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育种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发表,这项技术将马铃薯的育种周期由原来的10年—12年缩短至3年—5年,大大提高了马铃薯育种进程,标志着我国在马铃薯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完成,团队通过对马铃薯所在的100个茄科植物的基因组比较分析,来追踪最长八千万年、累计十二亿年的茄科植物进化痕迹,在此基础上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进化透镜”技术,好比给育种家装上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铃薯育种的基因组“暗礁”,也就是“有害突变”,从而避免育种“走错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 黄三文:育种家在选择高产、优质等有益基因上有很多方法,但是淘汰有害基因的工具还远远不够。我们通过基因组大数据,开发了一个可以有效鉴定有害基因的进化“透镜”技术,给育种家一双“火眼金睛”,这样在早期就能淘汰掉不好的材料,把育种效率提高50%以上。
马铃薯是全球13亿人口的主粮,也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因为它的基因组比一般作物要复杂,育种进程慢,用薯块种植的方式还落后。近年来,黄三文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使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将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极大地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病虫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家洋:我们在国际上植物育种方面走在前面,必将为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我觉得这个重要成果不仅仅是杂交马铃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会对其他的粮、油、果、蔬、茶这些作物有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