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山外青山依旧在 西湖歌舞曲终休——大元铁蹄下的南宋失国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10-19 10:03:38  点击:

image001.jpg

朋友们,《惊回首 百生终归长生天》的大元那期谈艺录中,我简单提到了南宋的灭亡,消灭了南宋政权,大元才算真正入主中原,真正成为华夏的主宰。南宋灭亡时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为什么会有“厓山之后无中国”的痛?今天的谈艺录中我就为您详细道来。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3年。这个政权我们并不陌生,大名人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是中华历史上闪亮的旗帜,那一辈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英雄梦也只能是一个梦,无数志士仁人渴望重新统一中原,不想却在渴望中最终失去了灼灼棠棣烨烨中华。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临安府(浙江杭州)。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image003.jpg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南宋与金国、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为并存政权。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西北丝绸之路的阻断,西夏在南宋立国时取得了河湟地区(今青海东部),陆上贸易停止,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所有贸易几乎全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向大辽及金朝的岁币支出庞大,南宋王朝内部税收繁重,经济几近一面倒在与西方的贸易之上,促成海上贸易之繁华。

image005.jpg 

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0%。南宋最大的城市临安府和成都府人口已过百万。宋朝的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等发明,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人民惊叹不已。

image006.jpg

南宋海上丝绸之路图

从海外贸易看,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对外贸易港口近20个,还兴起一大批港口城镇,形成了南宋万余里海岸线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种盛况不仅唐代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与南宋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60个以上,范围从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以手工业制成品为主,表明其外向型经济在发展程度上高于其外贸伙伴。美籍学者马润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历史性转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具有路标性意义的重大转折。

image008.jpg

杭州城内南宋钱币与象征中河的水流贯穿在一起雕像

南宋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十分昌盛,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巅峰时期,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新儒学——理学思想的诞生。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家学者。南宋时期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日本学者将宋代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认为:“此后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为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国学大师王国维指出:“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

就是这样一个全面繁荣,暖风得游人醉的王朝,在蒙古大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下,悲情地迎来了结束。

山河破碎风飘絮 

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

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下攻势受阻,数月不能攻克。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病去世于合州钓鱼山,一说重伤而死,享年50岁。

蒙哥去世,1260年3月,忽必烈继位,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托雷第四子,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即汗位于开平(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建元中统。 

image010.jpg

image012.jpg

南宋襄阳保卫战图片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物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6年,丞相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襄阳、樊城被围3年后,度宗赵禥 [qí] 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大元”。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蒙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6年的襄阳保卫战以失败结束。

临安城上竖降旗 

image014.jpg image016.jpg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 [xí] 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廿日,常州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

1276年,随着元军铁蹄的步步逼近,南宋朝廷方面惊惧至极,当朝宰相陈宜中派陆秀夫去平江见元丞相伯颜,表示宋可以向元朝称侄或侄孙,甚至“奉表求封为小国”,只要元朝能止兵。元朝不应,坚持要宋“称臣”。

image018.jpg  

2月4日,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赵显。赵显率百官正式投降,伯颜尽收宋衮冕,符玺,图籍,宝玩等,掠宋恭帝及宗室高官,宫人,北行大都“入觐”见忽必烈。

image020.jpg  

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保护着赵隰的哥哥赵昰和弟弟赵昺逃出临安,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

蒙元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宋廷不断逃亡至南方,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

image021.jpg 

image023.jpg

陆秀夫

image024.jpg 

民族英雄张世杰

image026.jpgimage028.jpg

 陆秀夫和张世杰护送少帝赵昰与弟赵昺到此,留下宋井、太子楼等遗迹(今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境内)

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11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蒙元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厓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800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10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40多年与蒙古的抗衡以失败完结。

张弘范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南宋到此宣告彻底灭亡。

image030.jpg

原“张弘范灭宋于此”石壁,后经田汉先生1964年题字:“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现位于厓门南海舰队某部营区内。

张弘范,汉族元将,与坚持抗元的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是同族,他刻石以纪念灭宋的不世之功,却迎来了后人的嘲讽。明代儒士陈献章在同一块大石下刻诗讽刺:

勒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张弘范回朝后受到忽必烈的厚赐与嘉奖,但不久即身染重病,一命归西,年仅43岁。

image032.jpg

年仅10岁的赵昰和8岁的赵昺是宋朝最后两位少帝,他们短暂的生命颠沛流离,小小的身躯承载着复国重担,令人悲叹。图为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耿光堂内悬挂着的少帝遗像。

1282年,恭帝赵显又被迁往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青年时代自求为僧,去吐蕃学习佛法,法号“合尊”,赵显潜心研究佛学,成为吐蕃著名的佛学大师。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漂泊在外的赵显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传到元英宗耳中,认为有怀念南宋之意,被元朝廷赐死,时年53岁。

image033.jpg 

北宋南宋终于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风尘里。

 

留取丹心照汗青

image034.jpgimage035.jpg

杭州城内多处文天祥纪念雕像

说到南宋失国,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文天祥。他最有名的爱国诗文集《指南录》,皆为向南奔君的纪实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字字带血,句句含泪。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高中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尽家财作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后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予以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image036.jpg 

 image038.jpg

image039.jpg

江西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被关押在元大都(今北京)的文天祥听闻厓山之战,南宋10万人蹈海殉国,心如刀割,万念俱灰,写下了许多悲伤的诗篇,其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文天祥行为上也有绝食殉国之举,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押至大都柴市刑场,死前索笔为诗,写毕后,问刽子手哪边是南方,听后面向南方对执刀刽子手说:“吾事毕矣。”

文天祥伏首就刑,时年47岁。

观刑百姓上万,皆流泪。

其后,刽子手在文天祥衣带里发现一首绝命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image041.jpg

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

image042.jpg 

北京文天祥就义处柴市,后改为“教忠坊”

 image043.jpg

大哉文天祥,舍生取义,爱国正气永远铭刻我中华!

 

陆秀夫负帝跳海

说到南宋灭亡,还要讲一讲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的悲壮故事。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宋端平三年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3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1259年,与文天祥一起在进士考试中金榜题名,年仅19岁。

image045.jpg  

1279年二月初六的厓山,云压楼船,海浪如山。宋军四周包围着4支威猛的元军。陆秀夫和张世杰做好了分工,他负责近卫皇帝,张世杰指挥战斗,各自严阵以待。

狂风里,宋军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几乎所有舰船的樯旗也随之纷纷飘落。宋军一片惊慌失措。张世杰见旗落兵散,大势已去,急忙调集亲兵,砍断缆绳,寻机轻装冲开血路,杀出重围。

幼帝赵昺的座船极其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估计逃脱已十分困难。陆秀夫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他盛装朝服,手仗利剑,催促着妻儿投海自尽。接着,他来到幼帝赵昺面前,双膝跪下,泣言:“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我大宋江山的徽宗、钦宗、恭帝因投降受尽了北人的屈辱。陛下不可再辱!”  

惊恐万状的幼帝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陆秀夫让幼帝爬上他的后背,用白色的绸带把幼帝和自己的身躯紧紧地缠在一起,纵身跳海。至此,宋朝彻底亡国。

image047.jpg 

image049.jpg 

image051.jpg

广东新会陆秀夫祠、陵图片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也悲痛地纵身赴海。

夜幕下突围而出的张世杰听说陆秀夫缚帝殉难的噩耗后,悲痛不已。他俯视残损舰船,长叹:“无以为也,我张世杰为宋室江山,亦鞠躬尽瘁死。一君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事已至此,岂非天意?”说完,纵身入海。滚滚波涛,又接纳了一位忠魂。

厓山一战,宋室将士及宫人赴海殉难的超过10万人。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南宋曲终人散,只有叹息在回响。

image052.jpg  

南宋郑思肖的《墨兰图》(所绘兰花皆有花有叶而无根,表达了亡国之痛。无土,意即失去了国土)

接下来的元朝,开始了“戒备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高难度统治,汉文明的发达与高级最终让蒙古上层贵族因为无法企及和借鉴而产生了厌恶,这种厌恶又蜕化为愚昧的盲目的仇视,这个我在元朝及关汉卿两期谈艺录中作了详尽的介绍,朋友们可以结合着阅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的诗篇,写尽了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繁华,临安,南宋皇帝们取其临时安都之意,希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到中原故土,可惜最终化为绝望的失去。

北宋南宋两次失国,终至一无所有。

历史的车轮碾压着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文明的撕裂又一次降临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