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阳光三农 >三农动态

文化中国行 | 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蜀绣“绣”出多彩人生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5-01-10 09:18:22  点击:

图为陈红英在蜀绣工作室绣制熊猫作品。 受访者供图

临近年关,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比往常更加忙碌。“今年新春的订单格外多,能感觉到大家对蜀绣的关注度明显提升。”陈红英说。

走进陈红英位于乐至县的工作室,绣面上一朵朵荷花花蕊含苞待放,细如发丝的绣线在她手中似是拥有了无穷生命力。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勾勒出一幅幅蜀绣作品,也绘就出自己的蜀绣人生。

选稿:酷爱刺绣 融合各家之长

“这些是不是双面绣?”“两面图案是一样的吗?”2024年11月,一幅双面绣着国宝熊猫的蜀绣作品亮相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萌态可掬的形象、波光粼粼的缎面收获了观众的一致赞誉,也吸引了正在参会的知名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目光。

作为该幅作品的创作者,陈红英介绍,熊猫是蜀绣中的常用题材,展会上的熊猫绣品采用了双面绣的绣法,正反两面一样的整齐匀密、灵动自然。

陈红英从小酷爱刺绣,奶奶和母亲是她的启蒙老师。“从记事起,看着奶奶一针一针地绣,花、动物都活灵活现的,感觉好神奇,就像神笔马良,于是就逐渐爱上刺绣。”陈红英说。十多岁起,陈红英尝试着自己动手刺绣,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2008年,陈红英只身来到成都,拜师蜀绣大师曾祥芬系统学习蜀绣。

长期沉浸在蜀绣世界,陈红英深知传统绣法的优势与可改进之处。“蜀绣的特点是线片光亮,稀不漏底,密不透风,车拧到家,它的基本要求很严谨,针法也很均匀,但就是绣得慢,对绣娘功底要求比较高,但苏绣的绣法就很快,二者融合,一快一慢间,形成优势互补。”萌生这一想法后,她又师从苏绣大师陈小华。经过多年创新摸索,她将蜀绣和苏绣的针法进行结合,以蜀绣为主,苏绣为辅,绣制作品具有华实、光亮、平整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特色。

陈红英正在赶制的另一幅熊猫作品,她称之为“隐形熊猫”,使用苏绣中的乱针法打底,再以蜀绣施毛针针法绣成,“最终会达到熊猫纤毫毕现,即便是再厉害的画师也画不出来的效果。”陈红英很有信心。

湘绣、蜀绣、粤绣、苏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在陈红英看来,不论是蜀绣施毛针,或是湘绣鬅毛针等,各个绣法之间有重叠有交互,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其精华自用,以绣法间的交流互鉴,助力艺术本体的创新衍变。

构稿:3D真人绣 让元帅“活”起来

“刺绣最重要的是构稿,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基础。以陈毅元帅为原型,用两面异形的方式创作的《帅将流芳》,是我关于3D真人绣的一次成功尝试。”陈红英表示。

雪白缎面上,身着元帅服的陈毅元帅神情泰然、不怒自威。几树青松、几缕寒梅点缀其上,与画中人交相辉映、意境深远。这幅宽1.4米、高2米,让陈红英引以为傲的作品,如今被收藏在乐至县中国桑都文化展示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瞻仰纪念。

极具分量的作品背后,是陈红英长达7年的曲折创作故事。乐至县是陈毅元帅的故乡,陈红英在陈氏一族长辈的支持下,从2014年起,筹谋酝酿元帅的人像绣。

前期,因创作3D真人绣需要大量的资料,比如元帅的身高、画像、生活习惯等,经过几番周折,她与陈毅元帅的家人取得联系,并获取了有关元帅的一些真实资料;同时,为了让绣品更具艺术性,陈红英将陈毅元帅的《青松》和《梅岭三章》等诗作巧妙融入,以展现其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形象;技法上,陈红英融合了蜀绣、苏绣中约30种针法,以便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元帅风姿。

然而,就在陈红英一切准备就绪之时,家庭突遭变故。彼时单靠蜀绣难以维系生计,她只能出门务工,去哪里打工,就把这幅人像绣带去哪里。“家人反对我一边工作,还一边想着刺绣,但我自己心里就一个念想,不论如何都要坚持绣完。”陈红英回忆。

2021年,正值陈毅元帅120周年诞辰,陈红英终于顶住了重重压力,为元帅献上了历时7年所绣的“生日礼物”。这幅作品也因为其人物双面绣的创新绣法,成为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作。

“《帅将流芳》绣的不仅是陈毅元帅,还有乐至人民对元帅的深深敬意。对我来说,绣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精神寄托。”陈红英说。

刺绣:户户针工 蹚出蜀绣传承新路

每逢周末,在中国桑都文化展示馆的研学基地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24年4月,能容纳600余名学生的蜀绣研学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小客人”,在妙趣横生的刺绣体验中,延续着乐至自唐朝以来,传承至今的蚕桑业基因。

“蜀绣,是蜀地文化的结晶,作为传承人,最重要的使命便是更好地弘扬发展蜀绣文化。”陈红英坦言。

2022年,陈红英陆续开设了两间蜀绣工作室,发展至今,已有专职绣娘38人,灵活居家绣娘100余名。绣娘通过培训后,可领取材料回家缝制,以计件结算报酬,每月可增收2000~4000元。因刺绣时间灵活,这一模式为当地全职妈妈、低收入妇女等群体提供了增收渠道,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乐至县妇联主席刘春兰与陈红英有着多年交往。陈红英回忆,2021年,在自己刚绣完陈毅元帅像时,曾一度想放弃刺绣,但刘春兰主动上门找她,给她做思想工作,帮助她申请“妇女创业贷款”,为她在当地惠民帮扶中心协调出工作室,这才有了她如今蒸蒸日上的蜀绣事业。

在妇联及相关部门支持下,2024年,陈红英带着乐至蜀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远赴墨尔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去年4月,在中国—新西兰浓园图像共生艺术与非遗联展暨“青龙有春满年春”成都非遗展上,她的蜀绣作品惊艳亮相海外,获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赞赏。

选稿,构稿,配线,刺绣,陈红英仍然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绣架前,她的热爱与执着,如同绵延不绝的丝线,织就灿如云霞的绣品,让蜀绣的非凡魅力遍历世间。

文化沙龙

乐见非遗涌现更多“打开方式”

李子柒的“强势”复出,不仅是2024年轰动一时的互联网事件,更为大漆、蜀绣、绒花等非遗打开了一扇窗。人们通过她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娓娓道来的短视频叙事,了解到非遗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独运与传奇故事,引发全网对非遗的热议。

近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多彩非遗,正借力“国潮”之风,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迅速“出圈”。比如一句“黄风岭,八百里”,让陕北说书成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神来之笔;新编角色的精彩演绎,让越剧《新龙门客栈》成功圈粉年轻人;一抹璀璨的冰灯与冰雕奇观,给正值旅游旺季的“尔滨”点缀万千景色。

种种爆火的非遗现象启示我们,非遗并非是“小众”的、可有可无的,从根本上看,非遗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是一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如何让地方非遗走向全国,更广泛地走进人民生活?为古老非遗注入时代内涵,创新非遗传播的“打开方式”,是打响非遗知名度,从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必要之举。

焕新非遗,首要在人。一是非遗技艺传承人,他们是非遗的灵魂。在去年11月举办的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中,我们惊喜看到马赵凌云、乌兰、乔晓光等非遗传承人,他们丰富着非遗传承发展的实践;二是年轻传播者,据《2024快手非遗生态报告》,30岁以下年轻创作者占比为27.7%,他们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和巧思,将非遗故事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呈现给世界。

焕新非遗,关键在“器”。文化为“魂”,技术为“器”。丰富多元的“非遗+”产品,为古老非遗与时代、与人民接轨架起重要桥梁。比如“非遗+科技”,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数字化手段记录和展示非遗之美,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式感受非遗之美;“非遗+旅游”,游客在旅行中品读非遗,收获人文历史、地方风物等多重体验;“非遗+短视频”,利用短视频平台影响力,让非遗文化跨越时空,走进千家万户。

面向未来,我们乐见非遗能涌现更多“打开方式”,在守正的基础上,在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非遗必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作者: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