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西方进入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潮遍及欧洲,人们在这个时期开始脱离神权的束缚,开始发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秀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响彻全球500年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台词,是莎士比亚借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表达了对人的赞美。而在此时,与西方遥相呼应,在古老的东方,在中国一个叫大明的朝代,同样有一位戏剧家,通过他的戏剧,也发出了对人的肯定和赞美!尊重个体的人存在的权利,赞美人本身对真情对自由的追求,高扬起情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生命旗帜!
他就是我们今天谈艺录的主人公——汤显祖。
2016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汤显祖三大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活动。大家对莎士比亚及塞万提斯的熟悉程度应该不比汤显祖低,因为前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风行全球,广为人们熟知。尤其是莎士比亚,这位全球共享的大文豪,他的戏剧长年在世界各地畅演不衰,他塑造的典型人物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朱丽叶等,人们耳熟能详到完全可以张口即来。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但是汤显祖,作为我们本土的戏剧大师,熟悉他的人应该不如熟悉莎士比亚的多。一方面因为他创作的戏剧文学作品“临川四梦”今天读它们的人较少,一方面也由于昆曲等戏剧表演艺术出现了小众的趋势,有限的传播手段使它渐渐远离了普通大众,也渐渐埋没了汤显祖这位大师。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有梦境,故有“临川四梦”之说。
汤显祖塑像
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文化名人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重拾汤显祖,再看《牡丹亭》。
今年10月份,我买到龚重谟先生的作品《汤显祖大传》,又细细读了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结合我的感受来和朋友们谈一谈汤显祖和他的人间绝唱。
龚重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和它的作者龚重谟,龚重谟出生于1946年,与汤显祖是跨越时空的江西临川同乡。龚重谟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任职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图书馆,住在汤显祖曾经居住过的玉茗堂遗址上所建的小楼,因而与汤显祖有着不浅的渊缘。后来,上级主管部门抽调他去写作有关汤显祖生平的专著《汤显祖传》,从此把他引到了汤显祖研究的学术道路上。
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筹备建省,十万人才下海南,龚重谟也是其中一员,曾先后担任文体厅干部,从事政策法规研究,后担任海南省琼剧院副院长一年多,期间对“汤学”研究封笔12年。
2000年,龚重谟受邀参加由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剧协、中国戏曲学院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感受到汤显祖戏剧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并从中受到鼓励。返回海南之后,龚重谟重拾“汤学”研究。
从1978年在江西出版社的《农村文化》中发表《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至今,30多年来,龚重谟始终牵挂着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汤显祖,他还不断收集与汤显祖有关的各类文史资料,通过“啃读”汤显祖的诗文原著,关注海内外“汤学”研究动态、做文摘卡片等方式,最终,花费3年时光,写成了《汤显祖大传》。30万言的《汤显祖大传》,一共六卷28章:卷一少善属文;卷二京试挫折;卷三宦海沉浮;卷四寄情词曲;卷五蹭蹬穷考;卷六玉茗留芳;并有汤显祖年谱新编和附录。
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本《汤显祖大传》。
少善属文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出生于1550年,1616年逝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临川
临川虽然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小城,但是文化含量方面却是中国众多城市中毫不逊色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此地素有“才子之地,文化之邦”之称,出生过王安石,晏殊,晏几道,曾巩等杰出历史文化名人。王安石,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中国著名改革家在变革科举制度的同时,创立了科举取士的标准化文体——制义,即八股文,从这一层面来说临川可以说是八股文化的发祥地。自宋至清,临川八股文高手如林,金榜题名者全国居冠。汤显祖本人被尊为明代八大举业家之一,出自文化世家,到高祖辈时家有藏书达四万余卷,祖及父辈皆是饱学之士。这个诗礼之家同时又是戏曲爱好之家,祖父、伯父、父亲都有弹琴拍曲的爱好,汤显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接受戏曲生活的熏陶,成为他戏曲创作的启蒙。
汤显祖3岁时聪明才智就为乡邻赏识,称为神童,从13岁到20岁,师从名师徐良傅和理学大师罗汝芳,后者坚持真理急人之难的行径对汤显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1570年,21岁的汤显祖参加乡试,以全省第八名中举。此时的汤显祖才名到处传扬,海内人都以能见到汤显祖为荣。
“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
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
历落在世事,慷慨趋王术。”
踌躇满志的汤显祖,锦绣前程似乎探手可得。
京试受挫
中了举人的汤显祖,认为自己会像王安石一样在政界大干一番事业,然而进京会试后却名落孙山,首次失利。三年之后的1574年,二次进京参加会试,又一次落榜。二次会试失利后,汤显祖去了南京国子监游学。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参加会试,因为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延揽而再次落第。1580年,汤显祖四次赴京会试,仍然拒绝了张居正的示好。“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并毅然不参加这科考试,离开北京再次到南京国子监读书。
四次落第,汤显祖受到极大打击。回乡后的汤显祖失意彷徨中著书写诗,思想,生活和性情上的矛盾困扰着他。即想积极用世,在仕途上大显身手,又看不惯达官贵人,拒绝权要拉拢。此时的文坛弥漫着“文必盛唐”的复古之风,汤显祖不满意这种风气,另辟蹊径,试图从探索六朝遗风中闯出自己的诗文新路,并于此时创作了讽刺张居正的戏曲《紫萧记》,把自己与朋友们冶游放荡,在男女情色与游侠中消磨时光等生活也写进剧中。《紫萧记》中的李十郎说出了“既生人世,谁能无情”,肯定了“情”的存在,通过两情相悦的描写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初露汤显祖以情写戏,以戏抒情之端倪。
临川四梦的基调和特色从《紫萧记》中雏形显现。
中三甲进士
1583年,汤显祖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而张居正已于一年前去世,汤显祖中三甲第211名,赐同进士出身,并留京观政礼部。此时,他的原配夫人吴氏去年去世,汤显祖在京城新娶了一位14岁少女傅氏,过起了“归家少妇迎门问,妆阁帘闲燕可飞”的甜蜜生活。
1584年,汤显祖带新婚燕尔的傅氏夫人赴南京礼部太常寺任博士,生活闲适。留都文人荟萃,弥漫着复古与反复古的两种思潮,汤显祖不久就和复古主义后七子头领王世贞对着干起来了。前后七子极力推崇先秦西汉散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汤显祖不以为然,不为复古派文学主张所局限,写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从六朝文学和汉魏《文选》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独辟蹊闯出自己创新之路。汤显祖公开站出来,声称明代文学应以宋濂为宗,李梦阳以下至王世贞都是一纸假文,说他们“画虎不成反类犬”。汤显祖还讥讽那些拟古派成员都是些知古不知今,知彼不知己的“拘儒先生”,他们只知步法秦汉,仿效盛唐,步趋形似,没有一点灵气,只有泥守,没有创新,在绳墨之间混来混去。
汤显祖提倡文章要有“生气”,“灵气”,在南京将《紫萧记》修改为《紫钗记》,集中笔力描叙两位男女主角为爱情不畏强权的坚贞美好情操,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思想,在此初步得以体现。
贬谪徐闻 情治遂昌
1591年,汤显祖被贬为徐闻典史,徐闻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汤显祖结束了8年的南京留都官府生涯,来到海南。途经南安城时,听说了《杜丽娘慕色还魂记》话本发源于此的传说,于他后来创作《牡丹亭》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海南期间,汤显祖还到过澳门,《牡丹亭》中的第6、21、22出故事发生地都安排在了澳门,无意中使之成为澳门文学和记载澳门中西交往的最早文献。汤显祖在徐闻供职时间大约一年两个月,期间还主张修建贵生书院,提倡文教。汤显祖劝世人惜生,贵生,尊生,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个体人存在的权利和意志的表达,饮食男女,七情六欲就是人的本性,天性,就是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权利和意志的诉求。
贵生书院
汤显祖对“情”的肯定也成了他的施政纲领,离开海南后,汤显祖来到浙江遂昌任知县,如何治理一个小县,把它治理成什么样的一个县,汤显祖决定为情呼唤,以情施政,一切以情来决定人的取舍,把遂昌建成“赋成而讼希”的“有情之天下”的实验地。任期两年中,汤显祖一手抓文教建设,一手抓农耕生产,还抓地方武装的训练。《牡丹亭》第8出“劝农”写南安太守杜宝春天时下乡“班春劝农”即是汤显祖自己在遂昌的亲身经历。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
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牡丹亭》中所展示的这一政清人和升平景象,正是汤显祖殚精竭虑把遂昌建成“有情之天下”的理想图景。
汤显祖治理遂昌两年有余,此时的万历皇帝直接派太监到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使,一旦认为地下有矿苗,地上的房屋就要全部拆除,强掠民财,成为明代一大恶政,汤显祖不愿让自己苦心经营的“有情天下”被无情的“搜山使者”所践踏,这个知县他无法再干下去,“乡心早已到柴桑”,他只有弃官归隐。
汤显祖走了,带着深深地感叹和太多的无奈回到了故乡临川。遂昌人感念汤显祖,表彰他的政绩,立他牌位入祀于遂昌名宦祠。 1712年,该县建遗爱祠,把汤显祖肖像与牌位归位一体,此祠是最早的汤显祖纪念馆,自建祠至民国前,历任县官每逢春分秋分两祭祀日亲率僚属及全县学生同社会名流到遗爱祠顶礼瞻拜,成为遂昌一大习俗。被尊为汤公的汤显祖,受到遂昌百姓的深切怀念。
遂昌汤显祖遗爱祠
寄情词曲
1598年3月,汤显祖弃官归家,在临川建立沙井新居,取玉茗堂之名,秋天,传奇剧《牡丹亭》定稿,汤显祖将此剧进行排练,用清唱或片断的演出来庆贺自己的五十大寿。
《牡丹亭》是一个掀翻情窟的故事,共55出。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牡丹亭》公开打出“情”的大旗,用戏曲塑造的“情之至”人物形象,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堪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情至上”的宣言,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牡丹亭》问世后,立即家传户诵,在广大社会民众中产生强烈反响,竟出现了痴情女子读此曲致死的现象。汤显祖作诗自责:
“何自为情死,悲伤自有神。
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啊,天下有心人!正是因为有心,有情,才是人的生活!这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明朝无异于发出了人之为人皆因有情的最强音
本书的一点小遗憾
1616年7月29日,67岁的汤显祖在沙井新居玉茗堂去世,结束了这位晚明政治家、情的哲人、世界文化巨人的一生。
抚州汤显祖之墓
汤显祖作为与西方莎士比亚齐肩的世界一流剧作家,龚重谟的《汤显祖大传》详细介绍了汤显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不只是戏曲“临川四梦”,他在政治、哲学、历史、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书中可以看到龚重谟对这位同乡先贤的景慕,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书中对张居正,这位明朝的改革家,欲延揽汤显祖之事而极尽贬低之意,完全把张居正写成一个奸臣形象,令我感到有些遗憾。
张居正任宰相时实行的“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 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对当时的大明王朝富甲天下起重大作用。纵观中国整个2000多年封建王朝,像张居正这样有作为的宰相并不算多。其实明朝由盛转衰正是张居正死后的万历十五(1587)年,当朝万历皇帝全盘否定了张居正的改革,而开回了历史的倒车。
作为一名写作者,对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采取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似乎有些不妥,读起来的时候难免感到作者有些意气用事。
汤显祖
另外,汤显祖本人以及《牡丹亭》等作品现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我觉得与他们实际上的历史及现实地位有一定距离,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艺术传播手段的问题。对于《牡丹亭》这本书,我看的时候也被其文字华丽而惊艳,但是,这本书用典太多了,几乎每个句子后面都含有典故,都要看后面的解释才能明白它的最后所指及来历出处,这样的作品,对于它的流播影响太大了,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作为普通读者和观众,看起来太吃力了。像昆曲这么优秀的民族艺术,也因为她的欣赏受众过于窄小而渐趋沉寂,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及临川四梦们的的遗憾。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传承与发扬,还真是一个需要思索的课题。
龚重谟感慨,自《牡丹亭》诞生之时,“汤学”已然存在,如今,较之于当下盛行的“红学”、“钱学”,中国戏剧理论研究的“汤学”遇冷已久。关于“汤学”研究之路,龚重谟坦言,未来将继续完善自己关于汤显祖研究的论文集,并致力于将《汤显祖大传》翻译为外文,让中国戏剧文化精华走向世界。
衷心期待像龚重谟先生这样的努力者,让“汤学”行广宇,千秋薪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