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漩涡与激流——雍正十三年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10-24 09:26:14  点击:

image002.jpg image003.jpg

朋友们,我的谈艺录中,曾几次谈到了清朝人物,像末代皇帝溥仪、大清最后的摄政王载沣及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纳兰,对于清史,我感兴趣较早,相对比较熟悉,从它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到最后的末代皇帝溥仪,一共10帝(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没有算入其中),我读过很多有关的书籍。也许在时间上大清距离我们比较近的缘故,其中的许多人物及其命运常牵动着我的心。我多次去北京,实地去故宫,雍和宫,醇亲王府,恭王府,涛贝勒府等多处清朝的皇宫及王府中寻找昔日的主人遗迹,于雕栏玉砌及断垣颓墙上寻找那逝去的光阴。

光阴的深处,有多少动人的故事!

那些进入历史的过往,总是流连在我的心中不肯散去。

今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在新华书店买书,其中包括一本关河五十洲的《雍正大传》,因为前阵子清宫剧《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大热,引得很多人追剧,雍正及乾隆也成了热门皇帝。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随关河五十州的著作带您去了解一下,您看看和电视中的人物是不是一样。

image005.jpg 

关河五十州,原名赵劲,江苏常州人,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颇深,重点是抗战史。他的笔名取自夏完淳的一首诗:“三年战士一年囚,坐失关河五十州。”在近现代史、战争史写作方面,关河五十州以深入人性的视角、深入历史细节的写作受到读者的推崇,已公开出版的作品有《正面抗日战场》、《一寸河山一寸血》、《晚清帝国风云》、《铁血雄兵川军团》、《战神粟裕》、《战争从未如此热血》、《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虎部队》、《彭大将军》、《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民国总理段祺瑞》等。其中,《战神粟裕》曾入选中国出版集团“中版好书2014年度榜”。

initpintu_副本.jpg

现在,让我们进入雍正王朝。

               

九子夺嫡

说到雍正,一定要讲到他是如何登上皇位成为皇帝这一段历史,关于雍正继位的传说太多了,好像总带着一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有些阴谋的样子,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还是负责任地回到那个时代,看看真实的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的交接。

image011.jpg 

image013.jpg

北京雍和宫(雍正当皇子雍亲王时的王宫)

1678年,胤禛诞生于宫中,生母为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胤禛是她生的第一胎男孩儿。此时,康熙已经有了10个儿子。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除去夭折的,胤禛排第四,成为皇四子。康熙在自己22岁的时候,立孝诚仁皇后所生之子不满两岁的胤礽为太子,且对太子寄予了无限期望。成年后的胤礽才华横溢,“骑射,言词,文字,无不及人处”,成为皇族中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围绕在太子周围形成了一股庞大势力,即所谓“太子党”。

image015.jpg 

胤礽画像

成年皇子中,胤褆岁数最大,且英俊聪明,有许多优秀品质和极好的天性,大学士明珠(就是词人纳兰容若的父亲)是他的舅父,明珠帮助胤褆联络一部分朝臣与太子党对立,两派明争暗斗。1688年,康熙罢斥明珠,结束两派之争。

image016.jpg 

胤褆画像

1690年8月,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出兵之后身体不适,回京途中召太子相见,胤礽见到病中的父亲却没有难过的样子,康熙受到打击,父子感情出现裂痕。1698年,康熙为让胤礽产生危机感,授其他儿子爵位,参与政务。众皇子一看太子失宠,自己受封,好像有取东宫之位而代之的希望,都蠢蠢欲动起来,活动最多的,包括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其中皇八子,九子,十子,十四子结成八王党,共推皇八子争夺皇位。而皇四子胤禛周围,也有皇十三子胤祥,幕府中人年羹尧等人,都在帮助暗争不止。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胤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相关猜疑很多。胤礽再立后,为巩固储位又进行了一些非法活动,引起父皇不快,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将他废黜。以后不断有朝臣为他复位奔忙,均遭康熙处罚。胤礽被遗弃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却未令人替补。胤禩有资本,继续活动,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责。他的同伙胤禵“虚贤下士”,联络各方人士,“颇有所图”。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赢得康熙的信赖。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44岁这年,正是康熙登基60周年大庆,他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遵命代康熙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两仓,又秉命冬至祭天。

1722年12月20日凌晨1至3点,畅春园中病重的康熙自感时日无多,于3点至5点,召胤祉,胤祐,胤禩,胤䄉,胤祹,胤祥等7位皇子与大臣隆科多,向他们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是康熙的临终遗言。

这些聆听康熙临终遗言的皇子中,十五皇子以下的年轻皇子胤禄胤礼等只能在寝宫外等候,当其时四皇子胤禛在南郊天坛祭天,五皇子胤祺在东陵祭祖,十四皇子胤禵在西北领兵,大臣中的隆科多时任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警卫着畅春园。隆科多的姑母是康熙的母亲,他的父亲是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外戚中的尊贵者,此时成了唯一的顾命大臣,他早已是胤禛线上的人。由于隐密工作做得好,这一点对于一向反对结党的康熙来说,是想也想不到的事。因为隆科多曾随胤禛一起负责清查京、通二粮仓,看胤禛雷厉风行,认为前景远大,或者与康熙朝夕相处中发现康熙有选胤禛为皇储的意向,因而倒向了胤禛,甚至其父佟国维公开支持八皇子胤禩亦不为所动。

1722年12月20日上午9点至11点,弥留之际的康熙召见胤禛。

晚上7点至9点,康熙去世,隆科多正式宣布康熙遗言,胤禛继位成为皇帝。

史上和民间关于胤禛是抢了十四皇子帝位的传说,仅是由于皇子们争夺帝位太激烈而衍生出的故事,因为康熙不可能把遗诏“传位十四子”写成便于改写的“传于四子”,那是汉人依据汉字结构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清朝皇帝是关外的满族人,满文是他们的官方文字,正式文件均为满汉两书,即使汉字易改,满字也改动不了。而且,当时根本就没有遗诏,遗诏是后来雍正皇帝让人洋洋洒洒1000字正式补写。当夜,新皇帝率领兄弟等皇亲国戚及无数士兵护送康熙灵柩回到北京紫禁城。第二天晚上7点至9点,乾清门举行大殓,康熙遗体被装入棺椁。

遵清朝礼制,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必须戴孝辍朝27日,期间不能处理公务,将八皇子允禩,十三皇子允祥(胤禛即位后,康熙诸皇子为避其名讳,将名字中的胤改为允),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封允禩允祥为亲王。24日,皇十四子允禵到京,在灵堂上故意表现出对新帝的不敬,胤禛立即下令削去其王爵,仅保留最初的贝子爵位。

1722年12月27日,胤禛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同时颁布即位诏书,改年号为雍正,至此成为雍正皇帝。

image021.jpg 

 

一个都不放过

四皇子胤禛成了雍正皇帝,昔日对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七不服八不忿,不着急,雍正一一对他们进行了清除。

先是皇九子允禟被命往青海西宁军中办理军务,到了青海后即被年羹尧软禁看护;接着是皇十子允䄉将病死于北京的蒙古活佛胡土克图的灵龛(即骨灰盒)送回漠北蒙古。行至张家口,允䄉称病不再前行,并对“雍正新君”进行禳祷,企望消灾祈福。1723年5月,允䄉被革去世爵,调回京师永远拘禁;当月,雍正亲自将康熙灵枢送至遵化景陵,举行奉安大典,完毕后返京,传谕亲弟弟十四皇子允禵看守景陵,限制行动自由,实为软禁;曾经的废太子允礽,康熙大丧期间被放去哭灵,完毕后又将其禁锢如初于煤山,不久,允礽病逝于禁地;皇长子允褆也被严行禁锢,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37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26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63岁;皇三子允祉,惩处他的门人进行敲山震虎;后胤祉被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又恢复爵位,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胤裪去世。

对于昔日最大的政敌皇八子允禩,雍正在各个击破他周围中的帮手之后,1724年4月29日对其严厉指责,并令朝臣揭发允禩的恶行。1726年2月6日,收缴皇八子皇九子的黄带子(亲王以下宗室显示身份的金黄带),削除宗籍,逐出宗室,不许再姓爱新觉罗,允禩改称阿其那,允禟改称塞思黑,前者意为“冻死的鱼”,后者意为“讨厌的人”。随后,对允禩进行圈禁,令其妻自杀。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允禩释然地对看守说:“我向来每顿饭只吃一碗,从现在起,给我加到两碗。我绝不留全尸,一定要等到被杀了才停止呼吸。”意思是我绝不自杀,我要让哥哥背上杀弟之名。

允禩有贤王之称,被圈禁前后同情他的声音时有出现,就连雍正的三儿子弘时都站到八叔一边和父亲对着干!原因是雍正实行密立皇储,但却于康熙周年及第二年忌日时两次派四子弘历前往代父拜祭,做为活着的长子弘时一下子明白了弟弟是父亲心中的皇太子,极度失望中投向了八叔的怀抱。来自亲情和政治的背叛让雍正大受刺激,下旨将弘时逐出紫禁城,去做允禩的儿子,父子之情自此而绝。两年后24岁的弘时郁郁而终。

1726年夏天,允禟在保定狱中带着铁锁手梏死去,1个月后,允 禩也死于禁所,用雍正的话来说,就是老天都不肯让“冻死的鱼”“讨厌的人”这样的恶人活,他们服了“冥诛”。好一个“冥诛”的叫法 ,看似老天爷让他们死,其实是雍正皇帝折磨死了这两个兄弟。允禵允䄉拘禁如故,直到乾隆当了皇帝才把两位叔叔放了出来。

再来看年羹尧,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正是由于年羹尧的军事胜利,才给了雍正打击允禩党的底气。所以,雍正极其恩宠年羹尧,甚至将其称为自己的“恩人”。

image023.jpg 

年羹尧画像

1724年(雍正二年)年大将军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由于自视功高,开始忘乎所以,不把王公百官放在眼里,甚至见了雍正也“箕踞而坐”,就是两条腿张开坐着,“无人臣礼”,极为不敬。年羹尧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结党营私,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雍正的重要改革措施,不管有多大功劳,雍正也不会放过年羹尧。

1725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1726年,绝望中的年羹尧自尽而死。

还有隆科多,曾被雍正口口声声喊做舅舅,他的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是诸皇子的嫡舅,而非雍正的亲舅,两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雍正皇帝肯称他为舅舅,说明认可他的身份。隆科多姓佟,是康熙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对雍正有拥戴之功,所以雍正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佟选”“年选”“西选”(即清初吴三桂任命的官员)并称为清代三选,为一时奇观。

image024.jpg 

隆科多画像

官员向来由皇帝任命,也就是说人事大权永远在皇帝手中,一旦形成“某选”,便对皇权形成威胁,这岂是雍正所能容忍?雍正三年(1725年),隆科多察觉到雍正的态度变化,自行请撤步军统领的职务,雍正批准,隆科多又心有不甘,发牢骚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到之时”,自尊心极强的雍正发现自己被比喻为“阿斗”,加快了打击隆科多的步伐。

1726年,隆科多奉命料理阿尔泰等路的边疆事务。不久命他前去勘察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年羹尧案结束之后,在对隆科多的调查中发现他“私藏玉牒”,就是皇家家谱,按规定除宗人府外余人不得观看。隆科多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私自从宗人府索取了玉牒底本,且一直收藏在家。此事一出,隆科多被抓回京城,处以永远禁锢,幽禁于畅春园。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至此,所有对雍正能够形成的威胁全部清除,再也无人兴风做浪,雍正可以全身心大展治国才能了。

 

模范三督抚

康熙末年,中央财政状况已经十分不妙,地方上也不容乐观,道府州县钱粮亏空现象比比皆是。雍正继位,立即采取了与康熙“仁政”不同的执政方式,1个月后,即向户部下达上谕,要求各省对钱粮亏空进行全面清查,必须在3年内补足,于是全国出现了官员被抄家的普遍现象,我们熟悉的《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家,就于此背景下被抄直至彻底没落,而雍正的外号也有了“抄家皇帝”一说。

image026.jpg  

在整个亏空的清查过程中,有的督抚相对积极,基本能达到雍正的要求,有的不很积极,雍正亲自选派得力大员前往地方就职,以推动清查及其吏治,田文镜因此脱颖而出。

田文镜是汉军正蓝旗人,捐纳监生出身,与科举考试做官不同,是通过捐银捐米得到官职,即为捐纳。田文镜22岁出任县丞,9年后升知县,13年后升知州,次年后任京官,16年后55岁才当上内阁侍读学士。同于生性刚直,严于执法,在“宽仁”为政的康熙朝没有得到重用。康熙去世时,田文镜已经61岁,仍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侍读学士。雍正上台,为他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1723年,山西受灾,巡抚德音却奏称本省无灾无须赈济。正好田文镜此前在华山告祭,曾路过山西,雍正向他打听,田文镜如实汇报了灾情。雍正立即罢免了德音的职务,派田文镜前去赈灾,田文镜顺利完成任务,获救灾民达七八十万之多。雍正发现田文镜果断干练,忠君不欺,遂任命他为山西布政使,使其跨入地方大员之列,第二年又调任河南布政使,去河南清理亏空。

image027.jpg 

田文镜画像

本以为仕途已到尽头,就等退休的田文镜万万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超越常规得到提拔和重用,于是这个60多岁的老头子一到河南,像上足了发条的小伙子一样,天天生龙活虎地处理着政务。

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极易泛滥成灾,堤坝由附近平民自行修建。康熙朝时由政府出资招募民工修筑,实施紧急工程时,想招募到足够数量的民工并不容易,平民认为责在公家不予理会,从而造成堤防失修,水灾频繁。开封府下属的封丘县知县唐绥祖打破陈例,按田地数量来出工,每100亩出1个民工,绅衿也不例外。1724年7月7日,田文镜抵河南,对唐绥祖的做法给予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士民一体当差”,民工的工银由政府支付,民工必须由各州县普遍分派。

雍正以前包括明朝的时候,实行“国家养士”的政策,只要你参加院试,得到了廪生也就是秀才身份以后,就由国家月供粮食了,就可以免去劳役等之类的差使,专心于考取功名,同时有钱的乡绅也可以免除劳役之苦不用交纳公粮。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田文镜捅了马蜂窝,有钱的、当官的、读书的全都不干了,甚至出现了河南封丘县县试罢考事件,田文镜密奏雍正建议严厉镇压带头闹事者,雍正对田文镜大力支持,将带头罢考的王逊、范瑚二人判斩立决,其余参与之人也受到惩处,平息了罢考事件。

image029.jpg 

带头罢考的河南士子被斩

得到认可的田文镜1724年9月被任命为河南巡抚,清理积欠时,他采取在山西实行过的“审追之法”,把已经查出亏欠钱粮的各官员汇集到开封,逐一严审,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财产,然后委员前往清查核实,令其变卖赔补。对于已经离任人员的亏空,也要追查到底。田文镜在河南雷厉风行的整顿立见成效,雍正二年(1724年)即补足了布政司库的亏空,使河南财政根本好转。田文镜政事干练,以铁腕闻名,集清官与酷吏于一身。治理地方期间,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雍正在批给田文镜的奏折中豪情满怀地对这位爱将表示了最大的支持: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image030.jpg  

1727年,雍正让田文镜兼管山东,出任河南总督。田文镜表示:“坚决把河南的政策移到山东,不负皇帝宠眷。”雍正对田文镜出任河南总督后的表现非常满意,将其树为“模范疆吏”,望各省效法。

清代税额中田赋,差徭分别征收,田赋是土地税,差徭是人头税,也称丁役。1723年山东巡抚黄炳向雍正提议,主张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有地则纳丁银,无地则不用缴纳,以解民困。1个月后,直隶总督李维钧再次奏请摊丁入亩,10月,雍正批准第二年在直隶先行实施摊丁入亩,之后山东云南紧跟其后,并向全国普遍推行,但于浙江省受到很大阻力,两任巡抚束手无策,直至李卫出场。

image032.jpg 

李卫画像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先祖明初以军功起家,家里很有钱。出仕方式与田文镜相同,通过捐纳走入官场。30岁时青海用兵,国家需钱,李家捐钱给李卫买了个监生资格,以国子监学生身份捐了兵部员外郎,颇得上司认可,被赞为“非常才也”,两年后升户部郎中,干得同样出色,处理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允祥力荐李卫“才品俱优,可当大任”,雍正上台便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李卫在管理盐政、缉查私盐方面大显身手,1年时间云南盐务亏空得以完补,雍正盛赞为“国之伟器”,升任他为云南布政使兼理盐务、铜矿事务。

image033.jpg 

1726年,李卫任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治理亏空方面,李卫假借朝中大臣来督责办理,又以过生日为名大摆宴席,把浙江72州县官吏全部请到大衙,以饮酒为名,将清查亏空的数额如实搞清,并许诺大家补清后由他力保无事。结果浙江全省暗中补齐所有亏空,朝廷派来的清查大员彭维新没有查出亏空,如实上奏,由是浙江各级官吏全部各升一级,至此,“江南之人,望如天上”,把李卫看得像神仙一样。

image035.jpg image037.jpg

image039.jpg 

 江苏丰县李卫纪念馆

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是其中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4省行销。但清代体制僵化,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买就近便宜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因此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终见成效。

面对私盐泛滥的情况,李卫提出,在浙江私贩出没的海宁县长安镇设官兵巡缉查私,并令常镇道及京口将军,军标副将等官员督饬将吏水陆巡查,严防两淮私盐从镇江府入侵浙盐行销区,以此保障浙盐的销路。与此同时李卫及时有效地向朝廷上疏,他认为要治理浙江私盐猖獗的问题,需要以海宁长安镇为中心,向外扩散,部署一定兵力,加强巡查。同时奏请朝廷,令副将、城守参将等军官在江南苏、松、常、镇4府周围安排水陆兵力,随时缉捕私盐贩卖者。

除了缉查私盐,李卫亦擅长捕盗。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李卫重视青楼、酒坊、茶楼等处得来的线索,令捕快混入贼窝,知己知彼,发动出击,每次都大获全胜。连二三十年前的积案都能破解,浙江出现了“东南数千里无盗贼之警”、“千里如枕席”的局面。

多年以后,李卫调任直隶总督,偶然去南方勘察海塘,路过浙江,浙人以为李卫又要来浙江任督抚了,额手相庆,数十里范围挤满了纷至沓来的欢迎人群,欢声震天,可见李卫在浙江之得人心。据说李卫对田文镜酷吏做法很不认同,李卫的母亲去世,田文镜派人送去礼物吊唁,李卫不但不收,还大骂:“我母亲生前就算饿死,也绝不收受小人的哪怕一勺水!”骂完将田文镜的使者推到门外,还将田文镜的名片扔进厕所。

三位模范督抚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最牛的一位是鄂尔泰。这位鄂尔泰最得雍正器重和喜爱,受宠超过田李二人。鄂尔泰(1677年(丁巳年)—1745年)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与田文镜和李卫的捐纳不同,鄂尔泰是正宗科举出身,康熙朝时20岁就中了举人。中举后获得进入仕途的资格,却不再参加后续的考试,而是一门心事钻研和掌握真实学问。在宫廷充当侍卫,每到值班,必带两本书,“手不释卷,竟夜忘寢达旦”,37岁时任内务府员外郎,因和田文镜一样性格刚直,在康熙朝并不受青睐。正是雍正上台,完全改变了鄂尔泰的人生走向,可以说与田文镜仕途之路大转机十分相似。

康雍时期的不少满洲大员文化程度不高,不识字或不通汉文,鄂尔泰正宗科举出身,又有广博学识,在满人中比较罕见,1723年正月雍正任命他为云南乡试副主考,终于走出了仕途的徘徊状态。五月就因政绩出色又被越级提拔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

正所谓“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得到重用的鄂尔泰精神大振,诗性大发:“问心都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好家伙,这一心酬谢君恩的鄂尔泰果真有着济世之才,以诸葛亮为榜样,大展鸿图。同时,鄂尔泰坚守固有的为官准则,敢作敢为,不趋炎附势,不畏强暴。雍正三年(1725)迁广西巡抚,上任途中又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

正是在云贵总督任上,鄂尔泰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把自己铭刻在历史伟人的光荣榜上,也使自己远远高于田文镜和李卫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政治家。

image041.jpg 

image043.jpg 

鄂尔泰画像

在鄂尔泰赴任云南之前,西南要务中的“改土归流”一直是雍正的一块心病,“改土归流”中的“土”指土司制度,主要施行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下的土司,即是统治这些区域的少数民族头目,他们与内地的州县官不同,是世袭的,并非由中央政府委派。土司制度始于元朝,明代承袭,这项制度用最省力的方式把这些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统治之下。各处的大小土司如同部落主,广大土著居民皆是他们的奴隶和部卒,土地、山林、水源,包括土著居民人身全被土司占有,土司与土民成为世代不变的主仆关系。土司所到之处,土著居民都要跪在地上膜拜。土司有权对其子民任意处置,任意占有、转让、出卖;吃酒游乐时,常以射杀土著居民为戏;祭祖敬神,也把土著居民杀死作为牲祭。稍不如意,便用割耳、断指、抽筋、剥皮、宫阉等酷刑,至于夺其财物、勒交赋税更是随心所欲了。土司都拥有军队,林立的大小土司,如同大小王国,对中央形成威胁;临近的官兵略加过问,马上刀兵相见。土司制度妨碍国家统一,阻碍地方经济、文化的进步。明代也曾有过治理行为,但没有成功。

image045.jpg 

雍正即位,西南各省地方官要求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唯一办法是“改土归流”,即取消土司制度,改为一律由中央政府派官的流官制度。雍正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目的就是让他去解决土司之患。

 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鄂尔泰获得总督实职,加兵部尚书衔。鄂尔泰对向官兵挑衅的广顺长寨土司用兵,土司负隅顽抗,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长寨土司被摧毁,鄂尔泰奏准派流官治理,在此设长寨厅(即今长顺县)。这是鄂尔泰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胜利开端。长寨事定,雍正在批复派遣长寨厅的第一个流官的同时,破格升任鄂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因为这三省改流的任务最重。鄂尔泰受命后,立即全面了解三省特点及三省土司情况,进一步制定了改流和用兵的计划。他对土司用兵,政策性极强,轻重缓急,把握得当。长寨地区改土之时,各处土司态度都很凶横,官兵所到,土司皆挟众反抗。鄂尔泰命总兵挥师挺进,攻陷一个个塞垒,坚决镇压敢于反抗的大小土司,很快便征服了永宁、永安、安顺等1398寨,广顺、定番、镇宁等680余寨,战果辉煌。

image046.jpg image048.jpg

 鄂尔泰改土归流旧址贵州播州海龙囤

鄂尔泰认真挑选州县长官,派去的第一批流官都很称职,对安定改流地区起到了积极作用。鄂尔泰为让改流地区人民休养生息,一律实行地丁钱粮制度;困难多、收成少的地方,减轻、减免赋税或给予救济,使这些地区尽快地恢复生产。鄂尔泰在改流地区还重新调配了土地,并实行鼓励垦荒政策。土司霸占的农民土地,按土地清单让原主认领;荒芜无主的土地,招农民耕种;未开垦的土地,号召农民开垦,官府发给农具、种子、对新垦的土地,水田6年后征税,旱地10年后起科。鄂尔泰还号召官员、富户捐助困难土著居民,他本人带头捐银3000两、买牛100头、盖房600间,让困难土著居民安居乐业。

鄂尔泰在改流区大力兴修水利,仅云南昭通就兴修水利10项,可以灌溉土地两万多亩。云南全省改流后兴修水利工程70多项。为保护这些水利工程,鄂尔泰还奏设水利专官,专管这些水利项目,从而保证了水利事业的长久发展。

image050.jpg 

云南昭通

改流区的交通开发也是一项突出的事业。鄂尔泰修浚了1200里的清江,300余里的都江,使之浚后“邮递往返”,有“水道康庄”之美称。他还修筑了上起土黄,下至广西百色全长700余里的河道,使“两粤、楚湘为之沟通”

image052.jpg  

  鄂尔泰把内地的耕种、纺织、冶铁、烧窑、采矿等生产技术,命人在改流地区传播,使这些刀耕火种的穷山僻谷得到开发。

改流前少数民族没有读书的机会,更无权参加科举。改流后,鄂尔泰普遍开设学堂,设教官,让儿童免费入学。云南一省就开设义学463所,贵州开设义学24所。

image054.jpg 

鄂尔泰上书雍正的奏折

改土归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项边疆官制的改革中,鄂尔泰充当了主要角色,在西南各族地区设置州县,改土司为流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改土归流”的成功,结束了土司制度,实现了多民族国家政策的统一,是康雍乾三朝成为“盛世”的条件之一。鄂尔泰作为西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政绩卓著,的确当得起政治家的称誉,他所拥有的全局观和政治眼光,他的局量和胸怀,使他完成了古今罕有的大事业,以至于当大清王朝被民国取代,复归于历史长河之际时,仍有许多人歌颂鄂尔泰的功绩:

“文武雍雍共赞襄,滇黔万里靖边疆”!

 

雍正十三年

从1722年继位登上大宝,雍正一共在位13年,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通常凌晨4点起床,阅读历史书籍,研究治理国政的学问。7点吃早饭,吃完后开始听政,接见大小官员和批览奏章,处理朝政,一直忙到吃晚饭。晚饭后再批阅各地的朱批密折,直到深夜,可以说是一个像他父亲康熙一样勤政的皇帝。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地勤奋工作。

 究竟算不算一个好皇帝呢?也许,不能用好和坏来评价,对于政治家来说,合格或者不合格评价起来更合适。雍正无疑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真的没有走了康熙的眼,在那么艰难的夺位中最后成为胜出者,他用自己的才能证明了是个合格的皇帝接班人。

image055.jpg 

康熙去世时,大清帝国整个国库只有700万两白银,而雍正上台几年,就增至6000万两,使国家财政实力大幅提升,为用兵西藏、青海及漠北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简单看一下雍正的政绩:

 政治方面——强化密折制度,便于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效地实施统治。设立军机处,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使雍正真正集权力于一身,总理天下庶务。密建皇储,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整饬吏治,赏识执法严酷,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废除贱籍,雍正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即削除贱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 山西、 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獭户”籍,使其成民户。这种一国之民全部平等的人权观念,体现了雍正发自内心地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从此,全体国民一律平等,贱民走向了通往自由的路。

initpintu_副本.jpg  

军事方面——雍正继续执行清朝的扩张政策。康熙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20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 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经济方面——清理钱粮亏空,成立了专司审查钱粮奏销的机构—— 会考府。“耗羡归公”,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摊丁入亩,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让官员及读书人富人与百姓一样交税当差,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

文化方面——实行文化专制,文字狱日益频繁, 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 查嗣庭(海宁著名600年文化世家查家)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 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留良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 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雍正大兴文字狱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以后我会专门写一期谈艺录)。

image060.jpg  

image061.jpg

雍正圆明园病世

1735年10月6日,雍正感到身体不适,却仍在圆明园办公,至10月8日子时,即半夜11点至凌晨1点,雍正去世,距其58岁生日差两个月。这位以勤先天下,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皇帝,离开了盛世中的大清帝国,他自我评价:“虽不敢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

雍正没有谦虚,他也用不着谦虚。他一生都在精心治国,把康雍乾盛世推向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