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阳光三农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未来可期——解读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竹泉模式”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07-25 09:30:40  点击:


 竹泉村,闻其名,如临其境。

一片绿竹、一泓清泉、一座古村落,偏居一隅,闹中取静,江南水乡似的景色颠覆了对沂蒙革命老区的传统印象。

一盘石磨、一束纺线、一个老作坊,传承历史,寄托乡愁,古朴至简的韵味体验出桃花源式的田园慢生活。

回眸往昔,昔日的竹泉村人少屋破,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和“空心村”。放眼现在,竹泉村以农旅融合为路径强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让这座曾面临消亡的古村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

市场化运作——

“空心村”蝶变“绿富美”

“甜桃、甜李子,现摘的,便宜卖喽!”如今,每天在竹泉村秀水街上,高寿玉老人都会这样吆喝,而就在街对面,高寿玉老人的弟弟高寿会靠在兄弟俩原来住的老屋的门板上编竹篮。“现在在景区里干活,收入比原来种地强多了。”高寿玉和高寿会说。

景区外,村民李建凤的煎饼摊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卖到景区关门。“十年间家里的收入翻了10倍。”说起这几年越来越好的农家日子,李建凤笑得合不拢嘴。

借助市场化运作,竹泉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多方受益”的开发模式。2009年,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实施老村搬迁,首先出资建起新房,并对旧房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进行补偿,并本着“保护性开发”原则对村内道路、老屋最大限度保持原貌,在此基础上加入旅游元素,使开发后的竹泉村成为“一新一旧”两个区域,旧村嬗变为国家4A级景区,新村供村民居住,实现了景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结合。

“企业+农户”——

家门口实现“赚钱梦”

“90后”小伙子赵春建是土生土长的竹泉村人,前些年一直在济南打工,2012年,他毅然返乡承包了景区附近的一家土菜馆,这几年他的钱包越来越鼓。“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们的致富梦,现在在家门口创业一点不比在外边打工差。”赵春建说。

老家沂水的于秀兰在景区内经营着一家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特色沂蒙婚俗表演每天都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看。“景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于秀兰说。

景区现有员工300余名,其中200多人为当地和周边村民,旺季时还需聘用季节工200多人。景区发展为当地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很多人当起了老板,现在景区内外共有饭店、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土特产销售门店等近200家,日常就可解决一千多人就业,旺季可达5000余人。“竹泉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3万余元,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富裕村。”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军说。

全域化旅游——

永葆乡村振兴生命力

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泉,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竹泉村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优越的环境,如何打造全域化旅游,永葆乡村振兴生命力,是竹泉村面临的一大难题。民宿,恰恰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

住进竹泉村民宿,听着屋旁的小溪流过淙淙的声音,坐在古村小院里,或沏一壶清茶,或捧一本闲书,或邀三五知己畅谈,直到夜色静谧,繁星点点,传来阵阵蛙声,才在轻轻柔柔的夜色中醉了梦乡,使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到高档住宿服务,更能体验“静悟竹影摇曳,隔墙聆听清泉”的优美意境。

竹泉村坚持重点景区、乡村民宿“两条腿”走路,使景区、景点、民宿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圈,形成集群发展的全域旅游体系,打造宜居宜游宜乐的生态大空间,切实做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充满活力的乡村“寻梦之旅”,“竹泉模式”用最生动扎实的实践,打造乡村旅游的“齐鲁样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蝶变升级之路。

 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