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诗圣杜甫 苦难凝成最美的歌(上篇)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03-06 15:52:06  点击:

image002.jpg              

image003.jpg            

有一个人,自从我拿起写他的书开始读,泪水就没有干过。是我感情脆弱吗?再脆弱也不至于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始终含着泪呀,但是,还真是这样。

这个人是谁?

为什么他会打动我的心?

无他,就是杜甫。

杜甫,知名度太响亮!这个高度上和李白并列的诗之王者,诗歌被无数人吟咏的在中国自中晚唐以后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就是他,让我一进入他的世界眼睛里就蓄满泪水。

他的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峰无可争辩。为什么他能写出中国最好现实主义诗歌?

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的身世你了解吗?他个人的历史生平你知道吗?

initpintu_副本zz.jpg 

其实,我也只是从小吟诵他的诗,对他的生平并不详细了解。1月29日,我买到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员晓博编著的《诗圣杜甫传》一书,据此书封面宣称这是一部完整讲述杜甫传奇一生的书,既是完整讲述,那肯定会解开我心中许多关于杜甫生平的迷团,买回家一读,就有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始终含泪。

initpintu_副本zzz.jpg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心中总有几首杜甫的诗,但对杜甫生平并不了解。而且,由于杜甫的诗歌多次在语文教材中出现,很多人调侃杜甫很忙,并且画了杜甫要么持枪,要么戴着墨镜,要么开着拖拉机,要么穿背心打篮球甚至抱着装暴露女子等的漫画,以致你只要上网搜索有关杜甫的图片,这些调侃就会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图片中的杜甫一幅落魄搞笑、苦难又滑稽的样子,完全跌落了“圣坛”!

按说这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时代,有些人累了,够了,拿来杜甫随便画画,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如果你真正读懂了杜甫的诗,全面了解了杜甫对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卓越贡献,知道了全世界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尊重与崇仰,你就会觉得这种对中华文化巨子的调侃太随意轻浮,太无知甚至无礼了。如果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巨子都缺少敬畏,很难说对民族的文化也会充满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自豪。这一点,我觉得英国就比我们强,他们举国以莎士比亚为荣,几百年来莎剧在全球常演不衰,他们热爱莎翁,以莎翁为大英帝国的光荣,树立莎翁雕像,盛演莎翁戏剧,从未见对莎翁有任何调侃,更别说以胡乱穿越的着装和行为来描绘了。

杜甫在诗歌领域的地位,于莎士比亚在戏剧界的地位,可以说一样,都是最高峰,都是全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而我们,则可以随意开玩笑,随便涂画,可以不尊敬,可以所谓平等地平视。

看不惯这些别人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事,是我事多和承受能力差吗?可是,我宁愿做一个多事者,宁愿心理承受能差一些,宁愿中华民族的文化伟人不要这样随意调侃,而保留一份对他们的尊重。

还是进入正题,今天的谈艺录,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杜甫的人生。因为篇幅较长,特分为上下两篇。

 

一颗诗心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迁徙河南巩县。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唐初诗人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所以到了400多年后的唐代,两个杜家的关系可以说已形同路人。

initpintu_副本cx.jpg  

杜预画像及洛阳杜预之墓

杜甫非常崇拜自己的十三世祖杜预,当阳侯杜预文武双全,功勋卓著,是西晋著名学者和名将,因杜预墓在洛阳城东的首阳山南,杜甫也在首阳山下筑室而居,以示“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希望自己能像这位先祖一样建功立业。

712年正月,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村,几年后母亲去世,父亲杜闲把他送到洛阳城二姑家寄养。姑母待杜甫比亲儿子还亲,甚至在杜甫与儿子同时患病时先照顾杜甫而失去了儿子。717年,杜闲任郾城尉,把杜甫接了回去,经济和文化都很繁荣的郾城常有各种文艺演出,正是在这里,杜甫看到了著名舞剑家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公孙大娘纤细的身躯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5岁的杜甫完全被公孙大娘精湛的剑器舞给惊呆了,他决心像公孙大娘一样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image017.jpg 

杜甫5岁开始拜师学习,他勤奋好学,7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9岁的时候开始临摹虞世南的书法,“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刻苦地写字,作诗,学习,为以后他成就诗圣之美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岁时杜甫的学识已开始有名气,以至于长他二三十岁的前辈诗人都和他倾心相交。因为杜甫的诗太好,人们于是演绎传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就是为了给大唐盛世留下更多的锦绣文章。而杜甫本人,一生视诗为本业,在儿子生日时,他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730年,19岁时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20岁时,漫游吴越,江宁,苏州,会稽等名郡历史文化遗迹,顾恺之的画,姑苏城礼让天下的太伯庙,谢灵运的诗,深深熏陶着杜甫,对杜甫思想层次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此时吴越游历历时4年。

image019.jpg 

image021.jpg 

杜甫漫游吴越图

在那个时代,漫游是一种潮流,我在过往多期谈到唐代诗人的谈艺录中都曾提到过诗人们的漫游,李白曾豪迈地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事实上,在唐代,漫游不仅是观山望水,言物咏志,还包括给自己寻找出路的目的。很多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都有一段漫游经历,用自己的诗作进行自我宣传,结交权贵,提高知名度,影响考官的选择,因为唐代的考官不仅只看考试的文章,也会综合考虑考生的社会影响力。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结识了苏预,高适,张玠等人,也就是在此时,杜甫的一些诗篇开始保存下来。对于我们的诗坛,对于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史,这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始,像那首著名的《望岳》诗就是这一时期的不朽之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历史上所有描写泰山的最有名的诗句,这是年轻的杜甫成就诗圣的第一点星星之火,齐鲁大地的厚泽,泰山之巅的灵光,预示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降临人间。让我们再读一遍《望岳》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image023.jpg 

741年,杜甫结束齐鲁漫游,回到洛阳,在先祖杜预墓前筑屋苦读,希望像先祖一样建功立业。此前,他写下了最有名的散文《祭先祖当阳君文》。也就是此时,30岁的杜甫和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亲,妻子小他10多岁,这位杨氏于杜甫的诗中多次被饱含深情地提及,二人相濡以沫,苦难的一生中不离不弃。后来战乱的日子里全家四处漂泊逃亡,贫困,疾病,担惊受怕,两地相隔,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杨氏携子背囊,跟随丈夫,给予丈夫心灵的安慰。在士大夫纳妾成为合理正常行为的时代,杜甫始终只有杨氏一人。杜甫留下1500多首诗,成为中国历代诗歌作品中“妻”字出现频率最高的诗人。来看他写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写于安史之乱杜甫被困长安的诗篇,时年45岁的杜甫,还是那样一往情深!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余秋雨先生说这寥寥几字,把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都调动起来了。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不能不湿;既然站了那么久,那么,她裸露在月光下的洁白手臂,也应该有些凉意了吧?这样的鬓发之湿和手臂之寒,既是妻子的感觉,又包含着杜甫似幻似真的手感,实是真切之极,唯美之至。

initpintu_副本zzzzz.jpg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也许在他们二人看似普通,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闻一多先生甚至把它称为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它的意义与老子和孔子的相遇相提并论,他还把这次李杜相逢比作“太阳和月亮的会面”,迸发出可以照亮整个寰宇的光芒!

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杜甫对李白的情谊我曾在李白那一期谈艺录中有所提及,他把李白时刻挂在心上,不管李白是名满天下众人仰望还是沦为囚犯世人皆欲杀的时候,杜甫从未抛弃过李白,而一直是“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深情挂念。相比这一点,我敬重和喜欢杜甫就多于高适。高适在李白最落魄向他求助时给予了冰冷的不理不睬。这段公案,朋友们可以参看我写的谈艺录《那是李白 除非李白——中华诗国最明亮的一颗星》。李杜的相遇与相惜,是诗仙和诗圣在生命层面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相亲相融。

诗史何幸,中华何幸,两个最伟大的诗人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首阳山下家中陪妻子小住了一些时日,然后来到长安求取仕途。

image029.jpg 

image031.jpg 

 

十年蹭蹬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来京城参加考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嫉贤妒能的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此举也成为中国自有考试制度以来唯一零录取的一场奇观。由最高统治者发起的全国性大规模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选出,执政的宰相李林甫大言不惭“野无遗贤”,糊涂的皇帝竟然信以为真,可见大唐王朝腐败到什么程度。

image032.jpg 

杜甫也落选了,24岁时的东都洛阳第一次落第,12年之后,再一次长安落第,给杜甫带来致命打击。身陷长安的杜甫饥寒交迫,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为了果腹,杜甫多次去长安南郊他的族孙杜济家求食,而杜济每次看到这位长辈来了,心中不悦,嘴上又说不出来,只好打水时把井水搅浑,收菜时乱砍一通,杜甫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他能怎么样呢?他要活着,要吃饭,只得忍受晚辈的脸色,吃着那碗苦涩的餐饭。这样屈辱地客居长安十年,杜甫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朋友们,在杜甫的一生里,这样的情形不止一次出现,许多亲戚嫌弃他,以他为多余,以致做出种种让杜甫难堪的举止。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这位曾经没有录取杜甫的奸相如何再次录取他以翻案自己“野无遗贤”的取才之言呢?所以,尽管有玄宗赏识,杜甫仍然没有得到官职。

image034.jpg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终于被授予一个从九品的河西尉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级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44岁,至长安也10年有余,一个胸怀济世之志的大才,挣扎了10年,才谋得一个看守兵甲,管理门禁钥匙的小官,让人无语。

杜甫活了59岁,40岁之前留下来的诗很少,只有50多首。在长安困顿10年,一事无成,建功立业的梦想彻底破灭,他一方面看遍贵族豪奢富贵的生活,一方面流浪在底层贫民之间,饱经忧患,他失去了清狂,却磨炼出一双透视生活的眼睛,完成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751年,好大喜功的边关将领为获得战功,不惜挑起战争,高仙芝出击大食,国家开始征丁,大唐百姓的子弟被直接送到军营。目睹父母妻儿哭声震天的场景,杜甫受到极大震动,他的思想越发成熟,情感越发真挚,文字越发朴素,终于写成《兵车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image035.jpg 

随着《兵车行》的出现,杜甫的视野变得开阔,开始触及破碎的山河,底层的百姓,边关的战事及大唐的危机。749年,杜甫的第一个儿杜宗文出生;752年,杜甫安家于长安成南的少陵;不久,他的二儿子杜宗武出生了。753年,关中地区阴雨不断,连续下了60多天,天灾之下长安城上自王侯,下至黎民,个个饥荒,物价飞涨。杜甫一家陷入贫困,不得已把妻儿送到奉先,因为妻子杨氏的堂兄杨衍正做奉先县令,寄居堂兄膝下,勉强混口饭吃。755年十一月,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立即赶赴奉先探望妻子,时值半夜,寒风刺骨,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哀号声,原来不满周岁的第三个儿子昨晚饿死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伤的杜甫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篇划时代的力作,深刻描写了安史之乱前期大唐真实的社会情况,淋漓沉痛,如巨刃摩天,乾坤雷硠!

image037.jpg 

image039.jpg 

 

辗转流离

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不到两个月攻下东都洛阳,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杜甫和妻儿搬到白水,寄居在舅父崔顼家中。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20万唐军大溃逃,白水县也成了沦陷区,杜甫一家人踏上了流亡之路。

杜甫身体羸弱,逃了一段时间后疲惫不堪,深陷蓬蒿丛里不能前进,表侄儿王砅走出去10里才发现,于是折回寻找,在杜甫最危急的时刻,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杜甫,一手持刀护身,一手牵马,走出险境。杜甫与妻儿汇合,荒山野岭中女儿饿得大哭,儿子采摘野果充饥,此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一家人没有任何避雨工具,在雨中泥泞的路上继续逃亡。几天后,到了距离鄜州不远的同家洼,朋友孙宰敞开家门接待了拖儿带女的杜甫一家。离乱中的一处落脚之地多么珍贵,肝胆相照的朋友又是那样亲切而周到。

image041.jpg 

几天后,杜甫携家人经华原,三川,到达鄜州,雨一直在下,山洪暴发,兵乱不已,哭声不断,杜甫终于在鄜州南的羌村安家,而几天之后的长安城里,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七月十四日马嵬坡兵变,杨国忠被杀死,杨玉环自缢身死,玄宗继续逃亡,太子李亨则转北向灵武并自行宣布继承帝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朋友们请注意这一段历史,李亨是自行宣布成为皇帝的,并没有得到玄宗的首肯,这也是后来李亨宣布他的兄弟永王李璘为叛逆,李白依附李璘也成为叛逆的根本原因,皇位只有一个,父亲可以被提前推翻,兄弟可以被宣为叛逆,只有自己最“合理合法”,最“正统”。

身在羌村的杜甫一听太子继位,好像看到黑暗的国家里的一线光明,他决定投奔肃宗,可是他尚未走出鄜州,就被叛军捕获,送到沦陷的长安。此时的杜甫45岁,满头白发,又是个不入流的八品小官,看起来像个年迈体弱的老人,没有人注意到他,他隐藏自己的身份,既忧愁长安这座两三月前还是世界上最宏丽的都城现在已沦为废墟,又牵挂远方的妻儿,于是有了那首优美的《月夜》。这首诗的艺术之美前面我已经讲过,此处不再赘述。

image043.jpg 

在虎狼叛军占据的长安城里,山河犹在,国家已亡,家人分离,诗人得不到家人的一点消息,把无限的家国之痛写成了千古名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image044.jpg 

757年四月,杜甫潜行长安城外的草木之中,沿着无人的小路,偷偷穿行,一路提心吊胆,千辛万苦,终于逃到凤翔,衣袖残破,双肘外露,风尘满面,拜见了肃宗。肃宗对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报效的杜甫授予左拾遗之职。

左拾遗是从八品的小官,但职责很重要,主要是侍奉皇帝,对皇帝的指令提出意见,还要推荐贤良。正是在这个位置上,杜甫举荐了另一位大诗人岑参,这个我曾在岑参的那一期谈艺录中详细讲述。

杜甫一心为官,但他其实没有什么做官的经验,一个管钥匙的参军还不能了解官场的奥妙,杜甫在左拾遗的位子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且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宰相房琯与安史叛军大战于陈陶,青坂,战败后被肃宗免职,杜甫却不顾生死地上书救援房琯,让肃宗非常不舒服,索性给他放假让他回家探望妻儿,与分别1年的家人相见,多情杜甫又写了一组千古名篇《羌村三首》,写得非常生动,成为家人欢聚最感人的艺术写照。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一)

image046.jpg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试泪”,写诗人刚到家时夫妻团聚的种种感人情景。在个人“生还偶然遂”的辛酸和喜悦中,折射出安史之乱带给广大民众的无穷灾难。家人惊定还试泪,不知是否是在梦里,“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这种高超的叙事白描手段,展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王尊这样评价此诗,这种寻常人所欲道而最后就是才子也无处下手的才气,使杜诗超越其他诗人而成为巅峰。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其三)

image047.jpg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组诗虽然写的是自家的苦难,但一个时代的投射和记忆都是通过一个个小家庭来展现。杜甫既是写自己,也是写他人,他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着本质区别,是杜甫能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也能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天下,他看见了天下苍生的苦难,也看到苦难即将过去的曙光。正是由于杜甫,唐诗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一条伟大的现实主义之路,一条与史学并行并可以让后人从全新角度来看待历史的道路,这是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为“史诗”的原因。

757年冬季,杜甫回到长安肃宗朝继续任左拾遗(此时叛军已被郭子仪大军赶出长安),当时在凤翔跟随肃宗的官员都提到提升和奖励,唯独杜甫没有任何变化,可见肃宗不待见他。不久,杜甫被挤出长安,成为华州参军。离开了庙堂之高的杜甫来到了民间,让他进一步看清这个时代尚未过去的苦难。吐蕃侵占西部边地,大食也围攻南方,大唐陷入民生凋敝外族欺凌的地步。758年,杜甫回洛阳探亲,一路见到许多旧友,但却没有见到弟妹等人,因为弟弟杜颖身陷被安禄山占领的济州一带,“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家人因战乱而失去联系,留给杜甫无尽的思念。东归洛阳的途中,诗人遇到了青年时代的好友卫八处士,写下了一首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把时光的流逝,友情的真挚描绘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读来让人眼中含泪,不能自已。

不要嫌我啰嗦,让我摘录在这里吧,因为它是那样美,而我们又无法抗拒美的诱惑。

image049.jpg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此次返回洛阳并离开,是杜甫一生中最后一次来到他的家乡,从此以后更为困苦的人生将杜甫变为游子,他再也没能回到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是洛阳”成为杜甫永远的一个梦,直到他离开这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