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公顷蒜地一天多卖1万多元到难以保本,从蒜商抢蒜到无人问津,这一年,东北大蒜主产区吉林省农安县的蒜农仿佛坐了过山车,种蒜成了“赌博”游戏。
“蒜你狠”到“蒜你惨”,农产品价格急速变脸的背后谁是推手?又有哪些隐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防止价格大涨消费者抱怨,大跌愁坏农民?
从抢蒜到僵局 蒜价变脸快
14日一早,农安县高家店镇蒜农张志宝一家杀了一只土鸡,准备酒菜,因为他们“托关系”请到了当地“知名”大蒜经纪人杨守奎来吃午饭。两杯酒下肚,张志宝把话题引到了卖蒜,“我这10万斤大蒜,杨老板帮忙给卖了吧。”
张志宝今年种了3公顷蒜地,自家前后院挂满了刚刚收获正在晾晒的大蒜,空气中弥漫着辣味。“现在老客(外地蒜商)就是一块二三一斤,蒜农不认。”杨守奎说。张志宝赶忙接过话,“我成本每斤一块五,我这蒜好,给本钱就卖。”
“这大蒜是咋了?”张志宝说完喝了一口闷酒。去年这个时节,张志宝的蒜卖到每斤3元,一公顷收入10万元。当时,老客听说谁家卖蒜就去“抢”,一天一个高价,“我侄子比我晚卖一天,一公顷多卖1万多元。”
“咱们蒜主要运往山东做深加工了。”杨守奎每年都要“过手”1000多吨大蒜,他告诉记者,去年蒜价是历史最高一年,农安当地每斤从3元涨到今年春节的5元,老客抢蒜。“往年这个时候蒜应该运走一半以上,现在三分之一都不到。”一位郭姓山东蒜商说,目前山东本地大蒜收购价每斤1.9元,除去运输、保管等成本,农安蒜每斤1.2元已是“天花板”价格。农安蒜农则“死守”每斤1.5元,当地大蒜收购陷入僵局。
从“蒜你狠”到“蒜你惨”,大蒜价格半年就“腰斩”。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显示,全国每公斤大蒜价格从今年1月25日至31日的13.55元,降到9月9日至15日的6.19元。记者在相关交易平台发现,被誉为大蒜价格“风向标”的山东金乡目前每斤蒜价在1.7至2.1元。
种多了?“蒜你惨”半年前已有预警
长春市永昌市场几乎每个菜摊的角落都摆着一小袋散装大蒜,一位摊贩说,大蒜价格从年初的每斤12元降到6元,“家家户户买不了多少大蒜,价高农民就多种,市场就这么大,肯定会掉价。”摊贩表示。
摊贩的“理论”得到杨守奎证实,经营大蒜生意20多年的他熟悉当地每一块蒜地,“农安县哈拉海镇、杨树林乡等大蒜产区往年蒜地约4000公顷,今年至少增长到5000公顷。”
据了解,东北大蒜为4月播种,9月上市;山东等地为一年两季,一季是10月播种,次年4、5月上市。中国农科院在今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去年10月大蒜播种面积保守预计约增长10%。一位山东蒜商表示,去年和今年大蒜播种前,价格过高,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蒜农种植积极性高,“我估计种植面积增长20%以上,产量增幅更高。”
根据相关价格监测,大蒜价格从今年5月开始加速走低。事实上,大蒜的“副产品”蒜薹今年3月上市时就遭遇了“蒜你惨”,山东部分大蒜产区的蒜薹滞销,收购价低至每斤一两毛钱。大蒜多蒜薹就多,新上市大蒜遭遇“蒜你惨”半年前已有预警。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专家王学国表示,本轮“蒜你狠”和“蒜你惨”的背后还有隐藏推手,“大蒜在冷库里存上一两年都没问题,而且是小宗农产品,极易诱发跟风和投机行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蒜可长期保鲜的特性,部分大贸易商和社会游资以减产或增产为由头,囤积大蒜“调控”市场供给。
蒜农:赌明年再来“蒜你狠”
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已经历了2010年和2016年两次蒜价暴涨,而相伴而来的则是次年4、5月起的蒜价暴跌,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大蒜全年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1元,同比涨88%,比2010年历史高位涨22.9%。
“今年蒜价这么低,明年肯定种的人会少,一定涨价。”张志宝决定明年还种3公顷大蒜,“我就赌一把。”近十年来,国内大蒜种植呈现出“价格上涨就跟风种植,价格下跌就种植减少”的周期性特征。
“大蒜是小宗鲜活农产品,市场敏感性高,信息对价格波动影响特别明显。”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组组长梁琦认为,蒜价“过山车”的主因是信息不对称,大蒜产业信息分散、滞后,缺乏从各级政府到行业协会的市场预警和应急机制,难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市场大起大落。
“咱卖的都是原材料,本地甚至没有剥皮、灌装等初加工设施,根本没有议价空间。”杨守奎表示,产地蒜价要稳定并让蒜农获得合理收益,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
事实上,大蒜出口反映出产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问题,专家预计今年我国大蒜出口为两位数增长,但品种则以保鲜大蒜、干大蒜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量增额难增。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