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光岳楼要登上央视《国宝档案》的消息,不少曾经生活在古城的人都感到十分骄傲。
平日里不怎么去古城的上班族如今特意要绕道去多看两眼;光岳楼下的商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生意,期盼赚得越来越多;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不时地停靠在附近,戴着“小红帽”的游客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这个矗立在城中央的奇特建筑。
繁忙的周中,这里竟然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光岳楼下的生意人
真正忙碌起来有四五个月的时间
在光岳楼北一角,路先生早早地就来到了他的小店铺前拾掇商品,准备迎接来客。
“干净多了,活动多了,游客也多了。”谈起变化,他这样告诉记者。
路先生主要经营一些副食玩具等小商品,每个月下来也有不少收入,能够基本维持上交的摊位费用和生活。
“假期周末的时候人会多一些。”在路先生看来,尽管古城每天的人流量不断增加,但目前游客实实在在的消费还相对很少,这也是影响他收入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都是逛逛,不买什么东西,外地游客也是老年人比较多。”他说,他在光岳楼下做生意有三年了,生意时好时坏,一年当中真正忙碌起来有四五个月的时间,闲的时候也占六七个月。
采访中,一些沿街商铺的经营者也和路先生有着同样的看法。
不过,他们也认为,随着古城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和路先生形成对比,光岳楼南侧打着山东特产的一处煎饼摊却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
成本低、能随时食用、如果要的多还可以快递到家,因为是“特产”,所以很多游客都纷纷掏钱购买。
煎饼摊的老版不停地在向游客介绍,请他们品尝,让其他摊位老板眼馋不已。
随着古城商铺经营者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现在每家的生意有了不错的改观,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在古城多搞些活动,多带动些人气,以便带来更好的收入。
搬离古城的新青年
每逢外地客人来,都会带他们去转转
和父母在古城生活了15年,光岳楼与古城是孟鑫心里无法割舍的情怀。
1995年,孟鑫的父母在光岳楼北不远处的一处小楼房购买了两间房屋。至今,孟鑫的父母还居住在那里,这一过就是23年。
“孩子们现在都搬离了古城,只有老人还住在那里不愿走,也是舍不得吧。”
每到节假日或是周末,孟鑫就会带着孩子回到父母家,带孩子转转古城,给自己的孩子讲曾经发生在古城的故事。
从旧城到新城,孟鑫一家见证了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规划好了,道路整洁了,景色更美了,生活也更方便了。”他用这几句话总结了当下的古城印象。
儿时常在光岳楼下玩耍的他,前些日子也带孩子目睹了震撼的3D灯光秀,如今的光岳楼、古城让这位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新青年有了新的感触。
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只要有客人来,就会带他们去古城走一走看一看,来到光岳楼下给他们详细介绍这座600多年历史的中华名楼。曾经的古城,曾经关于自己在这里的故事,都成了他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桥梁。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平均每周迎来游客2000-3000人
“一早贵地出发,接团后用中餐;下午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民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通同志纪念馆;乘船畅游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有西子,北有东昌’的东昌湖(约30分钟);漫步东昌湖畔,观荷香亭、湖心岛、腾龙广场、漫步二十一孔汉白玉桥——二十一世纪桥,欣赏桥上由200余幅浮雕组成的水浒故事,观水城明珠大剧场外景;游览‘中华水上古城’,参观心学圣殿——七贤祠,可瞻仰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登西城楼(约20分钟)远眺、游览古城西大街(约30分钟)之太湖石、仙人承露、县衙门口对联、贪壁、两封无字信、吊关庙、山东快书等沿街小品雕塑;外观具有600多年历史,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拜望’之誉的光岳楼(约40分钟),登高望远观美丽中华水上古城全貌,远观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水城之眼摩天轮,下午送团。”
这是记者在聊城一家旅行社的网站上看到的“聊城一日游”宣传资料,售价为178元起。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文化旅游融合,促进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慕名而来。
以光岳楼为中心,镶嵌着50余处景点及博物馆,成为省内、甚至是国内一流的文化博物博览产业群。这些中小型博物馆与古城景点紧密结合,利用城门、角楼、住宅院落、街道空间、园林外景等,形成了各类微型、小型、有墙、无墙的专业博物馆、私人藏品沙龙,对发展旅游、促进古城浓郁多彩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中,记者不断见到来自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北京等周边各地拍照的旅游大巴停靠在古城,下来大批游客。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上一周古城接待游客3116人(不包括散客),据介绍,现在每周的客流平均保持在2000-3000人之间。
除此之外,新春灯会、民间艺术博览节、文艺惠民演出、古城裸眼3D灯光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活动,看光岳楼、游东昌湖、品古城成为省内外游客前来的必点项目。
来源: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