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恢复了宁静。张元顶轻轻推开女儿张喜菲的房门,灯下,女儿还在专心复习功课,根本没注意到有人进来了。
“快中考了,娃娃时间抓得紧。”
张喜菲,龙泉中学初三学生。她的弟弟张喜立,也在这所中学念初一。
妻子边务农边照顾孩子,自己跑运输有活干,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生活充满希望,张元顶满脸欣慰,但他偶尔仍会想起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
2014年8月3日,6.5级地震突袭云南鲁甸,位于震中龙头山镇的甘家寨遭遇重创,被滑坡体整体掩埋。
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灾区群众一时陷入极度悲痛和绝望之中。
灾情牵动中南海,党与人民心连心。
得知震情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来了,国家救援队来了,通讯、电力、道路抢修人员来了,救灾物资来了……救援力量源源不绝涌向鲁甸,受灾群众的心慢慢定了下来。
好好活下去,才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告慰。之前还是一片废墟的地方开始飘起炊烟,悲痛欲绝的人们抹掉眼泪开始重建家园。
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灾区群众还有哪些要求和期盼?远在北京的习近平总书记,心里一直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
2015年1月19日,大寒节气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一大早就出发了。经过长途飞行,他抵达昭通。
“天气寒冷,路况很差,总书记从昭通一路颠簸过来,我们很受感动。”时任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清晰记得,总书记来到原镇政府所在的遗址,听到地震伤亡情况后,面色顿时凝重起来。
衣食住行寻常事,心系百姓公仆情。
在板房学校,面对围拢过来的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说道:“震后,我一直牵挂着你们: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
一句牵挂,道不尽的温情;一个个追问,寄托着总书记对灾区人民的关切。
彼时,甘家寨过渡安置点的100多顶帐篷里,安置了89户200多人,张元顶一家就住在这里。
“习爷爷好!”看到总书记进来了,小喜菲激动地喊道。帐篷里挂着的奖状格外显眼,记录着她的努力。
“娃娃以前在电视上见过总书记,没想到这次在自家帐篷里见到了。”张元顶说,“听说娃娃学习不错,总书记鼓励她加油。”
回想起那天的场景,张元顶记忆犹新,眼里泛着泪光。
“现在在这里生活还行吧?”总书记关切地问道。
“行的,政府照顾得很好,补贴都发到了。”
“住这个棉帐篷还暖和吧?”
“暖和。”
一句“暖和”,道不尽的感谢。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5个帐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一声声嘘寒问暖,感动着受灾群众的心。
临别时,阳光洒在院子里,格外温暖。安置点的群众围拢过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后说,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更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失去亲人的悲痛还在,但总书记的祝福给了受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信心与向往。他们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地震中消失的甘家寨在骡马口社区涅槃重生,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小花椒成为致富大产业,农家乐办得有声有色,村民们安居乐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未来,张元顶夫妻满是憧憬:“好好挣钱,努力把两个娃娃抚养长大,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