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跟着李白走亲戚——从121首李白写给亲友的诗文中听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谜——开篇话及第一家江陵司马承祯家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08-05 13:32:36  点击:

image001.jpg

大唐李白,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唐1300多年来,他的崇拜者无可胜数,他那散发着永恒艺术魅力的诗歌,无数人为之绝倒。

我喜欢李白的诗,他的诗我百读不厌。之前我的谈艺录中曾写过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那是李白,除非李白,中华诗国里最明亮的一颗星》,纸短情长,加上才力不逮,总觉得自己写不全李白,写不好李白。

今天夏天,整整有两个半月多的时间,我一直在读清朝人王琦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上下两卷。两卷书读了三个月,这在我的阅读史上还是第一次。因为平常一本书,对手不释卷的我来说,顶多也就是三五天或者一个星期的时间。加上李白的诗歌,我之前也曾读过,就是全集,也并非首次阅读。

但是,李诗常读常美,每读有新,这一次,我买了李白诗集注解史上最全的一个本子,王琦注李白,一读,就读了半个夏天。其实,读李白,半个夏天又如何够用?那是一生都读不尽的。

王琦的本子,不仅包括了李白的全部存世文字,还包括历代李白迷对李白所做的怀念诗文,各地对李白的各种纪念堂,亭,碑,祠,台,楼,渡,画,以及各有关李白的小说漫谈,可以说这是从唐至清对李白最全的一个收集和解注。

image002.jpg 

202063日购买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我读得慢,是需要弄懂这里面的所有。

当然,近现代对李白的研究依然有新的发现,李白诗歌及文章的学术研究也一直在不断伸延拓展,这是发展的必然。

“夫非其人为人所深思而极慕者,何以能至是?”王琦这样说。

是啊,一个人,若不是人人深深地思念并极其倾慕,怎么会有这种现象?

李白诗文学术研究,千载而不断伸延,正因为——他是李白,他是写出了凡一读即为之倾倒的诗文的李白。

什么样孜孜不倦的探究都不过分,因为至美无敌和永恒。李白诗文,正是达到了艺术的至美境界。

我通读李白,再谈李白,依然觉得自己才力不逮,写不出李白,写不好李白。

那么,就结合我阅读的感受,让我专挑一个方面来讲李白吧,那就是李白的身世,为什么会是谜?我专破这个谜,给出自己认为的谜底。

为什么我敢来破这个谜?无他,仅凭读书。

读书,就是读写书的这个人。作者所有心中的秘密,都在他自己的作品里,文字里。

有许多时候,我们研究作者的生平身世,靠收集很多外围资料来佐证,但是你一定记住——言为心声,作者所有的心里话,最真实的一部分,都在他自己的声音里文字里。

你只要读了足够多的书,就会明白,每个人的作品,都无法逃脱自己的一部分真实经历、感受和体会。再天才,再具有创造性的作家,也没有办法完全离开他自己。

李白,中国文化史上毫无争议的天纵之才的大诗人,创作的1000多首诗文,不谈他最高的诗歌艺术境界,单单以其内容之宏富,就可以说最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他的一生、他所处的时代、他交往的朋友圈、他到访过的名山大川。

从他出生到去世的所有风雷激荡,所有世事云烟,都融在了他的作品里,都在他的文字中得到印证,得以保存,使得我们有一天全面阅读他的文字,从而清晰地听到他的心跳,看清他真实的面容。

正因为如此,我才于自己阅读李白全集的过程中,通过和李白的诗文无数次心有灵犀的触碰和捕捉,找出了李白身世的谜底。这个谜底,好像就在李白的千言万语里,他一遍遍对我说: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于是,我才敢判断,我给出的谜底无限接近于真实。

王琦的李太白集注本,一共分为36卷,囊括了李白所有创作,从130卷分别为古赋8首,古诗59首,乐府30首,乐府37首,乐府44首,乐府38首,古近体诗共28首,古近体诗共53首,古近体诗共43首,古近体诗共24首,古近体诗共32首,古近体诗共25首,古近体诗共25首,古近体诗共26首,古近体诗共35首,古近体诗共21首,古近体诗共44首,古近体诗共35首,古近体诗共32首,古近体诗共60首,古近体诗共36首,古近体诗共58首,古近体诗共47首,古近体诗共65首,古近体诗共90首,表书共9首,序共20首,记颂赞共20首,铭碑祭文共9首,诗文拾遗共57首,其余的6卷是历代文人对李白的各种诗文纪念及传说,还有王琦及朋友们对此集注的序和跋等。

总结起来,在王琦的集注本中,也就是说李白创作和所有史料中冠以李白之名的创作共计1110篇。

image004.jpg 

当然,据李白自己说,他平生创作的诗文,因为离乱,已十失其九,这样算起来,李白一生大约创作了近万首诗文。这句话应该可信,一个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活了62岁,创作万首诗歌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因为遭逢战乱、入狱、流放等打击,作品遗失,也很正常。连最高统治者唐玄宗都因安史之乱仓皇逃命入蜀,最心爱的女人杨玉环也带不走,李白丢了自己大部分的诗稿,再正常不过。

经过李白的朋友及热爱者的四处搜集,终于有了大约千首李诗李文传世,而在当时,李白诗文卷集受喜爱和流播的程度,已到了家家收藏的地步。“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魏颢《李翰林集序》)

1000多篇诗文,把李白所有的秘密告诉了我们,只要你有慧心去读,慧眼去看。

破解李白身世之谜前,先来讲讲李白的出生地。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学术界有不同看法,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认为李白出生于碎叶条支,“其为依托,不待详辨。”郭沫若则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陈文提出质疑,后来才有许多学者参加争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李白条目对李白出生地不下断语,只说明是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人。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肯定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就是因为李白出身的种种谜团,把个出生地最终无法确定,学者们各持己论,许多地方则抢来抢去。

李白什么家庭出身呢?李白所有文字里,从未有一言提及自己的父亲母亲,只是753年秋天在安徽写的《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讲到“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就是我的堂侄儿李耑,你要去游庐山,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大人令我诵‘子虚赋’的情景,这个“大人”,即是李白称自己的父亲。

(此序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720首中的第7首)。

image005.jpg 

李耑和李白到底是什么亲属关系,且继续读这篇《序》“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途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导旧,破涕为笑。”52岁的李白回忆从前,说自己长大后别家远游,后来在湖北安陆娶妻,一呆就是10年。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我于中途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那时还是个小孩子,在一傍嬉戏。今天见到你长大了,成为一个秀气的青年,而我很久以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

李白是个很深情的人,他从侄子身上追忆自己的童年往事,这是他很少见的提及自己的家事。就是这样的文章里,李白也没有明说自己的父亲,而是以“大人”称之,至于这个“大人”到底是父亲还是母亲,又是怎样的面貌,再无信息可以获得。

这个侄子李耑,也没有详细的史料来考证出身,李世民的第14子曹王李明第9代孙中有记录为李耑的,无法考证是重名还是其本人。

李白对自己的家世和身世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偶有所及,也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不仅李白自己讳莫如深,整个唐代,对李白的祖父及曾祖父,也像李白一样讳莫如深,简直是不能说,说不得。

倒是远祖履历交待得很清,远到西汉飞将军李广,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文化大家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在我国的史书中应该比较权威了。

这么远的祖先,跟我们普通人说自己是古代炎帝和黄帝的子孙没什么区别,没什么有效的信息包涵其中。因为,和你关系最近的,是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面目不清,你的家庭出身就模糊不清。

而且,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跟咱们今天考大学的考生一样,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载入档案的,你的父母至亲,那是一定要写清楚并且存在档案里的。

这一点,咱每个国人深身体会,不信,你去单位人事科或者人才交流中心调阅自己的档案,你的父母,婚否,配偶,子女所有家庭关系都列得一清二楚。

image006.jpg 

祖宗三代,爷爷不能提,父亲呼“大人”,这在极其重视宗族观念,极重家谱的中国太奇怪了,奇怪得超出常规。而且李白的名气那么大,从天子到百姓无人不知,一个巨星般的人物,崇拜者无以数计,想了解他身世的人估计和我们一样好奇,什么样的家庭产生了这么优秀的孩子?但是整个唐代人,好像人人心知肚明一样,都知道不能提李白的家庭出身,甚至不提也人人知道他的出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人说得,李白为何说不得?人人不说,人人还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可怪有意思。

还真说不得。

因为李白是罪人出身,而且这个罪不是普通的杀人放火和偷盗,而是政治,人人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的政治。

为什么李白的祖先是这样的罪人?

我们来看一看史料。

李白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之后,曾想追随李光弼的平叛大军再立新功,但是因为身体有病只好投奔当涂县令,据李白称之为族叔的李阳冰,并且临终时把自己的创作手稿交付李阳冰,嘱李阳冰为自己的作品结集。

李阳冰集结成的李白诗文《草堂集》,其中写有《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草堂集序》云:“……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李阳冰的文章里很清楚地说明,李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非常显贵,但中间出了问题,获罪后更名易姓,直到唐神龙之年,才逃回到四川。请注意,李阳冰在这里用的是“逃归”。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周皇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此时距大唐618年开国,已将近100年时间。

这个家族犯了什么罪?连姓名也不敢让人知道,还得于唐开国百年后才逃回来。要知道,唐朝的各个李姓皇帝都把自己奉为凉武昭王暠的后代啊,唐玄宗还追封李暠为兴圣皇帝呢!也就是说,李白,是唐皇室的宗室子弟。

一个李唐皇朝的宗室子弟,逃回来,隐姓埋名地活着,为什么会这样?

image008.jpg 

再来看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范传正,因为他的父亲范伦和李白是好朋友,在浔阳时曾一起夜宴,范伦写有《与李白浔阳夜宴》诗,所以范家和李家有通家之旧。唐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距李白辞世55年后,此时的宣歙池等州观察使正是这个与李白有通家之好的范伦之子范传正,因为钦慕李白,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坟由龙山改葬青山,于是写了这个碑文。该文真实地记述了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的经过及原委。

范传正,字西老,其父范伦曾任户部员外郎。他自已是进士出身,又以博学宏辞及书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拜监察.殿中侍御史。自比部员外郎出为歙州刺史,转湖州刺史,历三郡,以政事修理闻。范传正为李白迁坟,撰新墓碑,正当他任歙州刺史时。“传正精悍有立,好古自饬”,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在褐衣时曾游西边,是一位亲自考察过西域的旅行家,并著有《西陲要略》三卷。此书虽已失传,但在他所撰李白新墓碑的碑文中,曾提到李白的先祖“被窜于碎叶”,应是无误的。

范传正作《序》时,李白的两个孙女,也就是伯禽的两个女儿,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公之孙女搜於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这里,同样指出了李白家族的被迫窜于碎叶,神龙初年,潜还广汉。请注意,同样指出了李白的出身高贵,凉武昭王九代孙,同样隐易姓名,潜还广汉。一个“潜”字,似乎比李阳冰的“逃”更惊心动魄。潜伏,就是不能明着宣示存在,只能遮掩潜藏。范传正还指出了李白的父亲李客,这里的客不是名字,而是姓李的客人,遂称李客。并且这个“李客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看,李白的身份,及他的父亲“李客”的身份,都是需要在这个盛世的大唐遮掩潜藏的。一个正常的国民,需要这样吗?此时的大唐,正是最强盛繁荣的时代,她的包容开放与海纳百川的气度早已名扬四海,怎么自己的国民还不能坦坦荡荡地宣示存在,还非得潜着?

太反常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当然,这个妖,不一定就是指妖怪,而是指必有原因。

什么原因呢?

我们继续剥茧抽丝。

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点,“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容斋随笔》)”,李白的诗中写给各亲友中称明府,赞府或少府的即指县令,县丞和县尉。

李白的诗歌中百多首写给自己的各种兄,从兄,从弟,族兄族弟,族叔,从祖之类的诗,这些人都姓李,而且不是长史,就是县尉,县令,都是各种官员,这些人大多是李唐宗室子弟,李白把这些李唐宗室明目张胆呼为兄呀弟呀的,说明对方也认可他的血缘亲戚身份。要知道,你是一个与皇室毫无关系的普通人,胡乱攀皇亲,那可不是闹着玩,可是要入罪的。不信,你现在与红二代三代们称兄道弟叔呀祖呀地喊喊试试?除非你真有这方面的血统,否则借给你一个胆,你也不敢。

image010.jpg 

唐时,男子随身带有族谱或家谱手疏,两人相见后,应叙家礼或交换谱牒,以查明辈分,然后以辈分之礼呼之。如是兄弟辈,则按年齿排序。

但是李白与这些李唐皇族称兄道弟,得到了喊者、被喊者及所有人的认同。

那么,李白身世、仪容到底如何?我又如何解谜?我的方式比较特殊有趣,那就是跟着李白走亲戚,亲戚们就是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弟呀,兄呀,叔呀,侄呀,甥呀,友呀等,听他自己到亲戚家叙旧,拉呱,说话, 答案就在这些话音里。因为我读的是清王琦的《李太白全集》,咱们的足迹就按王琦的集注顺序来进行。

中秋节,这个中国人要走亲访友的节日,拥有最美最圆月亮的节日,让我用这种方式,致敬天上最圆明月,致敬中国最好诗人。

           

第一家  江陵天台山司马承祯处

      

《大鹏赋》,此赋作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薛仲邕系此赋于开元十年(722)之下(《翰林李太白年谱》),不知何据。王琦《李太白年谱》则谓此赋未详作于何年。黄锡珪《李太白年谱》系此赋于开元十四年(726),言李白是年“秋间即由蜀中历纳溪、渝州,出三峡,来游楚地啊凡经江陵、武陵各处”,并举白自序“余昔于江陵”为证。詹锳认为此赋之改订当在天宝二年(743)二月以后李白入翰林以前(《李白诗文系年》)。按李白自己的说法,是此赋曾作了两次,李白早年曾遇到大道士司马承祯,他说李白有仙风道骨。李白受宠若惊,于是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过后,他觉得此赋不够理想,便记忆旧作,扩充新意,写成这篇《大鹏赋》

李白古赋8首,《大鹏赋》非常出名。《大鹏赋》中,李白写道:“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过去在江陵拜会过司马子微,他说我有仙风道骨,能够和他一起神游八方极远的地方,就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我安慰。

那么,称赞李白有气质有仙风道骨的司马子微何许人也?司马子微,即司马承祯。《大唐新语•隐逸第二十三》:“司马承祯,字子征,隐于天台山,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则天、中宗朝,频征不起。睿宗雅尚道教,稍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尝问阴阳术数之事……深加赏异。无何,苦辞归,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工部侍郎李适之赋诗以赠焉。当时文士,无不属和。散骑常侍徐彦伯撮其美者31首,为制《序》,名曰《白云记》,见传于代。”

image012.jpg 

这个崇尚道教的司马承祯在当时也是个名满天下的人物,他本人是晋代司马家族的后裔,为“晋宣帝司马懿的弟弟太常馗之后裔”,道教上清派第12代宗师。唐朝几代皇帝征召,人家还不搭理呢。这么傲气的一个人,见了李白,赞美李白有仙风道骨之仪表,可以和这样的人一起神游天上人间。

看,李白的外在仪表风度美如仙人,有庄子所称赞的飞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鸟一样的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

image014.jpg 

来看全文——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此赋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1古赋8首中的第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