李台卿赴流放地零陵(即永州),是在乾元二年秋之岳阳,贾至作《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送别李白赴零陵,亦是在乾元二年秋(759)之岳阳。李白在岳阳送李台卿赴零陵在先,还是李白从岳阳赴零陵在先?李白遇赦东归途中忽然南下零陵,所为何来?按李白遇赦东归途中南下零陵,未见有任何其他可能之缘故,唯一可能,是永王李璘水军志同道合之战友、李璘冤案患难与共的难友李台卿流放在零陵。由此可知,李白当是在岳阳送别李台卿赴零陵之后不久,同一秋季之内,又南下零陵,专程看望李台卿。

 李台卿当是以李璘“叛逆”案“谋主”之罪名流放零陵,李白以“附逆”罪名流放夜郎,李台卿负罪远比李白更为严重,故遇赦不得放还,因为李台卿被唐肃宗李亨视为永王李璘“叛逆”案之“谋主”。

 李白遇赦东归浔阳途中往返江夏岳阳之间,犹在长江东西一线,南下湖南零陵,则远离长江东西一线。按《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九《江南道五》潭州:“北至岳州水路五百五十里。”又衡州:“北至潭州四百六十里。”又永州:“东北至衡州陆路五百七十里。”《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度支郎中:“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以水程重舟溯江(15)40里计,自岳阳溯湘江至衡州1010里需25天,以陆程车日30里计,衡州至永州即零陵570里需19天,共计行程44天。乾元二年秋,李白在岳阳作《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为李台卿赴流放地零陵送行,旋即又不辞1580里路之远,专程南下零陵看望李台卿。李白如此异乎寻常连续行动的原因,即在于李台卿人品高贵,而负罪严重,非同寻常,李白对李台卿之敬重、同情、牵挂和仗义,亦非同寻常。

image006.jpg 

可以说,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遇赦东归,理应归心似箭,却半途流连忘返,直到上元元年(760)春才东归浔阳,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牵挂难友李台卿有关。足见李白为人主持正义、冒险犯难之风骨,忠于友谊、生死不渝之风义。

邓小军教授的分析非常精彩,一首小诗中见出了李白高义本色。为什么人们喜欢李白?为什么李白那么多朋友?就是因为在李白的心里,朋友比自己更重要,所以李白的朋友们才回报李白把李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这就是高贵的人格,这就是李白。

让我们欣赏一下《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全诗: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

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

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我们再多看一看被唐肃宗李亨口口声声定为叛逆的李璘(720年-757220日)这个人,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16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

image008.jpg 

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后,册封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镇守江陵。招兵买马,设置官署。

至德元年,唐肃宗以其阴谋叛乱、割据江东名义派兵围剿,打败李璘,李璘南逃岭外。至德二年,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shēn)所擒杀。

image010.jpg 

宝应元年(762年)五月,他的侄子唐代宗(唐肃宗之子)为李璘平反。同时把“附逆”的李白封官为左拾遗,可惜此时李白刚去世不久,没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冤案平反。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2古近体诗25首中的第1首)。

 

  第十八家   弟弟李昭家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赞美李昭为李唐宗英,政绩不凡,“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李昭,曾任邠州长史、宣州长史。李白《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诗,未知作于何年。又有《赠从弟宣州长史昭》、《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诗,约作于天宝十二、三载(753754)。李白《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有“令弟佐宣城,赠以琴溪鹤”诗句。

image011.jpg 

那么,李昭和李白到底是什么亲戚关系呢?据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在谈到宣州这一文化奥壤时讲,唐朝天宝十二载(753),宣州长史李昭给云游在外、共曾祖父的从兄李白写了封信,(见于胡阿祥教授文章《宣城之韩愈前史:江南奥壤,山水诗都(上) 

信是这样说的:

宣州自古为名邑上郡,星分牛斗,地控荆吴,为天下之心腹,实江南之奥壤。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富。永嘉以后,衣冠避难,多来江左,六朝文物,萃于斯邑,至今余风犹存,虽闾巷之间,吟咏不辍。宣城为郡治所,据山为城,枕水为邑,山为陵阳,水为双溪。陵阳之巅,高出城闉[yīn],南齐谢元晖守此郡时,建斋以居,以其居高临下,故谓之高斋。后世几经修葺,犹可登览。登斯楼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尽入心目。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横峙若屏障,联绵三十余里,尤为一郡之雄秀。此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弟佐此郡,政清且闲。每登高斋,时游敬亭。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吾兄曷兴乎来!继余霞成绮之句,赋临风怀谢之章,舍兄其谁哉!

就是这样一封信,把已经53岁的诗仙李白“忽悠”到了宣城,李白从此与宣城结下不解之缘。在此后10年的时间里,李白多次来到宣城,留下许多诗歌,而且最后的终老安葬之地,就在当时属于宣城管辖的当涂县。

胡教授学问渊博,他考证李白与李昭共同一个曾祖父,父亲的爷爷称为曾祖父,那么也是就说李白的父亲和李昭的父亲同为一个爷爷,李白诗中明确说出李昭的身份是宗室弟子,那么也就是承认自己也是宗室弟子。李白与李昭是否真的共曾祖父,不敢确定,因为李白口中的从兄从弟太多了,这个李昭也仅是众多从弟中的一个,但至少李白的这位从弟对李白非常敬重,真诚邀请李白去自己为官的宣州,而且后来赠送给李白许多物品,其中就包括一对白鹤。

image013.jpg 

753年秋,53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甫到斯邑,一切尽如所望,这个据山枕水的江南名郡接纳并慰抚了一颗飘泊的灵魂。他与宣城名士亭楼题咏,古寺访幽,溪流泛舟,名山往来,逍遥自在。他踏着谢脁的足迹,遍游敬亭、陵阳、响山,宛溪、句溪、青溪,包括其它一切可观的胜地,在宣城的青山秀水间饱蘸深情的笔墨,挥毫写下不计其数的诗篇,其中千古名篇《独坐敬亭山》就写于他初至宣城、首登此山之时。

李白在宣城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品的名篇,宣城何幸!

来看全诗——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

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

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2古近体诗25首中的第7首)。

 

  第十九家  弟弟李冽家

《赠从弟冽》,“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李白对这位从弟李冽的到来表示欢喜,这个李冽还真与李白大有关系。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李白进京,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此诗约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居住于山东时746年所作。这位从弟李冽,《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氏姑臧大房有李冽,乃右卫长史李防(一作昉)子,与李白《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诗中之李凝为兄弟,是兖州长官佐副,(河南师大客座教授贺捷新《李白与他诗中的四位女性》文章中认为李冽为兖州长官佐副)。姑臧房李氏:始祖李承,是东晋凉昭王李暠的曾孙,赐爵姑臧侯,因此这一房称为姑臧大房。

image015.jpg      

 李白第一段婚姻娶了前丞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又名许萱)许氏,许氏先在安陆为李白生下长女平阳,后李白带着许氏和女儿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所谓“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在山东许氏为李白生下儿子伯禽。736年许氏病故,从弟李冽 (当时做着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李白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位李冽。

李冽本想给从兄重建一个温暖的家,但是介绍的这位刘姓女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饮酒作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乃至嘲讽不已,二人关系终于以分手了结。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带给李白很大痛苦。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数落、嘲笑和痛骂――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作汉人朱买臣的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

《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天宝元年(742)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恶气,以 “会稽愚妇”代指刘氏。据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先生考证,南陵在今天山东曲阜西南,全名叫南陵城村,人称南陵。李白正是离开了让他痛苦的东鲁南陵,奔向长安。在长安呆了3年多,又被赐金还山,李白心情不好,李冽来看望李白,于是有了《赠从弟冽》诗。

image017.jpg 

虽然李冽介绍的刘氏女带给李白很多痛苦,但李白知道这并非介绍人李冽的本意,从弟也未料想到刘氏会如此不知李白,李白对这位从弟依然感情很深。

来看全诗——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2古近体诗25首中的第14首)。

 

第二十家   叔叔李阳冰家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此诗李白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时李白从金陵来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赵郡人。善词章,尤工篆书,名重当世。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此诗前部分歌颂李阳冰的才华和政绩,后部分陈述了自己无所依归的困难处境,希望得到李阳冰的帮助。

image019.jpg 

image021.jpg 

李阳冰篆书

 

李阳冰是我们了解李白身世的重要人物,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人。乾元间(758759)为缙云县(今属浙江省)县令,上元中(760761)迁当涂县(今属安徽)县令。官至将作少监。工篆书,时人谓其书不减李斯。李阳冰的身世也有好几种说法,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字少温,原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后徒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为京兆人。还有的说他是杜甫的外甥,李阳冰﹙721785﹚本名李潮,字阳冰、少温。赵郡(今河北邯郸)人,祖上官袭云阳﹙今陕西淳化﹚随迁,遂为云阳人。李阳冰出身望族,族中为官者尽多。他是左相李适之与工部侍郎李适的侄子、李白族叔、杜甫外甥。父李雍门(一为问),湖城令。三子李潮,字阳冰,少温,仕途坎坷,几经跌宕沉浮,曾任江宁、缙云、当涂三地县令,二次隐居缙云。因为说法众多,不知哪家为准。

李白流放夜郎归来,曾想从军李光弼的队伍,半道病还金陵,贫病交加,然后由金陵至当涂归依李阳冰,直至次年即宝应元年去世。李阳冰《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同李白交往的30多位李姓亲朋中,惟有当涂宰李阳冰对李白产生了应答关系,而且,还是李阳冰安排了李白身后事及万卷文稿的整理。

李白晚年在“临当挂冠”时,突患“腐胁疾”,卧病于床,乃将诗文草稿万卷,交给这位从叔李阳冰,“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对李阳冰非常信任,故而对其嘱托后事,寄厚望于他。李白称李阳冰为“从叔”,如果称渭有误的话,李阳冰应该予以拨正。

李阳冰不仅欣然接受了李白对自己的称谓,还将该诗编进自己整理的李白诗文《草堂集》中,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叔侄关系是成立的,也是名正言顺的。

李阳冰还为此集写了序文。序文一开始就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就是说,李阳冰不仅将李白给他的赠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编入了《草堂集》,还在《草堂集序》中,指明了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那就在事实上认定了自己相当于“凉武昭王暠八世孙”。

image023.jpg 

唐代是李姓天下,入李氏谱系的旁系渐多,而李氏自李耳后乃一望族大姓,各房系分立又遍及全国。有唐一代,曾出了一位李姓史学家李延寿,他继承乃父遗志,专修《南史》《北史》。对李氏族系的衍生滋蔓,记叙颇详,所以他所属的支系,环节相当清晰。其他房系的情况,就难免简略些或残损些了。如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他的祖父李虎,有一个哥哥李乞豆,曾封长安侯,他的儿子叫李达摩,曾为长安县伯,但他的后代却默默无闻了。唐书中的《宗室世系表》里,只记叙了李乞豆及其后代,而对李达摩的后世,则说其后无闻。这说明,连皇室的近亲族系,还不一定能弄清,更何况其他的谱系呢!有人曾以李达摩的后代无闻,而推想李白即其后代,但没有可靠的证据,仅成一家之言。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2古近体诗25首中的第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