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一曲桃花源 千秋田园梦——诗文大家思想巨子陶渊明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07-18 16:03:58  点击:


image004.jpg

很早以来,我就想写一写陶渊明,他的诗文集是稳定放在我的书桌旁随时拿过来阅读的书,而且一放就是20年!别的一些书,我可能看完就放到书橱里,哪一天愿意再看看时就去取,不愿看就成了摆设。但是陶渊明的书,却是随时看,一直看,永远看的好书,我舍不得把它从身旁拿开,《饮酒诗》、《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早已烂熟于心,出口即能背出,这种发自内心的对陶渊明的喜爱始终伴随我的生活,无论我走到哪里,或者处于哪种文化层次,哪个生命阶段。

为什么呀?

因为他的诗文太好了,好到已经达到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他的思想太深刻了,完全是一个可以和春秋诸子百家并列的独创出自己思想体系的大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是道学,孔子的思想是儒学,而陶渊明的思想则被学界誉为陶学。

image006.gif

文化史上有一些巨人,已经无人可以在同一领域与之比肩,无论过去多少年,尘世如何代谢,后辈只能仰视而不可企及。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中国诗文大家、思想巨子。

2018年4月6日,我买下李长之的著作《陶渊明传》认真拜读,我像钱锺书先生开玩笑嘲讽的“吃了鸡蛋偏偏要看下蛋母鸡”的那种人,尽管钱先生说“何必”呢,但在我却是一种“必须”,他的文章给了我几十年的美好享受,我又如何做到不去了解他的平生呢?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 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家庭,清华大学毕业,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被誉为学界俊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卓越继承者,他不仅拥有丰富而清新的文化反思与文学批评理论,而且在艺术哲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等学术领域皆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才华。

现在,我们就随学界俊杰李长之先生的《陶渊明传》一起走进陶渊明的世界。


陶渊明的两位重要先辈

image012.gif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说陶渊明,一定要提到他两位重要先辈,一个是陶侃,一个是孟嘉。陶渊明的性格和政治态度,和这二位密切相关。先来看陶侃。有人考证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但学界存疑,因为陶渊明自己并没有明确承认,陶渊明曾详细说明自己的祖父及父亲,并没有说明曾祖。但陶侃依然是陶渊明重要的先辈,因为陶侃的女儿,恰恰是渊明的外祖母!也就是说,渊明身上四分之一的血缘源自陶侃!陶侃是什么人呢?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军事指挥家,列入历史名将之列。大家简要看一看——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终年76岁。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陶侃平定东晋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治,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东晋,他是和大将军王敦、桓温齐名的人物。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64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64将。宋徽宗时位列宋武庙72将之一。

陶侃这么厉害的军阀,实际上却因为自己出身寒微,始终被东晋高门大族所轻视,因为他是溪族人,都70岁了,立下了平定苏峻叛乱保住东晋国祚的大功,依然被高门士族轻蔑地称为“溪狗”。据陈寅恪考证,陶侃“本出于业渔之贱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的“武陵人为捕鱼为业,缘溪行”,正是陶侃溪族人的生存纪实!

东晋末期,王导谢安之流的高门大族已渐凋零,靠军功起家的武将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桓温、陶侃、桓玄、刘裕之流已经成为左右朝局的力量。他们拥有曹操一样的机智和勇敢,具备颠覆东晋的实力,陶侃即有此心。事实上,后来东晋灭亡,代之宋齐梁陈四朝,都是武将夺权的模式。只不过陶侃没等来取而代晋的这一天。作为陶侃的后代,渊明始终谈不上对东晋王朝的效忠,因为那样的乱世,他也忠无可忠,无从忠起。

再来看另一位先辈孟嘉,孟嘉是渊明的外祖父,也就是说,孟嘉的妻子正是陶侃的第十个女儿,这种关系,渊明自己为外祖父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说得清清楚楚。孟嘉算得上是当时的世族子弟,“名冠州里,声流京师”,身上有着高贵而镇静的名士风度。孟嘉在大将军桓温手下,是桓温军府中的人物,渊明始终以自己的外祖父为自豪。孟嘉的弟弟孟陋是一位隐士,喜欢一个人钓鱼,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而陶侃的孙子陶澹也是隐士,要举他作秀才,他竟逃往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终”。最有意思的是,渊明的妻子翟氏与渊明完全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她的家人是世世代代的隐士。有这样一些长辈和亲人“提供素材”,难怪陶渊明能写出《桃花源记》。而陶渊明最后有归去来兮的一生,真是自然而然。

陶渊明受陶侃和孟嘉的影响很深,兼有陶侃身上的质朴和勤奋,孟嘉身上的高贵和旷远,勤俭劳作、含蓄又有教养而形成的冲淡平和,最终成为陶渊明的气质。


陶渊明一生的三个阶段

渊明出生于365年,此时东晋已偏安江南48年而渐呈势微。15岁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去世;21岁时,谢安去世,士族没落而军阀代起。渊明的幼年和少年,生长在一个艺术时代里。大画家顾恺之,山水画家宗炳,诗人孙绰,许询,谢灵运,颜延之(颜真卿的祖先),大思想家支遁,慧远,大历史学家裴松之,《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都与渊明同时活着,所以,渊明的时代,是文化上一点也不寂寞的时代,是艺术之花盛开的时代。

陶渊明的一生可分为3个时代,29岁前是一个时代,过着种田和读书的生活;29-41岁是一个时代,做了好几次小官吏,也时常出门,多半由于职务;42岁到63岁去世是一个时代,为保持自由隐退而再次归耕。

渊明幼年家境生活应该还不算太差,祖父是太守,父亲是否做过太守不确切,于渊明20岁左右时去世。此时渊明已结婚,但不久妻子去世,他又续弦,前后两任妻子生有5个孩子。渊明早年受过儒家教育,“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所以他始终崇敬孔子。早年的渊明爱自然,爱琴书,过着一种淳朴而单纯的生活。随着家道中落,渊明渐渐贫穷,但依然快乐,“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都是早年生活的写照。

29岁,渊明开始了第二段生活时期。这时,他离开田园,出来做官。为什么?原来是穷困到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出来谋生,这次因穷而仕的职务是江州祭酒。做了没多久,渊明又“拂衣归田里”,之后州里又请他当主簿,他辞却。这种游移于进退之间,轮替在耕种和仕宦之间的摇摆,一直持续了12年。36岁之前又出来做刘牢之的镇军参军,与刘裕同事。此时渊明了解了刘裕其人,后来刘裕代晋以宋朝,渊明不愿仕宋,应该与此时相处有关。“暂与田园疏”的渊明无时不想着他的自由与田园。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渊明不满刘牢之、刘裕之流,寄希望于自己的外祖父孟嘉在其手下做过长史的桓温,桓温及其子桓玄周围聚集了大批名士如顾恺之等,所在的新政治中心江陵呈现出新的气象。渊明37岁左右时来到江陵入仕,时间不长,期间母亲去世,居丧的渊明未能追随桓玄东下,未能参与桓玄代晋的楚朝。政权变换,渊明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渊明厌倦为饥所驱的仕宦生活,也怕战乱,遂“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劝农》诗,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风光诞生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美的田园诗。

两年后,渊明40岁,桓玄的楚政权灭亡,年仅36岁的桓玄战败被杀。桓玄为人豪爽,有着项羽一样的军事才能,又爱艺术,能写作,深得当时文人如渊明、顾恺之等人推崇。有一个小故事颇能看出桓玄的性情:他喜爱顾恺之的画,把顾恺之寄存在他那里的画从橱后取走,而橱前原封未动,告诉大画家说“画已登仙”,顾恺之是一个画痴,信以为真。桓温去世,顾恺之“泪如倾河入海”,可见他们父子深得文士之心。桓玄楚亡,渊明惋惜道:“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41岁之前的最后一个春天或前一年冬天时节,渊明又出仕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后刘敬宣与刘裕部下不合而辞职,渊明同时辞职。期间渊明来到大乱之后的建康,桓玄一系人物逐渐被杀,回想自己12年间动荡于仕耕之间,无限悲怆,“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41岁这一年秋天,渊明又出来做了短暂的80天的彭泽令,“违己交病”中辞官彻底归隐。这次归隐诞生了响彻千古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石破天惊的一问,从此成为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天问。

自41岁冬天作《归去来兮辞》直到渊明63岁去世,这22年是渊明的第三个生命阶段,也是他思想成熟的阶段,期间有15年时间刘裕北伐和铲除异己,7年时间刘裕代晋而成立宋朝。渊明认真地过了这22年的躬耕生活,虽然29岁之前也有过同过的生活,但那是无意识的,现在是有意识的,他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过。渊明的晚年是有了坚定意识的自主选择,他终于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种豆南山,晨兴理荒,夕露沾衣,带月荷锄,随着桑麻日长,心志也日广,20首《饮酒》诗写尽了最美的田园和欢时,中国文化中因为有渊明的《饮酒》诗而永远散发着浓郁醇厚的甘冽和芬芳!

image014.jpg

让我选取几首吧,它们美得凝结在历代中国人的心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二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著名的《五柳先生传》也作于这一期间,这篇被称为“实录”的自叙传,描绘了渊明定居下来从容读书习静的生活: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书的渊明,快乐的渊明,成熟的渊明。《桃花源记》也创作于这一阶段,那个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那片“秋熟靡王税”的没有剥削的人类社会,那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乌托邦桃花源,使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哲人于此产生!

公元420年,晋灭亡,刘裕改元建立宋朝,渊明此年56岁,他所鄙夷的刘裕政治上成功了,渊明有种“完了”的感觉。为什么会“吾生行归休”呢?渊明并非一心忠于晋室,但刘裕对禅让了国的晋恭帝惨忍杀害使渊明有了“流泪抱中叹”的政治苦闷,“为恶”终要得报应,渊明愤然盼着荆珂出现:“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为了表示对新朝的冷淡,渊明的诗文中从未用过新朝的年号,而且他在入宋后改了自己的名字,称作“潜”,从此渊明叫作了陶潜,他宁愿做一个“幽居士”,“我心固扉石,君情定何如?”“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渊明非暴力不合作于宋,62岁的他又老又穷又饥又病,新朝人物劝他出仕,被他拒绝,送他米,肉,他也不要。427年9月,渊明病殁,死前异常从容,写下了《与子严等疏》,《挽歌诗》,《自祭文》,篇篇至美,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不朽的杰作。“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朴素的倔强的渊明,到死都对死轻蔑着。


陶渊明的思想及诗文成就

朋友们都知道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文化,众多杰出人物构成了蔚然大观的中国文化史。这些杰出人物尽管各有特色,但毕竟不完全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对中华文化产生的影响也大小不一,所以才有了第几流人物之说,这种评判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总归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有它的合理性。

陶渊明,就是中华文化史第一流的人物。

别说是东晋诗坛,就是整个中华文明五千年,陶渊明也属得上第一流的顶尖级文化人物。

因为他给了所有中国人一个梦境,这个名曰田园的梦境是芸芸众生存在的哲学意义上的归宿,如同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中天使所在的天堂,儒教中治国齐家最终所平的“天下”,道教中的大道之最高境界,这处田园是个体生命最高的安详,最真的纯净,它是所有的欢欣,是一任自然的天机,是觉醒了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最后的皈依。 

image020.jpg

陶渊明添列中国思想家巨子之列,正是因为他的深刻,他创造的这样一个梦。

来看几首最著名的陶渊明的田园诗: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看,平淡朴素的田园世界,日常生活中真挚的情感,生活中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场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万家生命,都是这样安详,平静和自然。

再来看《桃花源记》中的无剥削无束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隐秘田园,正是无嗜欲的人性最舒展的境界。在这样一个田园里,人们都遵丛“大化”。大化就是自然物质的变化,《归去来兮辞》中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神释》诗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生生死死都是自然的变化,无所谓喜,无所谓惧,一任自然。

有什么能和这样的田园相比呢?这个最和谐最完美的梦境抚慰了多少人的心!你失意了,你贫困了,你受难了,你落败了,你思索生与死的意义了,你的嘴角都可以微微一笑,来入了这个梦。

田园,无数中国人的心中梦境,永远诗意的千古中国梦。

朋友们,相信你看到这里,明白我为什么认为陶渊明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吧。他无愧于这一称号啊。

再来看看陶渊明诗文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文之美,历来为人推崇,而且他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写作者,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平淡自然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自然的抒写,字字皆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丝毫斧凿之迹。正如伟大的小说必有典型的人物一样,陶渊明的诗歌中也有自己的典型形象,比如秋菊,飞鸟,孤云,这些美好的景物经过陶渊明的诗,都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唯陶渊明独有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特指的美学事物,像周敦颐所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一样,菊花成了陶渊明的菊花,陶渊明也成了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文质朴无华,天然本色,达到了艺术的极境而忘记了这是艺术,他去世后七八十年,其诗文就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昭明太子萧统编辑的中国诗人的第一个专集,就是陶渊明专集。此后20年,陶文的爱好者超出国界,北齐也有了他的专集。后来的唐宋诗人更是爱慕他,学习他,歌咏他,像大诗人李白,王维,苏东坡等都是他的崇拜者,都从他的身上学习诗歌之道。

陶渊明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他开创的“陶学”泽被千秋,温润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image022.jpg 

image024.jpg 

赵孟頫书法《五柳先生传》

image026.jpg

重庆桃花源景区陶渊明雕像

image027.jpg

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image029.jpg

1984年,渊明故里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在县城沙河东郊蔡家洼辟建“陶渊明纪念馆”,并将面阳山陶靖节祠拆迁,按原样复建于纪念馆旁。新祠正堂中塑立着一尊3米高古铜色陶公全身像,诗人头扎漉洒巾,面目庄重深沉,手握一卷《山海经》。喜爱陶渊明的人可以到九江寻觅心中的桃花源。

image031.jpg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陶渊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