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7月份的时候,我买了一批关于西汉的书。西汉是个伟大的朝代,今天我们的国语叫汉语,国服称汉服,中国人叫汉人,都与西汉有关。
我读书有个毛病,喜欢一段时期的一些人物,就希望全面了解这一段时期所处的朝代,全面了解它的前生后世。西汉于我,就是这样。我知道了刘贺,就想知道汉宣帝刘询,知道了刘询,就想了解汉武帝刘彻,还有汉高祖刘邦。了解了他们,还想了解刘邦之后刘彻之前开创文景之治的刘恒和刘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尽管如此,我仍然有着不灭的好奇,希望有涯之生能够知道更多,了解更多。我也希望朋友们随着我的谈艺录一起知道和了解我们的祖先和他们的时代。
前阵子聊过了海昏侯刘贺后,又聊了接替刘贺的汉宣帝刘病已刘询,他们不如汉武帝刘彻名气大,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同样,刘彻之前的刘恒和刘启,名气也不如武帝,了解的人也不是很多,那么,今天的谈艺录,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名气很大但你又未必知其所以然的文景之治吧。
我手中的这本《文景之治》今年4月6日买于泉城济南,作者是之前写过《汉宣大帝——被遗忘的传奇》一书的令狐马,我之前写过他的个人简介。作者年轻有为,出了一系列讲汉朝史的书,我很喜欢,几乎是看到一本买一本,并且希望作者不停地写下去,我不停地买下去,读下去。
令狐马说,汉朝,是我们中国的青年时代,让人充满想念,又让人倍感亲切,那么,我们就随着年轻的令狐马来到中国的青年时代,汉朝,今天要讲的是《文景之治》。
一代女主吕后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去世。当了7年皇帝的刘邦终于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帝国。1个月之后,5月20日,17岁的皇太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
刘盈的母亲是刘邦的正妻吕雉,曾经一度刘邦想立爱姬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接皇帝的班,但在吕后、张良、叔孙通等人运作下,刘盈保住了太子地位。戚姬在刘邦死后被吕太后下到了大狱里,受尽折磨。13岁的赵王刘如意也被吕太后召回长安,加以杀害。
戚姬的下场很惨,手足被砍,眼耳俱无,被扔到厕所里,名曰人“人彘”,意思是像猪一样的人。悲惨的戚夫人曾歌咏自己的命运: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太后领刘盈观看“人猪”,刘盈惊呆了,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一团肉乎乎蠕动着的东西就是父亲生前最喜爱的美人,那顾盼生辉会跳楚舞的戚夫人!
受到惊吓的刘盈大病一场,痛苦之中的刘盈派人告诉母亲:“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我连弟弟和后母都保护不了,如何治理天下?”
从此,刘盈日日饮酒,怠惰朝政。这个时候,距离刘盈登基还不到1年。吕太后正好操纵权柄,专横到六亲不认。
心狠手毒的吕太后并非一无是处,她管辖的帝国采用无为而治的理念,不瞎折腾,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汉初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公元前188年8月12日,汉惠帝刘盈驾崩,享年24岁,这个好人,执政的7年可谓平庸,他的母亲一手遮天,汉帝国他说了不算。他死了,母亲更加权倾朝野,虽然他15岁的儿子刘恭名义上成了皇帝,但大汉朝的实际皇帝却姓吕,是个女人,连惠帝死后1年的新年号都取名为高后元年。高后,就是高祖刘邦之后吕雉。
吕雉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的8年期间,一方面给娘家吕姓人封王,扩大娘家势力,一方面为政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要知道,在秦朝和汉初,老百姓是不准家有藏书的,吕后鼓励百姓读书,开启民智,非常了不起。
朋友们,因为我喜欢读书,也爱收集图书,单凭这一点,就对吕后充满好感。我简直不能想象假如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这个国家不允许百姓读书和藏书,那将会是如何荒凉的一种人生!
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从民众的角度看,吕后算得上一位好政治家。
高后四年,即公元前184年,吕后废掉刘恭,另立刘弘,刘弘继位,依然和刘恭一样没有自己的年号,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执政16年的吕后驾崩,享年61岁。
吕后一死,朝中大臣陈平,周勃等人便开始铲除诸吕势力,吕后立的刘弘便不能再当皇帝,代王刘恒成为皇帝的最佳人选。
为什么刘恒会成为最佳人选呢?因为大臣们怕了外戚专权,再立皇帝时决不能找外戚强势的人,而刘恒,在这方面,完全合格。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和他的母亲有关。母亲薄姬原是吴(今江苏)人,秦末,魏豹自立为魏王,纳薄姬为妾。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她也成了俘虏,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她生下刘恒。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就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薄姬为人低调,是个不受宠的女人,所以当刘邦死后,吕后把受过宠的女人都关起来的时候,薄姬被允许去了刘恒的代国,逃出一片生天。因为低调,大臣们再也不用担心日后薄姬会像吕后一样专权,所以,刘恒以绝对优势成了新皇帝的最佳人选。
公元前180年9月29日晚,高后八年的最后一天,刘恒入住未央宫,坐上龙椅,登基成为皇帝,时年23岁。
第二天十月初一,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汉初十月为新年第一个月),刘恒,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开启了自己的新时代。
文帝刘恒
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24岁的刘恒已经是6个孩子的父亲,大臣们请立太子,3个月的时间里,刘恒的4个嫡子全都死了,只能立庶子中的老大、9岁的刘启为太子。
据令狐马分析,刘恒正妻所生的4个儿子全都死去,是拜刘启的母亲窦氏所赐,因为刘启是庶子的老大,只有嫡子死了,才有可能立庶子为太子,刘启被选为太子,他的母亲就成了皇后。这个女人很不一般。
刘恒这个人因为拣了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十分谦恭,治国也奉无为之治,尽量不折腾天下百姓,他在位期间十分节俭,以至于成为汉朝最节俭的皇帝,他爱民如子,采取天才政治家贾谊的许多建议,把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文帝治国措施包括:
一、减省租赋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和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还全部免去田租。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二、减轻徭役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列侯归国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长安,远离所属食邑,造成“吏卒给输费苦”,给人民增加了一项新的转输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诏令列侯回归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许留居长安,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四、弛山泽之禁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五、废除过关用传制度
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地要塞,都设关卡以控制人口流动,检查行旅往来。出入关隘时,要持有“传”,即通过关卡的符信(凭证),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关的“传”,从而有利用于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157年,在位23年的一代贤君刘恒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46岁。
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刘恒
文帝一朝,有许多著名人物,像周勃,陈平,邓通,但最为人们熟悉的还是贾谊。许多人认为贾谊是被刘恒给埋没了,没能施展抱负,连后代的李商隐都格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文帝刘恒净问些神魔鬼道不问天下苍生,而白白浪费了贾谊的杰出政治才能。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刘恒完全知道贾谊的才华,也完全从爱惜和培养贾谊的愿望出发,只不过贾谊死得太早了,没能等来大放异彩的时刻。
夜半虚前席图
贾谊,公元前200年出生,洛阳人,18岁时即以能诵诗书,善著文章闻名河南郡。20岁出头即被河南郡守吴公推荐入朝,成为一名博士,且马上显示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刘恒每让大臣议事,别人还没开始想,贾谊就已站出来对答如流。文帝遣列侯归国的主张就来自贾谊。刘恒对他极为赞赏,越级提拔,不到1年就提成太中大夫,甚至想在三公九卿这样的高官中给贾谊一个位置。但是,刘恒的建议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才20出头,就位列大员,让许多老资历的人如何忍受?
爱才的刘恒为避开老臣的嫉妒,让贾谊去长沙国就职长沙王太傅,一呆就是4年。期间,年轻的贾谊情绪低落,觉得才华不得施展,甚至可怜自己像屈原一样被放逐。4年后,刘恒召贾谊入宫,当晚问了他一些鬼神的问题(鬼神在当时是一门学问,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其他学派却把鬼神当成一门学问),贾谊对此侃侃而谈,讲得非常好。刘恒更喜欢他了,于是改任贾谊为梁王刘揖的太傅。刘揖是刘恒的小儿子,深受刘恒器重。让贾谊辅佐刘揖,实际上是一种重用。
贾谊任梁王太傅,十分振作,向文帝呈上了《治安策》,此文后来被誉为“西汉第一雄文”。
《治安策》主要谈了3个方面的问题:国内诸侯,国外匈奴及政治改革。他的细分诸侯策略,在经过大约两代即40年实施后,即使是最大的诸侯国,也不过被化整为零各自只相当于1个县邑了,贾谊的《治安策》彻底地铲除商周分封诸侯的奴隶制社会残余,在全国实施郡县制,强化和巩固中央集权!汉景帝时期晁错的“削藩策”以及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推恩令”均承接于贾谊的余绪。
对国外匈奴关系方面,汉初一直处于劣势,贾谊提出“三表五饵”反制措施,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就是用腐蚀拉拢的和平手段灭掉匈奴整个民族。
政治改革包括政府对社会问题进行管束,确立尊卑秩序,注重对太子的教育,重教化施德政,以礼待人等5个方面。
《治安策》是一篇杰出的政论文章,充分显示了贾谊政治家的才能,汉朝后来的发展许多都是遵循了《治安策》的理念,刘恒十分赏识贾谊,但是,没等来担负更大的职位,贾谊却于公元前168年死掉了,年仅33岁。因为他在担任梁王太傅期间,梁王在一次意外中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贾谊十分悲伤和自责,重病不起,1年多后去世。
天才的贾谊,在刘恒对他采取保护措施调离中央,免遭众臣嫉谄的期间,不幸过早去世,真是造化弄人!
长沙贾谊故居纪念像
景帝刘启
刘恒的朝代,是西汉唯一一个没有为太子人选而烦恼的人,刘启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皇太子。公元前157年,刘启继皇帝位,他就是著名的汉景帝。
此时的刘启31岁,正是心智最为成熟的阶段,刘启能当皇帝,与他的母亲窦太后有关。刘恒当皇帝之后,他的嫡子全部于3个月内死光,庶子中年龄最大的刘启成为皇太子。后来窦皇后双眼失明,作为一国之母,一个盲人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但善良的刘恒并没有废除她的皇后尊位,只是又喜欢上别的女人,慎夫人和尹姬。这两个眼睛明亮的女人和刘恒一起起居多年,却连一个孩子也没生下来,这里面极有可能就是窦皇后及其党羽做了手脚,否则很难解释如此的巧合。
讲景帝一朝,一定要讲到晁错,可以说晁错是景帝执政时期名气最大的一个人。
河南禹州晁错纪念像
晁错(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多次单独觐见景帝,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的手修改订立的。后景帝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会讨论,因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太后的娘家侄子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
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6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更改了法令30条。诸侯哗然,都强烈反对,憎恨晁错。
晁错强行削藩,冒着极大的风险,连他的父亲都劝解无效,服毒自尽。刘启下达削藩令仅仅10多天后,吴楚等7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曾当过吴国丞相,于是景帝问计于袁盎。袁盎认为吴楚七国造反不足为患,并请求景帝屏退旁人,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
景帝默然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 于是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10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
朋友们看到这里,也许会奇怪,刘启不是晁错最大的支持者吗?为什么要下这样的狠手来处理晁错?
刘启是皇帝,皇帝所要考虑的问题往往是政治而非情理,景帝刘启面对的不仅仅是吴楚联军能不能罢兵的问题,他还要看没有造反的诸侯的反应,诛杀晁错,起码可以稳住这些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大臣团结一致抵御叛军,周亚夫、郦商、栾布、窦婴等肩负重要使命的大臣基本上都跟晁错不和,同时,“牺牲”晁错,吴楚联军就失去了反叛的旗号。刘启权衡利弊后,对斩杀晁错的奏章批曰:“可”,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和贾谊一样,很有政治才能,经济上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政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而这个削藩也最终要了他的命。
河南许昌晁错墓
刘启斩了晁错,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这次胜利对西汉王朝的政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此战以后,朝廷威信树立起来,汉朝终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看来,晃错虽死,但也死得其所啊。
晁错为了削藩而死于削藩,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他:“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划。”班固也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悲情的晁错以改革者的身份留在了我们的历史中。
叔侄太子之争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刘启的弟弟刘武。刘武,刘启的同母弟,母亲就是窦太后。公元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就是贾谊辅佐的那个梁宣王刘揖死了之后,因为刘揖无嗣,刘启于是把梁王的王位给了弟弟刘武。公元前161年刘武就国,定都睢阳(今河南商丘)。
刘武雕像
公元前154年,刘启曾在一次家宴上明确表示自己死后皇位会传给弟弟刘武,他们的母亲窦太后听了极为高兴。七国之乱期间,刘武作为刘启的亲弟弟,自然要捍卫兄长的江山,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到了景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53年,刘启封自己的儿子刘荣为皇太子,等于否定了传位给弟弟的诺言。
刘荣是栗姬的儿子,刘启希望将来刘荣继位后栗姬能善待刘启其他非栗姬所生的那些孩子们,这正是对栗姬的考验,没想到栗姬竟骂刘启是“老狗”!丝毫不把至尊刘启放在眼里!
贵为皇帝的刘启气坏了,此时他还是38岁的美男子,竟被这个女人骂为老狗,这个狠毒的女人怎么能当国母呢?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太子的母亲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干脆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
公元前150年,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连力保刘荣的窦婴和周亚夫也没能起到丝毫挽回的作用。窦婴是刘启刘武二兄弟的至亲,是窦太后的亲侄子,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二人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而且窦婴在那场刘启表示自己死后传位给刘武的家宴中曾坚决反对刘启的想法,说皇位只能父传子而不能兄传弟。
看到太子之位空缺,一心做着皇帝梦的刘武又开始有想法了,他入朝想争这个太子,虽有母亲窦太后支持,但在袁盎等大臣的反对下没有成功。刘武非常气愤,后来竟派刺客杀了袁盎。
看着弟弟蠢蠢欲动,从心里根本没打算传位给刘武的刘启加快了立太子的步伐,景帝七年4月17日,立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史称王皇后;12天之后,4月29日,立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
刘彻是谁?
他就是后来名震华夏的汉武大帝,时年7岁。
梁王刘武回到封国后,悒郁不已,公元144年10月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35年,为梁王24年。刘武死后,他的梁国一分为五,为其5个儿子的封国。
河南永城市梁孝王陵
梁孝王陵出土文物
为了让刘彻的地位不受到任何可能的威胁,汉景帝刘启利用酷吏郅都整死了废太子刘荣,将栗姬家族的外戚集团一网打尽,对于握有军权的周亚夫,刘启也担心他因平定七国之乱的军功而不能好好辅佐太子,正好周亚夫的儿子为当了一辈子将军的父亲修墓买了500副盾牌、甲胄等兵器做陪葬品时,刘启借口周亚夫买这些东西是为了死后在地下谋反而将其投入牢房,曾贵为丞相和太尉的周亚夫绝食而死。
朋友们看到这里,会不会心里有些发凉呢?刘启是那么无情,他利用和玩弄了那么多为自己出生入死保天下的人,晁错、刘荣、刘武、周亚夫。但是,刘启从心里愿意这样吗?也许,他判定周亚夫死了想在地下谋反这样的“罪名”时,心也在流泪。那些看上去无情的人,也许是被逼得无情,为了所谓的一统江山。
美矣!文景之治
景帝刘启手段高明,政治上有些残忍无情,但他从来没有侵扰过普通民众,当政期间的国家繁荣富裕,在位16年,加上父亲刘恒在位的23年,一共39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后人赞为“文景之治”。
刘启
我们来看一看刘启的治国措施:
政治——重用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1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同时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
军事——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将领,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经济——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文帝时期的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公元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的汉昭帝时代。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法律——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进行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继续实行文帝时期的“卖爵令”及“黩罪之法”。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文化——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景帝在提倡无为而治轻徭薄赋黄老学派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外交——继续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开展贸易,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文景之治下的国家富裕到什么地步呢,粮食多得一年一年吃不了,只好坏掉;国库里的钱多得穿钱的绳子都腐烂;百姓外出骑的马都是讲究的好马,就像我们今天出门开的车都是奔驰宝马一样。从这方面来讲,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真不愧是优秀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班固赞:
“周云成康,汉云文景,美矣!”
公元前141年,景帝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刘启驾崩于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
美矣!文景之治!
当得起一个“美”字,刘恒和刘启可以永久含笑于中国帝王之列。
陕西咸阳汉景帝刘启阳陵
景帝阳陵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