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把所有的光芒向世间绽放 你是这样的聊城人 (下篇)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11-21 16:40:03  点击:

image002.jpg     

朋友们,上两期的谈艺录中我讲到过聊城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今天要讲的这两位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是文化大家,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华抗战史,中华文化史上,他们的故事依然精彩。

2009年,有关部门曾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20149月, 又开展“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活动,这位聊城人均毫无争议得以入选,他就是无数中华民族抗日先烈中的杰出人物——张自忠。

image004.jpg  

张自忠


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1891811日-19405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聊城临清人,1891年农历77日出生于临清唐园村一个官宦家庭。张自忠6岁入私塾就读,3年后,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把张自忠也带了去。1905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署理赣榆知县,此时张自忠14岁,已长成一个英姿勃发且充满正义感的少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树桂病逝,其母亲冯夫人成为一家之主,举家迁回临清。

image006.jpg 

聊城临清市张自忠故里纪念碑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6岁的张自忠由母亲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17岁的李敏慧结婚。

image008.jpg 

张自忠全家福照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自忠考入临清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夏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冬,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次年转读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投笔从戎,赴奉天(今沈阳)入陆军第20师车震部,1916年再投西北军冯玉祥麾下。

image009.jpg 

就读于天津法政学堂时照片

19189月冯玉祥在常德设立了军官教导团,以炮兵团团长鹿钟麟任团长,张自忠奉派进入教导团军官队深造。1924年春,张自忠被冯玉祥任命为学兵团团长。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并将溥仪皇帝驱逐出宫。在此过程中,张自忠部受命由古北口直趋长辛店。不久,张自忠奉命移驻丰台,驱逐英军,重获丰台主权。

1930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30万人。此时,张自忠任第6师师长,编入张维玺统领的南路军。1930918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宣布放弃中立立场,通电拥蒋,随即挥师入关,占领华北。1931116日,西北军残部正式编成东北边防军第3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为38师师长。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第3军改番号为第29军。

1933年日军逼进长城一线,110日,29军主力奉命由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这是张自忠有生以来第一次同日军交战,他率部与万余日军作战40余日,于喜峰口重创敌军,闻名全国。193511月,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5月任天津市市长。

initpintu_副sdd.jpg  

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照片

image015.jpg 

张自忠在天津市长任上戎装照片

七七事变前夕,一度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19372月国共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image017.jpg 

1937年在北平协助宋哲元将军处理危局期间照片

7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主持工作。蒋介石议和,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8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日,北平沦陷。93日,张自忠潜离北平。

image018.jpg 

张自忠手迹“为民族争生存而奋斗”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1938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垣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image019.jpg 

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59军与敌鏖战7昼夜,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经过这次战役,人们对张自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不久之后,张自忠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敌血战10日,重创日寇于河南潢川,随即又被晋升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进驻鄂西荆门县一带,在汉水两岸与日寇展开周旋。

image021.jpg 

193811月到19394月初,短短4个月里,张自忠指挥所部接连进行了4次中小规模的战役,歼敌不下4000人。其中2月的京山之役战绩尤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发命令,授予张自忠宝鼎勋章一枚。193952日,国民政府又颁布命令,为张自忠加授上将军衔。

1939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第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1日拂晓,日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向襄河以东张自忠右翼兵团180师和37师发起猛烈进攻。我军凭借工事顽强抗击,以血肉之躯支撑着并不坚固的防线,连续打退敌人3次进攻。战至6日,日军发起第4次进攻,我军阵地终于被突破。8日拂晓,张自忠率幕僚及总部人员冒雨渡河,向东疾进。510日,该师在田家集以西之大家畈伏击日军辎重联队,一举歼灭其1000余人,并缴获军马数10匹、运输艇30余艘、军用地图、弹药给养和药品一大批。由于该辎重联队的覆灭,日军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计划落空了。

1939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12日,随着张自忠一声令下,右翼兵团数万大军一齐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攻势,枪炮在呼号的寒风中轰鸣,声震山河。经过8昼夜血战,终于攻克罗家陡坡北面的曾家大包。随后,又在王家台子一带杀伤日军1500多人。

image023.jpg 

在指挥部队展开正面进攻的同时,张自忠还策划了一次奇袭行动,命132395(团长任廷材)并配属394团一个营,对日军第13师团103旅团团部实施夜袭。此战,我军以伤亡280人代价,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的战利品,用两个运输营的驮马搬运两天才运完。

但这时日军第13师团向汉宜公路反攻,右翼兵团陷入孤军苦战,日军得以将兵力集中,攻击右翼兵团。张自忠适时将总预备队第84军投入战斗,基本稳定了战线。此后应援右翼兵团的第75军和第55师于19401月初到达前线。214日,张自忠下令反攻,日军抵挡不住,向东南溃退,我军跟踪追杀,斩获甚众。

这次全国性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据统计,冬季攻势中第5战区歼敌30804人,俘敌36名,是战绩最大的战区;而第5战区又以张自忠之右翼兵团战绩居首,歼敌1万余人。在后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说:“冬季攻势以张自忠主持之襄东战场收获最为可贵,实为各战场之模范。”

image025.jpg 

1939年秋在湖北荆门前线,

约可为张自忠殉国前最后一张照片

194051日,日军纠集10万兵力,在100多辆坦克和7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分3路进犯襄樊,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水迎战。19405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 “过河与敌人一拼”,一路奋勇进攻,过河后“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1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集中炮火向张部轰击。516日,张自忠率部退守南瓜店一个小山头,奋力苦战,伤亡殆尽,张自忠身中6弹,下午4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时年49岁。

张自忠壮烈殉国,举国哀悼。他的遗体被运送陪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10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19405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臂缠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亲自扶灵,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image026.jpg 

中华民国发行的张自忠纪念邮票

815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齐集中央大礼堂,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送“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的挽词。大会庄严宣读了祭文:“将军之伟绩,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鞠躬尽瘁,卒以身殉,全国人民同声悲悼!”

1943516日,周恩来撰文赞扬张自忠“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7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image027.jpg 

张自忠与妻子李敏慧

image028.jpg 

重庆梅花山张自忠之墓

为了纪念张自忠上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都建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image029.jpg 

19401116日,张自忠被以国葬之礼权厝于重庆雨台山。冯玉祥在墓畔种植梅花,并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扬州梅花岭,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

image030.jpg 

1941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

image032.jpg  

image033.jpg 

襄阳宜城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

1947313日北平市政府颁令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

1982416日,张自忠将军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1年,张自忠殉国50年之际,家乡聊城临清建立张自忠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 凤凰岭下,是一处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在万绿葱茏显得格外肃穆,

image035.jpg 

聊城临清市张自忠纪念馆

1991年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张自忠书写:“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20059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称誉张自忠是一位“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2010516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举行隆重仪式,纪念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殉国70周年,一座4米高的张自忠立姿全身铜像正气凛然、英姿焕发。

image037.jpg 

重庆张自忠纪念雕像

20144月,为纪念民族英雄张自忠,湖北襄阳宜城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在板桥店镇罗屋村十里长山上开建张自忠将军抗日纪念园。

image038.jpg 

湖北襄阳宜城张自忠纪念园

朋友们,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会为张自忠将军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所震憾,一个为了国家而英勇献身的人,这个国家也会永远将他铭记。全国各地那么多张自忠的纪念场所,说明这个地地道道从聊城走出来的民族英雄,不仅属于聊城,同样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属于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中国!

 

东方文化中的蔼然长者

image040.jpg 

朋友们,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聊城人,他离我们最近,他刚刚离去不过10年。他以98岁高齡离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是那么一个亲和蔼然的东方文化大家的身影。

他就是著名的北京大学副校长——聊城临清季羡林。

image042.jpg 

季羡林(191186日—2009711日),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聊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精通12国语言,是著名的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我们先跟着老先生的文章一起来到他的童年。季羡林的文笔非常优美,对于他终身致力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德文、印度文化、敦煌文化、佛教文化等因为才学太浅根本不懂,我不敢妄谈,我只是从读他的汉语言诗歌、散文和评论中来感受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从他谈故乡,谈师友,谈人生,谈自然,谈读书,谈治学,谈中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百万文字里最能捕捉老先生的情意,最为贴近他那颗在这个世界上跳动了将近100年的坚强心脏。

initpintu_副xcx.jpg 

季羡林写有散文《我的童年》,详细记述了他的幼时时光。191186日,季羡林出生于聊城临清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家中非常贫苦,他的父亲和叔叔去济南谋生,拉洋车,扛大件,当警察,卖苦力,叔叔站住了脚,父亲回到临清由叔叔寄钱过日子。母亲同样出身于贫寒之家,季羡林四五岁时即到别人收割过的地里拾麦子、谷子等添补家中口粮。4岁到6岁之间在私塾上学,6岁时的春节前夕,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从此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叔父望子成龙,安排季羡林上学读书。

1918年、1920年,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习英语。

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1926年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季羡林的小学及中学阶段,对学习抓得非常紧,而且曾经受教于王士栋,郑又桥,鞠思敏,祁蕴璞,王昆玉,完颜祥卿,董秋芳,胡也频等著名教育人物,1928-1929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1年。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1929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image047.jpg

季羡林1930年山东省立高级中学(济南一中的前身)毕业。校址位于济南杆石桥外路北(今为山东省实验中学)

image049.jpg 

季羡林1930年高中毕业后,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到北京,像进京赶考的“举子”一样报考北京的大学,因为成绩优秀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据季羡林自己说清华出国深造的机会多,他就选了清华就读,读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当时的中国,能同时被清华和北大这样的最高学府录取,无异于考中“状元”,是震动济南城茶楼酒肆的新闻,在老家临清也引发特大轰动。今天我们的城市每年高考出几个清华和北大录取通知仍然是当地人喜闻乐道的新闻和喜讯,遑论当年。

initpintu_副xcxzc.jpg 

在清华,他得遇了中国最为顶级的大学老师教授学业,陈寅恪,叶公超,朱光潜,吴宓,金岳霖,郑振铎等一干大师都是他的老师。他也遇到了一群同样意气风发的清华同学,胡乔木,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等都是好朋友,尤其是后3位,与季羡林合称“清华四剑客”,因为都是“文学青年”成了好友。 “四剑客”在一起,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讨论最多的还是文坛新事。“四剑客”后来都成了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吴组缃在清华毕业后,成为一名左翼作家和教授。他的小说《一千八百担》《樊家铺》、《天下太平》、《某日》等,反映了三十年代农村动乱的现实和复杂的社会纠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林庚成了有名的诗人和教授,李长之则是著名的文学家,文艺指批评家,被誉为学界“俊杰”。

清华大学4年中季羡林发表散文10余篇,译文多篇。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image054.jpg  

季羡林清华毕业照

1934年,季羡林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文教员。

image055.jpg 

1934年季羡林回母校任教时所摄

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季羡林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教授、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哥廷根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德国学术史和文学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都与这所大学有关,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即是哥廷根大学教授,著名《格林童话选》的作者格林兄弟等都在这里待过。正是在哥廷根,季羡林在章用的引领下,走上了梵文的学习之路。

image057.jpg 

季羡林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照片

章用,季羡林的挚友,我国最著名的数学大师之一,父亲即是大名鼎鼎的章士钊,母亲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躯吴弱男,曾作过孙中山的秘书,吴弱男的祖父是在朝鲜统兵抗日的吴长庆,袁世凯正是受吴长庆提携才正式在中国政坛起步。

image058.jpg 

中国天算史奇才章用照片

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期间,季羡林常去哥廷根的山林中散步,他在《山中逸趣》的文章中深情地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画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的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杂了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上一星星鲜红,给这惨淡的秋色涂上一片凄艳。

这么美的山林秋色,季羡林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畅游是同张维和陆士嘉在一起的。他们3人边走,边谈,边玩,忘路之远近,走呀走呀,越走林越深,不见任何游人。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他们的谈笑声在林中回荡,遇到受惊的梅花鹿,遇到了雨,最后走到悬崖边上,像到了天涯海角。

这一段三人行的记忆季羡林最难忘,估计现在走红的著名音乐人、《晓松奇谈》主持人高晓松看了会引发许多感慨,因为张维和陆士嘉这一对情侣正是高晓松的外公和外婆!高晓松的家庭同样是中国文化世家,与清华大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个有机会我会详谈。

1937年,季羡林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

image059.jpg 

image060.jpg 

哥廷根大学风光图

1941年,季羡林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所阻,季羡林毕业后依然滞留德国,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与张维等一起辗转瑞士才得以回国。从赴德到回国,长达10年之久!哥廷根成了季羡林的第二故乡!而季羡林所取得的终身成就,也成为哥廷根大学的骄傲,这所大学的校长费顾哈说:

“他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我们将永远尊敬和怀念他!”

image062.jpg 

1936年季羡林德国留学与同学合影

image064.jpg 

194510月季羡林离开德国,于瑞士住了半年,然后经过法国、越南、香港,回到中国上海,用时4个月。之后到南京,经老师陈寅恪推荐去北京大学执教。此时北大代理校长正是我上期谈艺录中介绍的傅斯年,虽然季傅二人同为聊城老乡,但季羡林属于后生,此时的傅斯年早已名满天下 ,二人并不相识。陈寅恪是清华研究院的四大名师之一,是学者中的学者,傅斯年的妻子俞大綵的亲姑姑正是陈寅恪的母亲,陈寅恪的妹妹陈新午又是俞大綵的嫂子,即俞大维的妻子,两家是亲上加亲的姑舅亲关系,择人甚严的北大校长傅斯年一方面受内表兄陈寅恪所荐,一方面看重季羡林的才学,正式录用季羡林为北大副教授。

image066.jpg 

1946年秋天,季羡林来到北平,成为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汤用彤领导下的副教授,一入北大深似海,从此清华剑客季羡林开始成为永远的北大人!接下来季羡林创造了一个北大校史上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即1个多星期之后,被聘任为北京大学正教授兼新成立的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导师!35岁的季羡林副教授任期之短,从副教授转为正教授,从教员升为系主任用时之短成为北大新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initpintu_副xxzc.jpg  

北京大学的东方语言文学系实际上由季羡林创建,这个系是我国国内高校中开设东方语言学科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主体部分,也是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此时的季羡林,有了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身为系主任,他经常因工作关系到校长胡适那里汇报,与这位中国著名学者常打交道。194812月中旬,是北大建校50周年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京城,作为校长的胡适,在庆典上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之后匆匆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到了南京的胡适又派来一架专机点名来接几位老朋友,他亲自在南京机场恭候,飞机返回后,机舱门开,他满怀希望地同老友会面,然而,除了一两位外,所有他想接走的人都没有走出机舱。据说,这位在国人心目中永远满面春风永远含着著名的“我的朋友”式的微笑的适之先生,当场失声痛哭!

季羡林选择了留守,依然做学问,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19562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

1966 年“文革”爆发,季羡林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这些情节后来都被季羡林用幽默的语言写在回忆散文《牛棚杂忆》中,读来让人于笑声中泪流满面:

我蓦地听到空中一声断喝,像一声霹雳:“把季羡林押上来!”于是走上来了两个红卫兵,一个抓住我的右臂,拧在我的背上;一个抓住我的左臂,也拧在我的背上。同时一个人腾出来一只手,重重地压在我的脖颈上,不让我抬头。我就这样被押上了批斗台,又踉踉跄跄地被推到台的左前方。“弯腰!”好,我就弯腰。“低头!”好,我就低头。但是脊梁上又重重挨了拳:“再往下弯!”好,我就再往下弯。我站不住了,双手扶在膝盖上。立刻又挨了一拳,还被踢了一脚:“不许用手扶膝盖!”此时双手悬在空中,全身的重力都压到了双腿上,腿真有点承受不了啦。

我此时正坐着喷气式,两腿酸痛得要命。我全身精力都集中到腿上,只能腾出四分之一的耳朵聆听发言。发言百分之九十九是污蔑、捏造、罗织、说谎。我的头脑还是清楚的,但是没有感到什么愤愤不平,——惯了。他说到激昂处,“打倒”之声震动屋瓦。宇宙间真仿佛充满了正气。这时逐渐有人围了过来,对我拳打脚踢,一直把我打倒在地。我是否已经鼻青脸肿,没有镜子,我自己看不到。不久有人把我从地上拖了起来,是更激烈的拳打脚踢。

我下定决心,每天站在阳台上进行锻炼。我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是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我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汗为止。这样的体育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未有。如果我不讲出来,绝不会有人相信,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是海外奇谈。今日回想起来,我真是欲哭无泪呀!

image071.jpg 

十年文革,这个是非颠倒的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产生了无数人间悲剧。无数像季羡林这样的文人学者被打倒,被侮辱损害,许多人受不了选择自杀,季羡林也曾于绝望中想到过自尽,但是他最终却选择了坚强面对。尤其让人敬佩的是,在被打倒批斗之余,长时间被分配掏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服从任何人调动与指挥的间隙,竟成了季羡林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200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于此时译完!翻译的过程极其辛酸,白天不敢把梵文摆出来,怕被认为是“修正主义”,晚上回家把梵文译为汉文散文,写成小纸条,装进口袋;白天枯坐门房中,脑袋里不停思考,把散文改为有韵的诗,终于把全书译完。

于逆境中始终不倒不垮并积极有为,永不言败的大智大勇,这就是季羡林的铮铮风骨!

image072.jpg 

季羡林译著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

1978年季羡林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之后在中国文化领域担任多个领导职务,包括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等。虽然已至老年,但季羡林说自己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正是在80岁以后,他每天早晨4点半起床,成为北大未名湖畔最早点亮的一束灯光,5点吃早点后立即工作,风雨无阻,长达两年时间每天跑一趟北大图书馆,著成80万字《糖史》,翻译吐火罗文A方言《弥勒会见记剧本》等,终至完成1200万字作品,著作等身!

image073.jpg 

image075.jpg 

季羡林出版书目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找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 80余万字。

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创建北大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成绩卓著,最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image077.jpg 

季羡林的文化成就得到国家高度认可,国人对这位东方学大师充满敬仰,党和国家领导人亦多次探望这位国宝级大学者。2009711日上午9时,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image079.jpg 

image081.jpg 

季羡林追悼会上,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以不同方式转达深切哀悼,并敬献花圈。

image083.jpg 

季羡林北大故居

image085.jpg 

季羡林于北大朗润园亲手种植的荷花,人们亲切称之为季荷

image086.jpg 

聊城临清季羡林纪念馆雕像initpintu_副本dss.jpg 

聊城大学季羡林纪念雕像及季羡林为聊大题词

image092.jpg 

济南季羡林研究所

image094.jpg 

泰山下的季羡林纪念雕像


季羡林去世后,北京、济南、聊城、临清、泰安各地都建立了他的纪念场馆,这位从聊城走出来的东方学文化巨子,纵浪于大化之中,愿如陶渊明一样应尽便须尽,但尽头何处?那年年长开的季荷,却一路芬芳满天涯。

image095.jpg 

朋友们,写到这里,我的聊城人系列暂时要与大家道别了,吕才,马周,武训,傅斯年,张自忠,季羡林,这些辉映中华思想史、音乐史、政治史、教育史、抗战史、文化史上的伟大名字,如列星灿烂,永恒闪耀。其实,聊城不止有我讲述的这些伟人,他们仅仅是我挑选的代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聊城儿女建设她,发展她,离开她,回归她,每个儿女都努力把自己的风华奉献给她,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谨以此三篇文章献给聊城——那永远的故土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