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雪山上春风吹遍 天地间梨花盛开——诗雄岑参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01-24 16:37:35  点击: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朋友们,提到岑参,你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他那句传扬千古的名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描写了八月的天山山脉,漫山遍野飞舞的雪花犹如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千万棵梨树上的花朵,无边无际白色纯洁的雪花虽然呈现的是一个银雪世界,但经过诗人的妙手,却好像看到了千万朵馥郁芬芳的梨花怒放在天与地之间,一下子就被带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里。

image006.jpg 

image008.jpg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化平常为神奇,让美超越自然规律,让不可能成为最可能,合理又动人地出现在眼前,感染着千百年来无数的人,无数颗心。

于是,岑参伴着他的名诗走进了中国人心里和中国的诗里,在中国,在唐代,在描绘雪的诗歌里,岑参,成为最美。

你了解岑参吗?如果不了解,你渴望了解吗?

initpintu_副本z.jpg  

本书作者管士光

2018年8月25日,我在济南新华书店买书,看到管士光著的《边塞诗雄——岑参传》,非常渴望了解传主,加上管士光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一个很信过得的文人才士,遂买下来学习阅读。

管士光,男,1956年生,山东梁山县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唐人大有胡气》、《浅草集》、《管士光作品集》、《唐玄宗与杨贵妃》、《苏武与李陵》等,并发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化和出版工作的文章数十篇。

这本书我反复看了两遍,每次看都被岑参的诗歌打动,他的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艺术水平非常高,读下来常带给我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随管士光先生的作品一起来到岑参的世界,在那里回望大唐,享受艺术的美。

image013.jpg 

名门一公子

岑参(715—约770 ),祖籍河南南阳,即今天河南新野县。在南朝梁时其高祖岑善方迁往荆州江陵,即今天的湖北荆州市。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臣,是太宗时代曾做过宰相的显宦,因其圣眷优渥,死后敕命“陪葬昭陵”,实可谓备极哀荣;岑参的伯祖父岑长倩,在唐高宗朝亦为宰相,后因皇嗣之事开罪于武则天,竟遭酷吏来俊臣缉拿,斩首于市,其嫡亲5子皆被赐死。随后过了若干年,岑参的堂伯父岑羲也升任为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三品,身居揆要之职,但其结果也是被卷入到血腥暴戾的宫廷斗争中,唐玄宗即位之初,即因太平公主事败而受到牵连,最后被满门抄斩……

image014.jpg 

岑文本像

岑参的祖父岑景倩在武后时为大中大夫,弘文馆学士,长子即为岑参的父亲岑植。岑植一直外出做官,时任仙州(今河南叶县)刺史时岑参出生,生活较为富裕。岑参五六岁时,岑植由仙州刺史晋升为晋州刺史,成为从三品的官员。720年,5岁的岑参开始启蒙读书。9岁时在兄长指导下开始作文。729年,岑植去世,14岁的岑参失去了父亲。家境开始变得艰辛,随母亲迁往河南府王屋县(今河南济源市),在祖上留下的别业里刻苦读书。730年,随母亲来到嵩山少室的“旧草堂”居住,这里仍然有岑家祖上留下来的旧居,此地离大哥岑渭做官的地方不远,此后几年,岑参一直以嵩阳为中心在周边游览,游学。这5年中,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兄弟几个各奔前程,只有岑参没有离开嵩阳(今河南嵩山之南)。

image015.jpg 

嵩山风光

成年之后的岑参曾在《感旧赋》的序言部分中这样自叙说:“参,相门子。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

家学渊源再加上刻苦攻读,岑参做得一手好诗。在嵩阳期间,他结识了许多隐士,写下了很多描绘王屋山及嵩山优美风光的诗篇。

作为出将入相的官宦子弟,隐居绝不是岑参想要的生活,他一定要博取功名,在仕途上以求发展,似乎才能配得上祖上的光荣。735年,20岁的岑参离开嵩山,来到洛阳,按照官府的惯例,把自己的文赋送到朝廷专门的机构里,以求入仕。唐代实行两都制,长安属于西京,洛阳属于东都,都有中央政府机构。唐代入仕之道除了科举之外,还包括诗赋取人,只要你有才华,并且你的才华得到认可,就可以委以官职。岑参无疑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命运好像并没有特别垂青他,洛阳专管文士献赋的机构也没给岑参机会,失望之余岑参又来到长安,但他献给朝廷的文赋依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

image017.gif 

唐代东都洛阳

落魄的岑参来往于长安,洛阳之间,同时又前往河朔一带,游历邺城,邯郸,冀州,井陉,黎阳,新乡,滑州,匡城,大梁等地方,结识了王昌龄,李颀等同代诗人,写下诸多诗,其中有一首形象地表明了他的痛苦: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

为求取功名,长年在二郡奔波的岑参这期间娶妻结婚了,或许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妻子才能安慰他那颗充满愁思的心。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岑参从看到的皎皎初月,想起妻子新描画的秀眉;望着云团朵朵,似乎妻子刚梳理的柔美细密、高耸亭匀的乌发。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岑参非常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也一定是个美女,后来岑参仍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怀念家人的诗篇,可见夫妻之情深。

image019.jpg 

 

科举终登第

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已经30岁的岑参听取王昌龄的建议,参加科举考试,在而立之年,结束10年飘来飘去的日子,并于秋天高中进士,以第二名的成绩及第,常以“相门子”自负的岑参终于登上了仕途之路!

image021.jpg 

唐代长安城模拟图

及第之后,岑参被任命为右内府率兵曹参军的小官,将家眷也接到了长安。官位低下,岑参并不是很开心,在诗中也抒发了“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的苦闷,在长安官府和终南山高冠草堂之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748年,岑参送别好朋友颜真卿赴边塞巡视,此时的颜真卿任监察御史,巡视地方是其职责所在。颜真卿,我们不陌生,我曾专门写过他的谈艺录,《他把一生给了大唐 他把书风给了中华》,岑参很喜欢颜真卿的书法,认为他是大唐第一人,而颜真卿也很喜欢岑参的诗,所以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

image023.jpg 

颜真卿图

朋友们,在我写作谈艺录的过程中,我看到过许多人,他们相互倾慕,相互帮助,共同渡过了非常美好的岁月,在中华文化里产生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比如王羲之和谢安,李白和杜甫,王维和孟浩然,还有此时的颜真卿和岑参,我写着写着就发现他们彼此联系,并且还是亲密的朋友, 就好像看到他们携手日同行的美好场景,此时我的心情非常愉快,自己也仿佛与他们变得熟悉起来,觉得他们离我并不远。这时候的颜真卿以及后来的杜甫都对岑参有举荐之谊,对岑参的仕途及人生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朋友们往下看就会明白。

颜真卿不愧是岑参的朋友,他一腔热血为知己,5个月之后从边塞完成使命回到长安,马上来到岑参的家,对他讲起边塞的风光,并说已向安西将军高仙芝举荐岑参,如果岑参希望在西域建功立业,高将军将会非常欢迎。

这个消息对一直渴望有所作为的岑参来说真的是太好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谁不渴望创立自己的事业万古留芳?一家三宰相的岑参,更是希望大显身手,用自己的才华建立功业。

image025.jpg 

正是这样的机缘,中国的边塞诗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的诗词歌赋里又产生了一座文化丰碑,那些后来脍炙人口的优美边塞诗,成为文化的瑰宝,世世代代让雄浑壮丽的美在中华大地上回响。

感谢颜真卿,他不仅把一生给了大唐,把书风给了中华,他的古道热肠又把震烁古今的边塞诗歌给了文化,把美好的岑参给了我们。

 

雄奇瑰丽气势磅礴的诗意人生

image027.gif 

天宝八年,即公元749年,34岁的岑参告别家人,随节度使高仙芝入安西,在高仙芝的幕府中任掌书记。一路上,他经陇山,燕支山,祁连山,敦煌,出阳关,又经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州,银山碛,铁门关,最终到达安西(今新疆库车),开始了西域边塞的工作和生活。

image028.jpg 

在西行的途中,岑参创作了许多诗歌,“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image030.jpg 

吐鲁番盆地著名的火焰山在岑参的诗歌中也被多次提及,《火山云歌送别》写道:“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火焰山砂岩的颜色像火云一样热气逼人,使人读此诗如身临其境。

image032.jpg 

image034.jpg 

在那个以诗为荣的大唐,这些美好的诗句不胫而走,响彻边塞,传遍长安。

岑参在高仙芝的幕府里任的是一个闲职,平时没什么事情,但有紧急公务时却又非他去办不可。忙的时候,岑参走马东来西往,在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之间穿行,犹如风中的飘蓬。“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在边塞会经常看到战斗的场面,岑参虽然是文职官员,有时要去前营传达主帅高仙芝的命令,还要监督前方主将实行;有时又要去前线战斗部队了解敌我情况,提出作战方案,供高仙芝参考。

有一次,岑参去凉州公干,在田太守府里看到一场北旋民族舞蹈,写下《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诗歌介绍了北旋舞在红地毡上表演,从西域传入汉地,奇特美妙天下无,始静如莲花,继而动如飞雪,还写出为舞蹈伴奏的音乐急就回旋,千姿百态。岑参用他宝贵的笔为我们保留了西域少数民族那优美的舞蹈艺术画面,从此诗舞传千载。

image036.jpg 

在边塞,常有朋友往返边地和京城之间,一天,岑参为即将赴京的刘单送行,晨光中看着刘单远去的身影,岑参朗声吟诵:

火山五月人行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短短四句写出了友人驱马疾去的形象,豪迈而雄壮。

751年秋天,岑参回到长安,按高仙芝的命令,向朝廷报告了边塞的情况。回到京城,岑参与老朋友共话离情,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包括他敬佩的高适、王维和杜甫。

image037.jpg 

西安慈恩寺

高适,是我国诗歌史上与岑参齐名的著名边塞诗人,李白和杜甫共同的好朋友,以及安史之乱后因李白成为“罪人”而不肯相认最终导致李白与之绝交的人,他的边塞诗同样是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个有机会的时候我会专门写一期他的谈艺录,此处不作详谈。

杜甫,和李白一样齐名且伟大的中国诗歌世界里的王者,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博心胸的诗人,752年在长安慈恩寺登塔活动中,经高适介绍,岑参终于见到久负盛名的杜甫,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且杜甫成为和颜真卿一样真诚帮助岑参的人,在关键时节为岑参的仕途之路起到作用。

唐代盛行登高必赋,高适,杜甫,岑参,薛据,储光羲,这些当时诗坛上的才子,齐聚慈恩塔,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可以和兰亭集会媲美的一次盛会,每个人都留下了登塔赋诗的佳作,以致后来有许多文人恨自己少生了千百年,没能恭逢其盛。而杜甫的诗“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也成为唐代诗人写大雁塔近百首作品之冠,于时深为诸人佩服。

image038.jpg 

长安期间,岑参去周边城市漫游,留下动人的诗篇。有在梁园写的《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有在长安写的《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这些诗脍炙人口,带给人们无限的艺术享受。

image040.jpg 

天宝十三年,即公元754年,39岁的岑参接到了曾经共同在高仙芝安西幕府任职的同事封常清的一封来信,邀请岑参再赴边陲建功立业。此时的封常清已升为安西、北庭节度使,他的幕府急需人才,因与岑参共过事,又了解岑参为人,所以特邀岑参入幕,再回边塞,共建奇功。于是,渴望有所作为的岑参又随节度使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判官,“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岑参一路西行,来到北庭府城,做了封常清的“支度判官”,成为掌管军资粮杖的后勤官。

封常清非常信任岑参,岑参常到北庭节度使所辖各地执行公务,“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岑参觉得自己像投笔从戎在西域30年建立功业的定远侯班超一样,也为祖国的边疆建设及保卫事业抛洒热血。他以天山北麓的北庭(今吉木萨尔)和轮台(今乌鲁木齐附近)为中心四处奔波,用大量的诗歌记录了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非凡经历,让人惊喜的事,当代考古活动中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文书提供了岑参当年活动于天山南北的实证!

image041.jpg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

1968年,新疆阿斯塔那506号墓发掘中,文物专家将一卷出土的文书取名为《唐天宝十三至十四年载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其中第35件文书为交河郡长行坊部分驿馆的马料帐,时间全部为天宝十三年,涉及岑参马料收支帐:“郡坊马六匹迎岑判官,八月二十四日食麦四斗五升,付马子张计仵”,“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叁豆伍胜,付健儿陈金。(意思是岑判官有马柒匹,这些马共吃青麦三斗五升,已交志愿兵陈金)。”这两则无比珍贵的史料记载了岑参从北庭翻越天山至高昌时的行踪,折射出岑参在天山南北忙碌穿梭的身影。

image042.jpg 

《唐天宝十三至十四年载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

朋友们,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些出土文书时心情如何,我是十分激动,甚至眼里快要涌出泪花,考古实物让我们的文字历史成为信史,那些历史上的杰出文化精英仿佛从来也没有远去,那些生动的文物带着他们的生活气息、战斗气息就在我们身边。朔风呼啸中,鞍马风尘里,岑参把边塞的特殊风光和唐朝战士勇往直前转战沙场的壮观场面,化作了创作的激情,给我们奉献出最美的边塞之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杰作开篇便写出了雪海、平沙和大风!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在唐军的攻击下,敌军大败,我军大胜,车师西门伫献捷!不到20天,封常清凯旋而归,岑参等人在汉代车师后王国的轮台西门迎候,用自己的诗向将军奏捷!

此诗全篇充满奇句豪气,风发泉涌, 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封常清读着岑参的献诗,连连称赞:“岑先生语出惊人,大可称奇!”

image043.jpg 

边塞获得安定,有些朋友或者入朝奏事,或者解甲归田,岑参几乎每天都要参加一个送别宴会,每次都会被邀请赋诗。在那个举国因诗若狂的朝代,每一首好的诗歌都会引人由衷地折腰。风云际会,我们的岑参创作了大量送别的诗,其中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因感情真挚,明媚奇丽和壮观淋漓成为咏雪绝唱。它的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永耀中华!

image045.jpg 

image047.jpg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image049.jpg 

image051.jpg 

image053.jpg 

大唐盛世,边军常与胡族首领纵博为戏,岑参的纪实之作《赵将军歌》描绘了边塞军中的生活片断,今天看来,成为唐将和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记录: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全唐诗》现存边塞诗有2000首,而岑参的占70多首,他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艺术表现力,在慷慨豪情的支配下,抒写了大唐帝国的伟大边塞风光和气氛如虹的军事力量,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范围,终以雄奇瑰丽的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诗雄”,在灿如列星的唐代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傲视群英。

伟哉,岑参!壮哉,大唐!

 

丹心一片向谁开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影响大唐历史进程的安史之乱爆发。当时封常清正好从北庭回到长安,玄宗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率军平叛。

由于叛军初始气盛,封常清和他的老上级高仙芝暂时退守潼关进行防御,但玄宗又指挥失误,把治国失策的错误来为自己找替罪羊,借口杀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image054.jpg

756年的春天,安史叛乱和老朋友老上级高仙芝封常清的死讯传到北庭的岑参耳中,岑参一面为之感到悲伤,一面又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刻来临,决心东归内地参加平叛。这年六月,玄宗西行入蜀,七月,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757年,肃宗来到凤翔,此时凤翔成为临时首都,杜甫由叛军控制的长安逃到凤翔,被任命为左拾遗。岑参由北庭来到凤翔,与老友杜甫相见。杜甫理解岑参的报国之情,联合裴荐,韦少游一起向肃宗举荐,于是岑参被任命为右补阙。

image056.jpg 

杜甫像

写到这里,我要啰嗦几句。安史之乱的产生,打乱了唐朝最高统治者的座位更替,唐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提前登上皇位。其实,当时的情况下,李隆基并不愿意放弃最高权力,他还让其他几个儿子一起领兵抵抗安史叛军,意在实行分封,谁也不能成为威胁他动摇他最高权力的人,我们最熟悉的大诗人李白就是被玄宗的另一个儿子李璘所请加入了永王幕府参与平叛。对于肃宗根本不理会父亲而自行称帝,李隆基并不满意,只是无奈才勉强认同。肃宗李亨对兄弟们颇为忌惮,甚至起用高适把李璘看做敌人来进行剿肃,所以,李白才成了所谓的“罪人”。岑参是玄宗李隆基的边官,没有杜甫等人的举荐,小器的李亨决不可能委以任用,岑参更别想实现报国梦,弄不好还可能像李白一样成为“罪人”。所以,杜甫的举荐对岑参的政治生涯来说极为重要,就像当初颜真卿举荐他边塞建功一样,杜甫又一次让岑参的政治生命找到出路。

岑参何幸,拥有颜真卿和杜甫这样的朋友!

image057.jpg 

岑参成为右补阙,和杜甫的左拾遗一样是个谏官,多次上书提出有利建议。九月二十八日,郭子仪收复长安,十月,肃宗率群臣回到长安。754年离家赴北庭,758年回到长安,岑参回到了离别5年的家,而大唐,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玄宗时代已去,肃宗时代来临。这时的岑参已经43岁了。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 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1月,贬谪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

岑参在虢州两年,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忙忙碌碌却无所建树,在对朋友的迎来送往中写下了许多诗,“别君只有相思梦,莫遮千山与万山”,此时只有友情成了他的慰藉。

762年,岑参被任命太子中允,充关西节度判官。关西幕府中的官兵无人重视岑参,“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岑参在这里成了无用的人。四月,肃宗去世,代宗李豫即位。十月,岑参任雍王李适的掌书记,会诸道节度命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讨伐叛军史朝义。763年,回到长安任职于御史台,后又任祠礼员外郎。这个职位常在宫中值班,也经常为皇帝献计献策,待遇不错,但岑参已近50岁,他仍不愿做闲适的京官,仍然渴望建大功立大业。“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岑参心不甘啊。

765年十一月,岑参被任命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50岁的岑参操办完女儿水仙的婚事,离开长安踏上了入蜀之路,后人尊称岑参为“岑嘉州”。因蜀中有乱,行至梁州(今陕西汉中东)而又返回长安。

766年,宰相杜鸿渐入蜀为节度使,以平蜀乱,岑参列于杜鸿渐幕府,随之一同前往蜀中,七月抵达成都。杜鸿渐对叛将采取和事佬的态度,分别任命那些武将为各州刺史,暂时平定蜀中。岑参在成都这座名城游览了许多遗迹,写下了描绘蜀中风光的山水诗。

image059.gif 

成都风光

image061.jpg 

古代嘉州今四川乐山风光

767年六月,52岁的岑参前往嘉州赴任刺史,这里的奇山秀水使岑参非常喜欢,但嘉州是一个小州,作为一州之长,上面只让他完成催收税赋的事情,让岑参感到地方官难做。远离亲人和朋友,只有不断的催租催税,苦闷的岑参提笔写道: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

尽管嘉州有着“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的美景,但岑参却无时无刻不思念长安的家。768年七月,53岁的岑参毅然辞官,他要回到亲人身边,他希望余年能在长安度过。

“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但是命运跟这位诗人开起了玩笑,他走到泸州时,遇到叛乱武将封锁道路,岑参前行不得,困顿于此两个多月。整日借酒消愁的岑参又沿长江东行,准备经楚地北归,来到成都时,时近深秋,这位饱经风霜的诗人像落叶一样飘泊无依,他希望自己早日归京,再任朝官,他写下了堪称奇文的《招北客文》,他想北归而不可得,769年,苦涩而无奈的岑参带着未归长安的遗憾客死成都 ,临终前留下绝笔诗《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image062.jpg 

岑参说自己在朝中前后3次为郎官,到嘉州担任刺史也已经5年了,如今滞留成都不能回归,“不知心事向谁论”?就是在这样的孤独与寂寞中,769年岁末,岑参卒于成都旅舍,走完了他的人生路,时年54岁。

 

每篇堪讽诵 盛唐岑嘉州

image064.jpg 

岑参的大部分生命在盛唐时代度过,他留下的全部384首诗文被唐人杜确编入《岑嘉州诗集》,因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广为流传。杜甫将他与前人谢眺并论,说他的诗“每篇堪讽诵”,他的每首诗一经产生,则人人传写,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

image066.jpg 

后代对岑参的赞扬和肯定更多,陆游说他绝好岑参诗,认为岑参是李白杜甫之后唯一一人,这个评价有点高,但是岑参的诗的确高标不凡。岑参前后两次赴边塞,足迹遍及天山南北,频繁往返于北庭,轮台和高昌之间,长途跋涉在沙漠,戈壁和龟兹之地,边塞生活感染了他,也磨炼了他,文化大家郑振择深情地说:“唐人咏边塞诗颇多,类皆捕风捉影,而岑参却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那些对边塞生活的生动描写,非亲历者不能写出。

image067.jpg 

岑参用自己的诗歌记录了那个时代,又凭藉诗歌艺术魅力而载誉千古,今天,在他的祖籍荆州,建有岑参纪念馆,而更多的人,则是吟诵他的诗,在诗里感受那纵马于天山南北的永恒壮阔。

image0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