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新闻热点 >未成年人教育宣传

公共场所该怎么管教“熊孩子”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09-18 17:06:27  点击:


刺耳尖叫、狂热打闹、骚扰得“四邻不安”……人们在公共场所难免会碰到“熊孩子”。面对“熊孩子”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教子良方。相反,有的家长在公共场所“反应过度”大声斥责孩子;有的家长则完全不作为,一副“孩子做什么都行、都得让着”的样子。那么在公共场所到底该怎么对待“熊孩子”呢?

“熊孩子”引发大人斗殴

最近网上在热议一则新闻:2017年8月5日,从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上,一家三口去美国旅游,座位没有在一起,孩子挨着一位日籍华裔乘客。飞机起飞后,孩子就不断用语言和脚踢人,骚扰着这位邻座乘客。邻座忍了一会儿建议其父母管教孩子,而孩子的父母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孩子持续骚扰了这位邻座乘客3小时,这位邻座乘客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激动地骂了孩子的父母,这对父母回以激烈的辱骂,之后升级为大人们扭打斗殴、互掐脖子。在飞机落地后,等待熊孩子一家的是等候的美国FBI海关执法人员。

原来,出于安全考虑,空乘把孩子和其父母的座位换到了前排的同时,机组人员已把这起飞行途中的肢体冲突通报给了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又通报给了FBI机场执法人员、海关执法人员等。飞机落地后,所有乘客不得离开座位,直到斗殴双方被警察带走。最后,一家三口计划好的完美旅行不得不取消。

实,类似的“熊孩子”引发的斗殴事件不仅发生在“天上”,高铁里也有乘客“中招儿”。今年年中,刘先生坐高铁从上海去宁波,其座位前方有三个家庭,每家都有个三四岁的孩子。几家大人大声聊着天,孩子们则闹成一团,整个车厢都是他们的声音。于是,刘先生提醒孩子们的家长不要放纵孩子在车厢闹腾,结果被一个孩子的父亲用手指着鼻子大骂,最后一个孩子的母亲还狠狠扇了刘先生一巴掌,导致刘先生眼球破裂出血。

妈妈斥责女儿引来“的哥”不满

有纵容“熊孩子”任性的父母,也有过度管教孩子的强悍父母。

本月初,一个新加坡司机和一个妈妈在午夜的视频互拍大战,在网上开始流传。事件发生在今年9月1日晚上,还惊动了警察。原来,这个妈妈夜晚带着女儿打车,坐进车厢后就开始严厉斥责女儿,导致出租车司机的不满,他不但拿手机拍摄下这个妈妈责骂女儿的视频,还不客气地把这对母女轰下了车、坚决“拒载”,原因是他觉得这个妈妈有虐待孩子倾向,不满意这个妈妈在自己的车厢内以如此方式教训孩子。

从网上的视频可以看到,这个妈妈下车后让女儿拿平板电脑拍下司机样子和他的出租车号牌,十分气愤地大声对司机表示抗议和不解:“你为什么这么对我们!”网友们的评论各有观点,不少身为父母的网友也怀有这个妈妈一样的疑问: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而已,至于吗?

对待“熊孩子”有何妙招

在公共场所到底该如何对待“熊孩子”,

专家级“旁观者”各有各的说法。

1、餐厅一角设免费游戏区

某知名餐厅优秀领班汪飞告诉记者:“有一次,有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老是好奇地跑到邻桌一对情侣那里盯着人家桌上的菜看,一开始看了几次就回来了,他的父母并未制止孩子,后来孩子觉得好玩儿,又过去看,还伸手去摸桌牌和牙签盒。情侣已面露不快,幸亏服务员走上去柔声相劝、牵走了孩子,拿出餐厅准备好的彩笔和彩纸,安抚孩子回到自己位子画画。但孩子的父母始终不觉得这算事儿,还说一看这些小年轻就没孩子。我觉得这个心态是不对的。为了安抚吃饭不老实的孩子,我们餐厅设有免费的儿童游戏区,服务员随身携带糖果、彩笔、彩纸等小礼物,免费提供给孩子父母用于安抚孩子,尽量不影响公共用餐区的环境。”

2、提前和相邻乘客沟通

“飞了”10年的资深乘务长宋丽娟有个最深的感受:现在很多家长,完全没有进入父母状态,平时把孩子交给老人,假期带着孩子出行,面对孩子的意外情况束手无策,毫无应对能力。

“比如有一次广州到北京的夜班航班,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很无聊,一直在哭。他的妈妈完全没有任何办法就求助我。我自己并没有孩子,就给孩子糖果、玩具,和他聊各种话题,分散他的注意力,最终哄好了孩子。”宋丽娟还告诉记者,还有很多家长,觉得就该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态度是你们所有人都要让着孩子。

怎么让孩子们在飞机上“又舒服又文明”呢?宋丽娟提供了自己的经验:2岁以内的婴儿,建议父母把孩子的奶粉或母乳,在起飞降落前备好,起飞降落时孩子不舒服可以及时给孩子喂奶。三四岁的孩子,建议提前准备好他们喜欢的零食玩具,并提前和相邻乘客沟通,取得谅解。有些带小孩的乘客事先准备了“道歉小包”,小包里装着糖果、巧克力等小礼物,还有一封手工书写的“道歉信”:你好,我是几岁几岁的小宝宝某某,我可能会在飞行中因为不舒服而有些哭闹,如果打扰到你请你原谅。效果都很好。

3、做错了让他自己挨骂承受

从事青少年教育的邵辉告诉记者,“几年前带儿子坐国际航班,时间太长了,儿子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动来动去,脚踩在前面的椅背上,我们提醒了好几次都没有用,结果,坐前面那个老外受不了了,转过来冲着他叽里呱啦训斥了一通,儿子立刻乖乖坐好了,我们没有阻拦老外,后来的旅途里,儿子长进了。我觉得只要对方不过分,就得让儿子感受一下,知道什么叫为自己行为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家人一样无条件迁就你。再多说教,不如一次亲历来得强烈,每一个孩子都有‘熊’的时候,做错了让他自己挨骂承受,他就懂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护着他。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儿,必要时我可以和他影响到的人商量好,‘演戏’也得让被他影响到的人教训他一顿。”

邵辉说:“平时在家我们就很注意,如果让他一直任性,那么在社会上的行为也就可想而知了。孩子都喜欢故事,我们就经常编故事,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编进故事。”

4、儿童教育从平时开始

知名早教专家徐明指出,公共场合管教孩子深层次反映了家长的“儿童观”问题。在飞机上骚扰他人,说明孩子家长平时就没有教育孩子守规矩。“比如平时爸爸早上和孩子早起时,就会提醒孩子不要打扰下夜班需要早上好好休息的妈妈,这些教育平时就缺乏,到了公共场所自然变本加厉。”

徐明看来,不管或管过了,撒手放任和过分严厉,都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是我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解决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各自的定位要准,家长要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别总觉得孩子可以例外,孩子可以无理。表面上看护犊子,骨子里其实是不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忽视心态。在国外很多父母的理念是,就算是孩子,不可以做的事也绝对不可以做。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和关系,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文化背景。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孩子的人生导师。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