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新闻热点 >未成年人教育宣传

别让孩子太懂事 你知道"懂事"二字的背后是什么?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10-23 10:11:17  点击:

别让孩子太懂事 你知道懂事二字的背后是什么?

在中国父母的心目中,懂事几乎就是好孩子的代名词,代表了孝顺、成熟、体贴、高情商……常听很多父母对四五岁的孩子说:“你是哥哥啊,要懂事一点,多照顾一下弟弟才对。”批评孩子时也会说:“都十来岁了还这么不懂事,爸妈工作这么辛苦,不帮忙也就算了,自己的学习还搞不好。”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小时候健康快乐、听话懂事,长大后学有所成、阳光自信。这些当然都是优秀品质,但孩子的心智成熟是循序渐进的,培养任何好品质都需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智慧地加以引导和开发。

人类少儿时代的情感和情商发展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必然先建立起“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充分体验和拥有了高自尊和安全感之后,才会由己及人,以同理心关注到身边其他人的感受、情绪和需要。这是一个由内而外自然呈现的过程,而不是父母用说教和要求灌输而成的。

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一成长规律,或者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然发展这一品质,却一味急于让他们变得听话懂事、善解人意,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外在看上去或许非常体贴孝顺,甚至情商很高,但他们的内心却有所欠缺。

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其实并不少见。在一次父母成长的学习课堂中,我就遇到过一个“过于懂事”的孩子,其背后的原生家庭令在座的学员唏嘘不已。

这个三十来岁的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关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她说:“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爸爸在外面做生意,每天回家就是吃个饭,吃完就出去打牌赌博了,很少陪我们做什么,连话都很少和我们说。我们从小都是跟着妈妈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晚上妈妈会陪我们唱儿歌或者写作业,但是爸爸都在外面打牌,基本不过问我们的事情……”

老师问她:“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吗?”

她回答:“不好,他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我们都是站在妈妈一边的,因为觉得妈妈是弱者,我们想保护妈妈。”

老师又问:“你自己现在的家庭怎么样?你和你丈夫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她说:“也不好,也是吵吵闹闹的。因为当时我周围的女孩子二十来岁就嫁人了,我都26岁了还没结婚,我妈就托人帮我介绍,后来我就结婚了。”

问:“你爱你的丈夫吗?”

答:“不爱。”(她回答得毫不迟疑。)

问:“那你为什么要跟他结婚?”

答:“因为我年龄那么大了。我妈说她走到外面人家都会说闲话。所以当时我考虑到妈妈带我们姊妹三个长大太不容易,不想再给她压力,就结婚了。”

问:“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想让父母太操心,被人说闲话,是吗?”

答:“是的。”

听到这里,台下的听众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叹息……谁会想到在这个女人身上,“懂事”二字的背后是这样满含辛酸的委屈、痛苦甚至自暴自弃。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小时候孝顺懂事,长大了懂得感恩。但如果这份体贴和感恩是出于愧疚、怜悯和同情,那他就会为这份愧疚埋单,为这份同情妥协自己的人生选择。就像这个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的女孩子,不惜轻易地预支了自己的未来去缓解母亲的忧虑,却不知道自己的“孝顺”开启了一场悲剧。

这样的事例令人警醒。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给他一个和睦快乐的家,父母要相亲相爱、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会让整个家庭的关系失衡、让孩子缺失相应的心理营养。一个不被父亲认可的男孩子会容易退缩、胆小、蔑视权威或者唯唯诺诺;一个不被父亲认可的女孩子会争强好胜、自我价值低、容易早恋、容易变成女汉子。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名贵的玩具或者锦衣玉食,而是互相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对孩子共同的关心培养。


作为孩子最初也是一生的导师,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依赖或者依附任何人,更不要变成孩子面前的“祥林嫂”,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活出精彩,绽放自己的独特价值。祥林嫂式的父母会让孩子学会怨天尤人,失去自主自强的能力;还会让父母在孩子眼中变成弱者,孩子出于本能的爱想要去保护父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正当需求或理想,去顺从或讨好父母。

父母不要用懂事去过分要求孩子,孩子心中健康而正面的感恩,是出于对父母为人格局的敬佩、对父母处世方式的认同、对父母为家操劳的感念,还有对父母悉心栽培的感激。只有这样的感恩,才能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孩子的心,才能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