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新闻热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1-09-10 10:59:40  点击:

核心阅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和途径不断完善拓展,彰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现代化道路的特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完善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和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追求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就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相继提出“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1978年,党中央提出:“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实现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怎样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党在实践中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日本考察时,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更深了解,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当年12月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和测算,我国确定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奔小康”的由来。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们党认识到,只从经济上衡量的小康并不全面,现代化也不只是经济上的现代化。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奋斗中,我们党逐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中国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非常明确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明确和设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和途径不断完善拓展,彰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现代化道路的特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的。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就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经过8年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已经完成、标志性指标已经达到。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举例来说,一是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正是由于我们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了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二是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当作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形成共同意志、共同行动,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最终办成了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增强了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笃定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有了这种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已经无法阻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笃志而行,虽远必达。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