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淹没与发现的交错碰撞——金沙太阳神鸟重现古蜀文明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06-20 10:38:19  点击: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朋友们,我的谈艺录栏目开创的时候,除了一篇序言,第一期内容就是《让我震撼的三星堆》,谈到被淹没的古蜀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上千件稀世文物横空出世,轰动了全世界。很多人惊呼,这个倏忽而来的天外来客一样神秘的文明,到底从何而来?又去向了何处?

绵延了1000多年,创造了与中原文明风格迥异的绚丽夺目的美,又突然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链上消失,没有人知道三星堆文明后续去了哪里。余秋雨先生曾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我很喜欢秋雨先生这个观点,因为我们是个注重修史的国度,文明的脉络白纸黑字记着哪,加上传说的流播好像让一切都十分明了,所以无记载的三星堆才震惊国人。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来无影去无踪的三星堆文明渐渐向世人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人们大约知道了她的来历,但她最后去了哪里,消失于时空的何处仍然不甚清晰。

200128日,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成都苏坡乡金沙村进行蜀风花园城小区道路工程作业时,因挖出的泥土中混杂有大量的象牙碎片和玉石器物,由此揭开了金沙遗址这个考古大发现的序幕。

中华文明太幸运了!

古蜀文明太幸运了!

继三星堆遗址举世皆惊后,金沙遗址的发现,使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天下瞩目,文史及考古界学人奔走相告,那种兴奋和喜悦成为感动中国的画面,永久定格在中华史册。

金沙遗址成为三星堆文明去向何处的最好注释,那只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金灿灿展翅飞翔的神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解读古蜀那些璀璨的文明和神圣的密语。今天的谈艺录,我就为您讲讲金沙和太阳神鸟。

526日,我去书店买了一摞书,其中一本就是黄剑华老师所著的《金沙考古——太阳神鸟重现》,因为之前我读过范勇先生的《解谜三星堆》,对三星堆有过粗略了解后,同样好奇三星堆文明消失后到底去了哪里,范勇先生认同去了成都金沙之地,我便渴望对金沙的解读,正好于书店碰到此书,买下来学习和阅读。我们还是先看一下作者简介:

image006.jpgimage008.jpg

黄剑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史两栖,勤于写作。著有《石达开》、《古老的清玩——金石碑刻》、《天门》、《丝路上的文明古国》、《古蜀的辉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的遐想》、《古蜀金沙——金沙遗址与古蜀文明探析》、《三星堆——震惊天下的东方文明》、《金沙遗址——古蜀文化考古新发现》、《金沙考古——太阳神鸟再现》等,发表中篇小说30余部()、文章数百篇,各类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共计600多万字,其著述作品曾获四川省首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及其他奖多项。这本《金沙考古》,是20161月第一次出版,作者在书的扉页上说:

“古蜀文明突然湮没了,湮没是一种偶然,发现也是偶然。当偶然与偶然时空交错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震撼。”

三星堆与金沙的偶然发现印证了黄剑华老师的说辞,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的这本书,抬起头来,看太阳神鸟从空中飞过——

 

考古发现揭开了湮没的文明

image011.jpg

金沙遗址博物馆穹顶

突然湮没的传说中的古蜀文明,扑朔迷离在唐人充满浪漫的诗句中,引起后代人无数遐想。对于古蜀文明,扬雄的《蜀王本纪》和常璩的《华阳国志》有所追述,但二人所处的汉晋时代与古蜀已颇为遥远,他们的著作有较多推测成分。《山海经》中记载不少,但它浓郁的神话色彩,天南海北包罗万象的宽泛内容又不可当作信史来读。古蜀文明湮没了,没有文字留下。甲骨文解读了殷商,可古蜀却没有文字能够解读。

上个世纪和本世纪的三星堆考古犹如空谷传音,为我们传来了古代蜀国的青铜文明,2001年春天惊人的成都金沙遗址发现,又为我们走向古蜀国提供了新的指引。我比较关注考古,我觉得,宇宙有多神秘,天空就有多神秘;天空有多神秘,大地就有多神秘;大地有多神秘,先民就有多神秘。人类文明的第一缕火光到底如何点燃?百万千万一万年前先祖先民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切都让我好奇。幸好,天空和大地把存在于它们所形成的时空里的一切都留下了痕迹,或者冰封,或者沙存,或者掩藏。现代考古学为发掘、追寻、印证,解读人类文明提供了有力物证,比起文字来,它更可以成为信史。当然,在文字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它是人类成长,进化,文明创造和演进的最好的忠实记录员。同时,不断的意外的新的考古发现屡屡出现,一次又一次用丰富精美、神奇瑰丽的出土物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掀起一次次头脑风暴。我们神州大地,这块孕育华夏文明的深厚土壤,考古发现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让子孙后代龙的传人更好地解读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诚所谓天佑中华!

成都金沙遗址一经发现,立即引引海内外广泛关注,共清理出金器、玉器、石器、象牙、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1300余件,数量众多,异常精美。金器中的太阳神鸟金箔饰,金面具,金冠带,玉器中的玉人头像,神面纹青玉琮,石器中的石跪人像,铜器中的青铜人像,青铜鸟等,生动别致的造型,精湛高超的制作工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姿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摘取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桂冠。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初步推断金沙文化遗存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古代蜀人的居住区和墓葬所在地。众多的建筑遗迹和大量出土文物,可知金沙遗址绝非一般的普通遗址,很可能是商周时期古蜀国的一个都邑所在。

古代蜀人的筑城史,大约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殷商时期,古蜀国已非常繁荣,在三星堆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创造了灿烂的特色鲜明的青铜文化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示了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内涵,印证了文献古籍的记载,说明岷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北距三星堆38公里的金沙,承接三星堆中的鱼凫、杜宇古蜀王国,成为鳖灵起始的开明王朝古蜀国的都邑,开启了古蜀王朝在成都地区建都立国的先声。最早在金沙遗址栖息活动的先民,可能是古代蜀人的一个氏族,不一定是在三星堆毁弃之后才迁徙而来,随着它的日益强盛取三星堆文明而代之以金沙文明。

 

太阳神鸟从天空飞过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太阳神鸟金箔饰雕像正反两面

金沙遗址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都展示出非凡的神奇魅力,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太阳神鸟金箔饰。今天,人们驱车经过成都南延线宏伟的立交桥时,在很远处目光就会被那巨大的金光灿灿的太阳神鸟图案所吸引。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一个考古发现中出土的文物,成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光芒四射的城市标志!200581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从此以后,成都飞出的这只神鸟永久守护着中国的文化遗产。

image021.jpg

image023.jpg

image025.jpg

太阳神鸟金箔饰,实际上相当小巧,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外径为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4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逆向飞行的神鸟,引颈伸腿,展翅飞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整个图案都充满了动感,好似一个神奇的漩涡,又好像是旋转的云气或空中光芒四射的太神,神鸟驮日翱翔宇宙。

image027.jpg

在人类由洪荒迈向文明的过程中,太阳崇拜对整个历史文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西方古希腊神话中有太阳神阿波罗,东方的十日神话传说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极的神树扶桑由东向西飞翔,晚上落在若木神树上。

太阳神鸟金饰中的鸟儿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20051012日至1017日,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向浩渺宇宙捎去来自中华的问候,在茫茫的太虚中向着时空的更深处飞翔。

与太阳神鸟金饰相似,在金沙遗址,同时出土了一件青铜三鸟纹有领壁形器,这件青铜三鸟纹不仅与太阳神鸟尺寸大小相近,而且在图像纹饰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上也异曲同工。有领璧形器整体为圆形,中央是圆孔,圆孔周围是凸起的高领。器物边轮两面均铸刻有相同的飞鸟图案,其图像纹饰以边轮外廓的两圈旋纹为边栏,围绕圆孔布列着3只首尾相接展翅飞翔的神鸟。全部图像都采用阴线刻画,手法简练,线条流畅。形态上,3只神鸟与太阳神鸟金箔饰一样,同样为鸟颈向前,鸟腿后伸,作腾空飞翔之状。同时还细致地刻画了飞鸟的鈎喙圆眼、华丽的长冠和飘逸的羽尾,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圆孔象征太阳, 3只神鸟同样是驮负着太阳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青铜三鸟纹别出心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以及融化在器物图像中的自由奔放的情感和浪漫瑰丽的精神,与太阳神鸟金箔饰一样,都体现了古代蜀人的崇鸟观念和太阳崇拜信仰。那绝妙的图像纹饰,都堪称是太阳神鸟的千古绝唱,体现了古蜀时代的最高精神崇尚,是古代蜀人心目中的神圣象征。

image029.jpg

image031.jpg

青铜三鸟纹有领形璧


异彩纷呈的石雕

金沙遗址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其中的石雕人像及石虎堪称杰作,先来看石雕人像。

金沙出土的石质人物雕像有12件,采用坚石雕琢而成的这些石人均为跪坐造型,形态无一例外皆为裸体,跪姿一律是双膝着地,臂部端坐于脚跟之上,赤足不穿鞋袜。这种一丝不挂的形体,大胆而又坦荡,在我国中原石像雕刻史上十分罕见。

image033.jpg

image035.jpg

image037.jpg

image039.jpg

金沙石人像

石像人物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像打开的一本书,又像是顶着一片瓦。两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双手被绳索反缚。人物平胸圆肩,身体微前倾,面部表情作惊讶状,一副承受痛苦的样子。人物眼、口及顶部发式均以阴线刻划,部分位置施以彩绘,人物左右眼不完全对称,耳垂双面钻孔,左耳孔穿通,右耳孔未穿,左耳垂残缺。由于石质风化,人像自颈到腰部、下腹及后背部有多条裂纹。其身份、性质较为特殊。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都曾有过发现。金沙跪坐石人像嘴唇及耳朵等处涂抹有朱砂痕迹,显然与祭祀有关。这些石像均出土于遗址的祭祀区内,有的与石蛇摆放在一起,有的置于玉璋之上,有的跪于石虎之前,有的旁边还伴存着石璧、铜器、陶器等,说明古蜀王国中一些较大的氏族或部族为了某种祭祀目的而特意雕制。

有学者认为跪坐石人像可能象征着古蜀社会的巫师形象,是当时举行祈雨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因气候多变,商王朝统治者经常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都平原此时亦是灾害频繁,经常发生大旱和洪水泛滥。金沙遗址古蜀族雕刻的这些具有丰富象征含义的石像,在造型上“剪其发”“磨其手”,并具有“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的寓意。因此,它在祭祀活动中,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蜀人心目中可能是备受尊崇、身份特殊的偶像。

金沙大量的珍贵文物中包括多件石虎,造型逼真,形神兼备,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这些石虎皆由整块石头打制成初形后精心磨制而成,采用圆雕技艺,将虎伏卧于地的姿势和张口怒吼的威猛之态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制作者还在这些石虎的眼睛、耳朵和虎口处涂抹了朱砂,说明与祭祀活动有关,同时也表示古代蜀人对虎特别敬畏和崇尚。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崇虎的观念习俗,流行地域相当广泛,西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一些古老的部族尤其强烈,出土的实物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虎崇拜对西南诸族乃至整个华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仍存于彝族,纳西族,白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中。

image041.jpg

image043.jpg

image045.jpg

image047.jpg

金沙石虎

            

东方美术史上的杰作青铜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之所以震惊世人,很大程度上源于她那无与伦比精美奇幻的青铜雕像群,夸张的造型,奇异的纵目,巨大的体积,神秘的面容,显示出超凡的魅力,成为东方美术史上的杰作。金沙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青铜雕像,有470多件,占出土总文物的三分之一强。与三星堆不同的是,金沙的青铜人物造型很少,只有几件,与三星堆千姿百态的人物雕像形成鲜明差异,而且金沙的青铜器体积均十分小巧。

青铜人像虽然不多,但同样十分精美,且有着金沙自己的特色 。下图中的小型青铜立人像,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体态矮小,大眼圆睁,嘴如梭形,微微张开,脑后拖着三股一体的长辫子,头戴圆涡形冠,服饰为单层中长服,腰间系带,斜插一物,手腕间戴有腕饰,脚下有一插件。

这件小立人双手的姿势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很像,但头部冠饰却十分特别,是一顶诡异飘逸的冠帽,与太阳神鸟的旋转芒的形状和组成方式一模一样,只不过太阳神鸟是12道,青铜小立人是13道,都是等距离分布,形似略呈弯曲状的象牙,组合在一起如同神奇的漩涡,洋溢着夸张而强烈的动感,使人联想到光芒四射的太阳。

image049.jpg

image051.jpg

image053.jpg

金沙青铜立人像

金沙出土的这件立人像,无疑表示着对太阳的崇拜与祈祷,说明氏族部落首领和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光明者,承担着祭祀太阳,祈祷丰年的职责,也可能被视作太阳神的代表,起着沟通人神的作用。

image056.jpg

金沙鸟型青铜器

古文献中记载有周成王大会诸侯时,蜀王向周王朝进贡一只花纹美丽的鸟,可见古蜀人还把鸟作为进贡和交往的信使。

image058.jpg

金沙人形青铜器

人形器的颈部与小腿处各对称有两小圆孔,似为铆接固定或悬挂之用。此类器物在古蜀文化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有人戏言他穿着世界上最早的三角裤。

image059.jpg

金沙青铜虎

铜虎出土时伴随出了大量的绿松石片,因此推测它可能与三星堆铜虎一样在器身凹槽上镶嵌绿松石片作为装饰。

 

魅力永恒的古蜀文明

金沙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1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image061.jpg

image063.jpg 

image064.jpg

金沙出土的象牙

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物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已清理出土的1吨左右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沙出土的玉琮

出土玉器更多留下了中原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痕迹。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称,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良渚文化的器物通过长江传到蜀地,证明成都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已非常频繁。

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再次证明了中华古文明的多元一体论,各区域的文化都是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

金面具、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

这些沉睡了3000年的文物为我们揭开了商代晚期至西周的古蜀国秘密,金沙遗址成为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4个不同阶段。已有的发现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的秦国灭掉了开明王朝的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设蜀侯国,后改为蜀郡,从此蜀江水碧蜀山青,蜀人朝朝暮暮情,古蜀文明终于汇入浩浩荡荡的中华文明的大河,穿山越岭,奔腾不息,共同滋养着太阳神鸟始飞的东方大地。

image076.jpg

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开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东距成都市中心约5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5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朋友们可以亲自前往,一探古蜀的似海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