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新闻热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胸怀天下 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2-03-22 10:21:43  点击:

【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系列谈之六: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抱负的政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回首百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展望21世纪的中国:“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宏阔视野、历史担当和博大胸怀,究天下之变,解时代之问,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指引。

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新中国彻底终结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使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1840年到1949年,漫长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抗日战争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和平、主权、独立、自主、安全、尊严、平等这些今天看来理所应当的交往准则,都是经历了艰难不屈的抗争、付出了无数牺牲才换来的,在毛泽东那代人的心中一直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这段历史经历也告诉我们,即使在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之后,也不能忘记过去的惨痛教训,也不能淡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这些思想在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中向全世界明确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些掷地有声的庄严宣告,奠定了我们如何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曾对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总结道:“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感慨引起强烈共鸣:“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当时,我们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无视世界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盲目“俯视”一切的妄自尊大,最终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走向了妄自菲薄。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目睹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逐渐产生了武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等一系列思想认识,很多中国人开始“仰视”西方的一切。由“俯视”到“仰视”,看似两个极端,实则是两极相通。根源都在于对世界的不了解和由此导致的无法正确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现在中国人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既是对“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的历史喟叹,更是新时代中国人精神崛起的集中写照。

只有“平视”才是看待世界的正确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对中外记者指出:“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无须“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只需要平等互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平视世界使近代以来一度失掉了自信的中国人重新“找回”了尊严,我们平视世界,同时也需要世界平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不论是哪个国家,只有与我们共持平视姿态,才是打开更多可能性的逻辑起点。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百年来,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来开展建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与会的各国记者收到了一张特别的请柬,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怀着好奇心欣赏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位美国记者悟出一个道理:中国现在不要战争,要工业化。如果这就是周恩来想向世界展示的一个不一样的新中国,那么,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空隙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写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是准确表达了新中国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稳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坚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越来越成为全党的共识。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开始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反复说明,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1985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已经发展起来的中国仍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向世界宣示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是不是权宜之计呢?是不是外交辞令呢?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世界上很多人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洞察到这个问题,2014年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就形象地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为了回应这些关切,我们党准确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当今时代潮流,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载入党章和宪法,以此来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决心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中华文明有着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执着追求,中国人的血液中没有侵略和殖民的基因;中国对实现发展的目标条件有着清醒的认知,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有着准确的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才是符合历史潮流、顺应世界大势的康庄大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这一变局是百年中国从未经历、从未遭遇过的,变局充满变数、变局带来新局,迫切需要科学识变、主动应变、积极求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日益发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变局的关键力量,是掌控变数的中坚力量,是开拓新局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正是站在应对百年变局的高度,来审视、思考和擘画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总目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他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给予高度评价,倡导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认为“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表达的是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与渴求,是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终极理想和崇高目标。天下之为天下,乃是指包含所有人在内的人类整体。中国人希望使天下人都能够同进于大道,共臻于大同。正如吕思勉所言,“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天下的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中国人总欣然接受”,而“压服他人,脧削他人,甚而至于消灭他人的思想,中国人是迄今没有的”。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德不孤,必有邻。从古至今,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如此热诚推崇和深沉追求“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思想境界,既深深地根植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也逐渐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期待。我们要做的,就是化天下为一家、四海为兄弟,而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达此目的,就要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的关键词是“人类”和“共同”。在“和而不同”中谋求“天下大同”,这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引领世界的力量所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当前,至少要在五个方面努力。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