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体娱乐

诗性赵又廷:小满未满 寂静生长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05-23 10:50:25  点击:


赵又廷常常想起在南极的日子。暴风雨与风和日丽之间,可能只隔着一杯咖啡的时间。

  那是去年夏天,他正在拍摄电影《南极绝恋》。入夜,上万年的浮冰,发着幽蓝的光,四周静谧得只剩下呼吸声。

  这种刻骨的安静让他时常怀想,尤其今春突然“火”遍海峡两岸之后。

  年初开始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他塑造了师父墨渊和太子夜华两个角色,深入人心。

  春末夏初,北京,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赵又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坦陈心路。

  窗外些许喧嚣,他一如既往的沉静。

  读诗:一场声音、文字、情感的跨界试验

  三月,桃花开得正好。

  赵又廷做了一个诗意的试验:与诗歌艺术平台“为你读诗”合作,录制一部中英双语有声诗歌作品集。

  他和“为你读诗”团队一起,从上千首作品中,逐一甄选出12首诗歌,包括劳伦斯《倾听》等情诗,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等与自然万物对话的作品,以及关于人生的《未选择的路》等。

  这些诗歌被诗歌评论家和翻译家认为“具有呼吸感、经典性,又能和当下产生共鸣”。

  录制当天,他悄悄到了现场。黑色棒球帽、纯棉白T恤、深色牛仔裤、白球鞋,像个邻家少年。

赵又廷录制诗歌。

  1984年出生在台湾的赵又廷,声音不事雕琢,辨识度极高,有着可贵的真诚和深沉的力量。

  配合诗文意境,他调整着朗读的状态,或高亢,或忧伤,或灵动,或温柔,声线里饱含水汽的丰足与润泽,拂了听者满身满脸。

  那些诗的语言,透过他的声音,在属灵的柔风里质朴地盛开,裹挟着大地萌动、万物复苏的鲜活气息。

  遇到喜欢或有疑问的句子,他就停下来,反复回味、斟酌。

  人的声音,是内心能力的外化。负责此次诗歌朗读监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朱卫东也被感动了:“赵又廷对语言非常敏感,在表达上忠诚而干净。”

  把一首诗读美了,打动心灵,需要两个条件:先天嗓音要好,后天修养要好。赵又廷两者兼具。

  他对语言有一种敬畏感,希望自己努力地去忠实还原诗人所要传递的意思。

  除了朗读,赵又廷还翻译了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一本书》,展现了不俗的中英文语感。

赵又廷有声诗歌集宣传画。

  日前,这张名为《在所有的声音中,我倾听你》的有声双语诗歌专辑在“为你读诗”公众微信开设独家预定通道,并将于6月1日上线。

  他写了一封信给听众:“这张包含了12首双语诗歌作品的专辑,不仅是文学的低语,更是我借由诗人们的话语,在季节更迭之中,向你轻声问候。”

  此前,他在“为你读诗”朗读了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给妻子:题我的一本诗集》,当期音频全网累计点击和播放次数超过5000万。

  他的母亲因为担心哪一天互联网消失,这个音频不见了,特地从“为你读诗”拿到原档。现在,她每晚听着它入睡。

  赵又廷忽然意识到,读诗、听诗,其实是一种植物光合作用般的交流。“你把文字与心绪用情倾吐出去,她将安宁与幸福接收并再次散发出来。整个过程,就像植物在夜里的呼吸一样,寂静、缓慢、有力,富有仪式感。”

  这也是他用近四天时间录制诗歌专辑的原因,“心无旁骛、安安静静地为每一首诗配上一段声音,既是一次再创作,也是一次自我洗礼。”

  现代人每天对着电脑、手机,容易陷入机械、虚幻、浮躁。他希望借着美的语言,在诗歌创作者与倾听者之间形成光合作用。

  诗歌也是一种爱的表白,给爱人,给家人,给朋友,也包括给陌生人。

  正如专辑中艾略特《致妻子》这首诗所说:“我爱你,不怕别人窥探,也不怕别人得知。”“这篇献辞是供他人阅读的:是我公然致你的私语。”

  人生:可以随性而为,却要极致通透

  在赵又廷和哥哥还小的时候,母亲就只身带着他们前往加拿大留学,居住在一个叫维多利亚的城市。

  他对那里时常怀想:城市不大,海岛气候,人口少,但很美。房子离海边只有一两分钟的路程,后院常常有浣熊、松鼠和鹿出现。那里的人,也都好像没有什么企图心,慢悠悠地生活着。“在维多利亚,一天只做一件事就好,你还有明天。”

赵又廷接受新华社专访。

  在是那时候,他迷上金庸武侠小说,并追崇段誉——“没人期待你做出什么壮举,但你其实又是可以的。”

  “我花了蛮多时间去审视自己,包括优缺点和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他因此而不断调适状态。

  这让赵又廷经历了大学时从编程与艺术专业转到商学院的变动,并从市场营销的职场设定直接跨入演艺圈。

  “我不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但又常感觉到我有很多艺术与美学方面的东西想要表达。”他坦言,直到接触到表演,才感觉终于有一个媒介,可以把内心的创作灵感与欲望彻底释放出来。

  相比于其他演员,赵又廷很懒,出道8年,才拍摄了十部作品。尽管如此,他却早早获得金钟奖和华表奖。

  “很懒,就是什么都可以不在意;一旦决定去做,又要极致地用心。”每演绎一个角色,赵又廷都沉浸其中。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快播完时,他写了一篇文章致敬夜华,其中有:“一个情场低手,为何能如此流畅地说出许多肉麻的情话?是因为真诚,因为坦荡。从夜华口中说出的,不是话,是情。原来,诚实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就是最动人的情话。”

  夜华活出了他向往的生活哲学——简单、通透。“他找到的快乐来源是爱人浅浅,所以愿意牺牲一切去守护爱情。这样的极致的想法和行动力,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

  遵循内心,坚定如一。这正是父母自小言传身教给他灌输的理念。

赵又廷接受新华社专访。

  母亲教会孩子们尽兴欢喜、坚强独立、赤诚善良。她培养了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尊重了他们为自己选择的人生。最终,大儿子成为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硕士毕业的大数据人才,小儿子则成为“在炙手可热中保持了冷静内敛”的当红演员。

  父亲教会他们从小礼让女性,做真正的绅士。赵又廷的妈妈至今保有“少女般的浪漫与天真”。“在家里,我母亲永远是第一位的,而父亲甘愿做弱势群体。如果一家四口开车外出,母亲会习惯性地站在车门旁。我们三个中的一个,一定会先帮她把车门打开。”

  父母还给他们传递了很多传统价值观,譬如对仪式感的注重。吃饭时不准看电视、玩手机,把注意力放在食物和彼此身上;过年给长辈磕头,表达感恩,分享过去一年的长进、心得与新一年的期许;无论多晚,都要为晚归的家人留一盏夜灯,让他感觉到有人等待……

  父亲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位绅士,段誉让他明白还有一种生活叫随性而为,夜华则让他对“爱的极致,想的透彻”产生巨大共鸣。他向往做到夜华那个样子——“找到快乐的源泉并竭尽所能”。

  处世:善爱世界并能守住自己

  伴随最近的大红大紫,各种广告、通告奔涌而来,赵又廷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冷静。

  对他而言,理想的人生状态是,“不用去思考现在,也不用担忧明天。早晨醒来,就好好地在阳光的沐浴之下,吃一顿好吃的早餐。”

  这符合他给人的印象,沉稳、专注、克制、纯粹、耐心,有一种愉悦的感染力和自愈力。

  刚出道的时候,赵又廷从加拿大回到台北,对台北感觉很陌生,他找到的一个乐趣就是在某条热闹繁忙的街道上独自听着随身听,然后坐在那里读书或者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看到很特别的人,就去猜测他们的背景、设计他们的故事。

赵又廷录制诗歌。

  人气暴涨之后,他依旧让自己自由地出现在公众场合,吃大排档;带着家人朋友去游长城或者看电影,只是把帽檐压得更低一点。

  这几年,他还经常做一件看起来挺傻的事情——仰头面向着天空,做一个大大的伸展动作,一种“人与自然的光合作用”。

  “每次做这个动作时,总有那么片刻,时光像是静止的,但身体的开关又像是完全打开了,仿佛与这个世界交换了什么秘密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开关,只是我们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烦心事,而拒绝打开它。

  万物美且有灵。他希望大家不吝啬把自己接收外部讯息的“开关”多打开一点点,“天线”多拉长一点点,去感知周遭的小惊喜。

赵又廷接受新华社专访。

  这个世界是充满温暖和善意的,但人们往往会因为繁杂的生活节奏和事务而忽略了,那些看起来可能搬不上台面的小习惯——它们像阳光一样寂静,却在悄无声息中,帮我们成长了。

  譬如,进出门的时候,回望一下后面有没有人要跟着进来或出去,稍微挡一下门给对方一个方便。“哪怕只是为他节省了一秒的时间,我也觉得很温暖。”他说。

  这就是他发起公益项目“光合作用”的初衷。它更多像是一种人生哲学或概念,只能由每个人自己体悟,不必张扬,无需言说,但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赵又廷并未刻意推广“光合作用”,寂静而有力,才是“光合作用”。

  可以达到100%或者120%的事情,他常觉得也许95%更好。“当剩下5%的空间,留给阳光、早晨与自己时,我成为了我更想成为的人。”

  走得太快,他就停一停。对于未来,不太会规划。“时间是直线连贯流逝的,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生活之路,也总是这样一条路串联着另一条路,一个路口等着下一个路口。当岔路突然出现时,我常告诉自己,好好看清这个岔路代表的意义就好了。”

  正如他在中英有声诗歌作品集中非常喜爱的《未选择的路》里所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月21日是小满。老祖宗在命名24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

  小满未满,寂静生长,无有期许,尽兴就好。这就是赵又廷。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