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说到诗歌,我们就会想到伟大的唐朝,诞生了中华文化史上最美好的诗歌文化,诗也成为有唐一朝的艺术代表。
如果让你推举出唐代成就最大的三位诗人,可能你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位唐代诗人,却在中华文化史上不输任何一位诗者,因为文无第一,各种文艺流派和风格无法像体育竞技比赛一样排出个第一第二来,每一种都有它独自的魅力和美,所以,每位诗人也因为他的个性和特征成为独一无二的美的创造者。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诗人——王维。
为什么介绍王维呢?因为4月份的清明小假期,我去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买回一摞书,其中一本,就是王维传记《人间最美是清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完全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杜甫一样“漫卷诗书喜欲狂”!
买书读书像一日三餐一样是我生活中普通而又平常的事情,什么原因导致我失态地“喜欲狂”呢?因为王维。并不是王维的诗好让我发狂,而是史书上王维个人的资料介绍太少,少到想了解他的生平时竟发现是那样神秘而不可解!只知道他29岁结婚,30岁时妻子去世,史料上有一则极简短的记载: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档、茶臼、经案、绳床。退朝下班之后,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旧唐书》)。王维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且仪表堂堂,玉树临风,时人称之为“仙郎”, “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才貌双全的王维,30岁妻子去世后,找上门提亲的人,一定踏破了门槛。而且唐代是个开放的朝代,结婚离婚,甚至有情人都不算什么事,然而他终身未续弦,为什么呢?在诵经之时,会不会默念他的爱妻呢?让人费解的是,至今没有发现王维悲悼妻子的任何诗句,是失传了呢?还是压根没写?
有人说,王维妻子一定是优雅美丽到极致的女子,无人可以代替。如果真是这样,多情的王维一定会在他传世400多首诗中提到妻子,王维虽然信佛,但同样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不然写不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多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的深情之作。可偏偏这样多情的王维,没有片言只语提到过妻子,而是丧妻后生活起居简单到极致地孤居30年!难道是最爱的人去了,从此将心门紧锁?“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如果是真的,这样的痴情也太少见了。要知道,他是生活在最开放最包容的唐代的顶尖美男子和大诗人啊!而且,因为他的孤居,他也没有子女后代,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太罕见了。
带着这样的不解和困惑,我一看到王维的传记书,想到里面一定会有他的家庭生活介绍,加上作者又是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写作太度十分严谨,所以兴奋地买下来,迫不及待期望解开心中的迷惑。书中有没有答案呢?我们在欣赏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时来共同看一看。
先来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毕宝魁,1952年3月出生,1980年毕业于铁岭师专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唐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论语精评真解》、《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东北古代文学概览》、《移祚兵枭——朱温》、《新注花间集》、《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等。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其著作22本,美国哈佛大学东方学院燕京图书馆收藏其著作11本。
毕宝魁与妻子尹博
毕宝魁在书的前言中这样写王维,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当杜甫还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的时候,王维已是名噪京华的大才子。他少年高弟,开元九年即721年一举夺魁,成为新料状元。他诗画兼长,精通音律,又通佛理,将画风、乐律、禅理浑化无迹地融入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一种雍容平和,清新自然,华贵高雅,意境完整的崭新的诗风。他将晋宋以来分流发展的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合流,兼擅陶谢之长,与孟浩然共同创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的诗中具有令人心境平和,万念俱消,可与宇宙意识相通的艺术感染力,被后世奉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光照寰宇,泽被万世。
毕先生对王维如此之高的评价,我完全同意,因为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之高,实在是可以比肩李白杜甫。读他的诗,完全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林黛玉之口评论王维,薛宝钗的丫鬟香菱想要学诗,甚是清高的林黛玉很有兴致当老师。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看,曹雪芹竟把王维排在了李白杜甫的前面!
这么好的王维,就让我们随本书走进他吧,那里面是诗,是画,是禅,是理,是音乐,是松林中的清风明月,是山涧里的花开花落。
五彩缤纷的长安
王维,按本书的说法是公元699年出生于山西祁县,学界还有一种说法是701年出生,大诗人李白也是这一年出生,而且考证出王维和李白的生日完全相同,是同一天出生!
公元701年2月28日,同年同月同日生!
我情愿相信后一种说法,我想那一天大唐的天空一定有着非常神奇迷幻的美丽,因为诗仙和诗佛同时降临人间,完全可以称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奇迹时刻!我忽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汉语词汇来形容这一天了,只觉得不可思议的神奇!
还有一点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个在诗歌领域的绝顶高手,竟然终生不曾相见,未曾有过任何交集!要知道,他们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都有无数的崇拜者。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比如王昌龄,孟浩然,杜甫等等,有无数次可以相逢交际的场合!在唐朝,甚至就是陌生人,都可以凭仰慕和喜欢而直接去拜访对方。但是,诗仙和诗佛同在长安城,同在唐玄宗、杨玉环和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身边,却没有任何交集!
为什么会这样啊?纵使相逢应不识,事实就是这样。
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李白和王维的性格差别比较大。李白,狂放不羁,潇洒而不受世俗约束。从他的诗歌、行为、言辞中,你所感受到的,是豪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甚至是童稚的天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率性的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着他的诗,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得开阔了,那是一种洒脱的解脱。 王维则是雅的极致,是那种唯艺术的纯粹的雅,他的行为,他的诗歌,让你感受到的,是平和的唯美。他的诗中也会有豪气干云的时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也会有不平则鸣——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也会有雄浑的气魄——风劲角弓鸣;也会有自负——今生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但是,无论哪一种,你都不会从王维的诗中找到那种“金刚怒目”似的东西,即便是不平,也表现得那么温和。或许,正因如此,他们俩人,或者说,他们所代表的两类人,因为性格不同才不会走到一起。
我们还是遵从本书作者的叙述,王维出生在祁县,从小与弟弟王缙一起读书学习,王维的父亲王处廉任汾州司马,母亲崔氏出生于博陵崔家,属于当时的高姓大族,本人书法绘画都很棒。王维的爷爷王胄是大音乐家,在世时任朝廷的协律郎,所以,王维出生在这样的文艺气氛浓郁的书香门第世家,对他后来诗书画乐至臻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707年,王维9岁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舅父把他们一家接到了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在蒲州生活的这5年,王维非常勤奋,诸子百家,左史庄骚,无所不通,知识相当广博,且书画俱佳,音乐精妙,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了。公元713年,王维15岁,这一年,他经潼关,过骊山,进入长安游历,创作了《过始皇墓》,并开始拜谒长安岐王府。17岁时,滞留长安的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创作了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西王维纪念雕像
朋友们,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流传太广了,以至于后世的每位中华儿女,稍微受过教育都会吟颂。而创作它的王维,时年仅仅17岁!少年天才,真是天才!
因为创作了优秀的诗篇,王维再去岐王府拜谒受到礼遇。岐王李范,是当朝皇帝李隆基的四弟,好文学,工书法,喜交骚人墨客,与当时的一些名诗人都有唱和,对才艺俱佳的王维非常喜欢,也极力进行宣扬,以至“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在岐王的推荐下,王维进入了玄宗亲妹妹玉真公主府中,并且以一曲自度琵琶《郁轮袍》引起公主的喜爱,公主向当年负责京兆地区乡试的主考官推荐王维。719年,21岁的王维参加京兆府乡试,成为第一名的解元。
从此,王维的诗名更响,成了一时的新闻人物。721年春,23岁的王维进士及第,并考取了状元,成为誉满天下的名人。而此时,李白尚在四川,杜甫更是默默无闻。1个月后,王维被授予太乐丞的官职。王维在长安城买了房子,与弟弟王缙搬了进去。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王维23岁一举中第,又是状元,春风得意,荣耀之极。但是,这一年秋天,由于在岐王府作客时,观看了岐王点名表演的黄狮子舞,犯了僭越之罪,因为这种黄狮子舞是专门给皇帝看的,只有皇帝在场或者得到皇帝批准才能表演,作为王爷的岐王是没有资格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观看的,王维也因此被贬出京师,到2000里地以外的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正九品下管理仓库的小官。
此次被贬,使王维用冷静而理智的眼光来看宦海风云,并开始用禅宗无可无不可的思想来寻求解脱。726年,28岁的王维自动去职离开济州。
5年时光空掷,王维百感交集: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王维回到长安家中,此时弟弟王缙考中“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等待做官。王维闲来无事,到附近韩家酒店喝酒,认识了韩家老板的侄子小儿韩干,韩干喜欢画画儿,王维画艺精湛,收韩干为徒,教授画画,得到王维资助的韩干后来成为一代画家,尤以画马著称。
韩干传世名画《照夜白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9岁的王维结婚了,婚后在卫县淇上居住,妻子是什么人,正史异史均无记载。书中毕宝魁设计了一个从小与王维两小无猜的女孩子小红,长大后几经离乱,终于与王维相逢,结为夫妇。此时的王维生活十分幸福。
王维作诗《淇上田园即事》描写了人的心灵与宇宙万物的沟通与冥合。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万物各有所归,谁也不妨碍谁,谁也不威胁谁,各自按其本来的生活习性生活着。
728年,王维30岁,妻子死亡,秋天时王维回到长安,从此“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王维的母亲信佛,对儿子青年丧妻劝以习学《维摩诘经》解脱,从此王维字称摩诘。729年,王维在长安城“大荐福寺”正式拜师,成为在家修行的禅宗弟子。同时,时任丞相张说举荐王维任秘书监校书郎,成为张九龄的下属,在长安,王维与孟浩然相交,成为知己朋友。“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虽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这样歌颂他们的友谊。
730年,张说去世,张九齡也因母亲去世在家丁忧。王维见赏识自己的上级不在朝中,于是辞职另谋出路。他开始游览华山,终南山,赴巴蜀远游。一路上写诗作画,十分惬意。途经襄阳时,见到阔别1年多的好友孟浩然,欣然为孟浩然作画,然后乘兴去吴越一游,年末回到长安,后又来到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太行山尽头的一处摩崖出资造了一尊阿弥陀像。“弟子王维敬造阿弥陀像一躯,早宿诚也”。我们的诗佛王维就是这样虔诚地皈依在佛门之下。734年,王维游东都洛阳,隐居嵩山,写下了优美的诗篇《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35年3月王维由张九齡推荐出任右拾遗,赴洛阳任职。736年10月,38岁的王维来到西京长安,仍任右拾遗。11月,张九齡罢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独掌大权,大唐转向黑暗,王维在政治上开始消沉,期间,他结识了20岁的裴迪,成为知己朋友。737年秋天,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代表朝廷对战胜吐蕃的将士们进行宣慰嘉奖。在原州萧关(今宁夏固原)写下了千古名篇《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千百年来受到无数人的喜爱,成为我国边塞诗歌中的典范之作,曹雪芹《红楼梦》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诗的好处,口里说不出,满心竟欢喜,这就是艺术带来的享受,王维就这样将他的诗歌以无限的穿透力,穿过时间,越过空间,给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艺术不朽,王维足担当。
宁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雕像
山色有无中
740年5月,王维敬重的张九龄去世。王维迁任殿中恃御史,秋天,从长安出发去桂州“知南选”,这是唐朝选官制度的一项内容,在岭南的桂州治所,临时铨选官员。岭南及周边等地官员均来此听候调遣,4年一次,谓之“南选”。途中于临湍驿相会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南禅宗荷泽宗的创始人神会,应神会之请为六祖慧能撰写碑文。经过襄阳时,在襄阳剌史和属官的陪同下泛舟汉水之上,写下了《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王维的作品在苏轼口中获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誉,此诗可以为证。
在襄阳,王维再访孟浩然,却得知朋友已然辞世,王维含泪写下《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襄阳刺史在刺史亭摆宴为王维饯行时,请王维为孟浩然画像,王维从命,为纪念此事,襄阳刺史亭更名为“浩然亭”,后改称“孟亭”。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为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创新,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精炼优美、风格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它们成为中国诗歌中的瑰宝。
741年4月,王维返回长安,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怠慢朝政,王维的心凉了,完成了神会的嘱托《能禅师碑》后,在终南山买了房子,与好朋友崔兴宗和裴迪一起开始隐居。
在终南山脚下的别业,王维抱着无求乃乐,得失随缘的心态,该上朝就上朝,无事就到终南别业里隐居。《终南别业》、《过香积寺》就写于此时。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些诗写得行云流水,轻松流畅,悠然自得,充满天机禅趣,给人无限的审美享受。直至今日,西安香积寺中还有王维《过香积寺》的碑文,真是诗以寺生,寺以诗美。
西安香积寺
743年,45岁的王维卖掉终南别业,在蓝田辋川购买原宋之问别业,将家安在了辋川孟城口,裴迪和崔兴宗也卖掉终南别业,随王维一起在辋川置业,比邻而居。王维把母亲接来同住,从此,正式开始在辋川隐居的生活。在这里,王维与裴迪相互唱和,各作诗20首,共40首,结成《辋川集》。
在辋川,王维除了上朝,尽职工作,分外的事概不过问。或独行,或与裴迪同行,登华子冈,泛舟欹湖。王维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作诗上,他要在宇宙的和谐宁静中追求心理的平静,使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运转统一起来,获得超越自我的审美感受。这里的山山水水,人物鸟兽都进入了王维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的精典之作。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745年,天宝四年,47岁的王维迁任侍御史,并出使榆林、新泰二郡,巡视察看边事。出发前,王维相遇出使安西都护府的兵部官员元二,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前无故人。
因为首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故又称之为“渭城曲”,又因为后三句都唱两遍,因此又叫《阳关三叠》。
相聚,分离,送别,这些最常见的人生状态,经过王维的笔,成为拨动每位中国人心弦的歌,唱响在年年青青柳色中。
百官何日再朝天
750年,王维的母亲去世,他为母守丧3年,到752年,54岁的王维丁忧结束,升吏部郎中,后又升任门下省给事中。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11月,一场席卷整个唐朝,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如洪水猛兽般势不可挡,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占领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东都洛阳沦陷。中原震荡,全国震动。756年6月12日,玄宗逃出长安,14日发生马嵬坡兵变,此时的王维仍在长安任给事中,长安失守时王维等诸多朝廷官员被皇帝抛弃,被叛军围困。叛军到处捕捉朝官,王维吞下药物使嗓子失声,换上平民装束,混在逃难的百姓中想逃出长安,不想在关卡被降贼认出,由于王维坚持不降,被押赴洛阳,关进菩提寺狱中。
3个月过后,王维的好友裴迪几经找寻,终于找到了他,把外面的时局一一相告,玄宗安全到达成都,太子李亨继位,正在组织军队和叛军作战。王维老泪纵横,用沙哑的声音吟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出菩提寺后,裴迪把王维作的这首《凝碧池》诗到处宣传,逢人就讲,并写出来,抄了很多份,分发给熟人和朋友,有的乐工还将其谱入曲子传唱。裴迪与王维的情义十分深厚,厚到有人揣测二人可能有断袖之嫌,因为王维一首诗也没给妻子写过,却为裴迪写了好多首诗,特别是《赠裴迪》,看出他对裴迪真是情浓如蜜: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加上裴迪冒着生命危险于安禄山伪朝营救王维,所以有人认为他俩像汉哀帝和董贤一样。不管怎样,王维和裴迪称得上生死之交。名满天下的王维等一批大唐官员,安禄山并有杀掉他们,而是形同软禁,甚至列入安禄山任命的伪朝官员名单,王维仍是“给事中”之职。
757年9月,唐军收复长安,10月收复洛阳。连同王维在内的300多名“伪官”素服悲泣请罪,由于王维《凝碧池》诗中“百官何日再朝天”的心愿,肃宗李亨深为感动,由于弟弟王缙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陷贼受伪职的兄长王维赎罪,皇帝对王维免于处分,又安排为“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衔,
758年,结束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在3月18日含元殿召见文武百官和各外国使臣。大乱初平,人心思安,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兴的希望。改任中书舍人的王维,与任拾遗的杜甫、岑参和贾至一起创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其中王维创作《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成为最能反映大唐盛世的代表作,说到唐朝,说到它的强大和富足,什么样的语言也比不过这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荣耀属于大唐,属于王维。
盛唐那一颗明亮的星
唐肃宗崇信佛教,王维在肃宗朝成为尚书右丞有职有权的高官,为帮助肃宗祈佛。为纪念自己的亡母,王维献出自己的辋川别业,施庄为寺,并请让出自己的职分田,以全部收成的粮谷煮粥施舍。
此后,王维在长安家中每日招待僧人,吃斋念佛,谈禅宗,说玄理,以此消磨时光。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维在家中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弟弟王缙把他安葬在辋川别业清源寺西母亲崔氏身旁,永相守候。
盛唐诗坛的星空,升起了第一颗明亮的星。1年后,李白去世,9年后,杜甫去世,从此天上闪烁着三颗最明亮的星。被后人称为诗仙、诗佛、诗圣,天才、人才、地才的三大诗人鼎足而立,辉映着永久的时空。
王维诗书画乐四绝,堪称全才,当然,最受人们喜爱的是他的诗歌。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千古的佳篇。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着色取势,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绘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可见王维能够驾驭各类题材,且全是巅峰之作。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并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钱锺书先生更是把他推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的音乐才能同代诗人中无出其右者,他赖以被玉真公主赏识也是因为杰出的琵琶演奏才能,弹琴复长啸是这位大才子的日常生活。
王维画伏生授经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
王维辋川图 日本圣福寺藏
王维雪溪图 宋徽宗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西安蓝田市辋川镇飞云山上的鹿苑寺,就是王维辋川别业故址,王维祠、王维墓均不见了踪影,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文革”中被毁。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当年建设中的短视行为给蓝田的文物旅游资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缺憾。现在王维在辋川留下的唯一遗迹就是其手植的银杏树,据《蓝田县志》载,“文杏馆遗址在寺门东,今有银杏一株,相传摩诘手植。”
蓝田县辋川镇王维手植银杏树
蓝田县辋川镇王维像
陕西蓝田王维衣冠冢
王维绝美的诗歌,美到让人沉醉。今天,在西安蓝田县王维住过的辋川,竖立王维的雕像,把王维当年亲手种植的银杏树圈围保护,管护王维的衣冠冢,纪念这位带给辋川丰厚文化遗产的伟大诗人。王维留在辋川的诗,融进这里的青山绿水,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就并传扬着王维的辋川和辋川的王维。
王维是我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人物,他的诗歌云水无心,物我两忘,达到了一种只能意会,妙不可言的最高境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正是这样的自然之眼和赤子之心,使王维达到了至真的无可无不可生死有无中的人生高度。中华诗坛有王维,王维诗歌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