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盐为首”,盐业体制改革备受百姓关注。2018年1月1日起,我市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和食盐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我市盐业改革措施有哪些?食盐产业将有哪些改变?盐业改革对百姓餐桌有何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政企分开 监管责任分流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监管责任是此次盐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根据改革方案,盐业监管责任同步下放至各市和县(市、区)政府,不再实行原先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各县(市、区)盐业公司分别由所在县(市、区)管理,由所在市政府统筹盐业监管体制和盐业企业改革。
“明年开始,市盐务局就要撤销,这个牌子就要摘下来了。”在市盐业公司,一位职工指着大门上的牌匾说。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剥离市、县盐业公司承担的盐业行政管理职能。撤销市盐务局,市盐业公司不再加挂市盐务局的牌子,市经信委为市政府盐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盐业行业管理、食盐专营管理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食盐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食盐质量安全与监督工作。各县(市、区)相应进行调整。
价格放开 企业可自主定价
改革方案提出,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食盐定点生产和批发专营企业数量只减不增的要求,现有食盐定点生产和批发专营企业许可证不再重新核发,有效期延长至2018年12月31日。自2018年1月1日起,现有食盐定点生产和批发企业依照新的规定申请许可,根据许可范围从事相应经营活动。
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自主确定;取消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省内开展经营。“专营制度下,企业活力不够,服务创新意识不强,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此次改革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能有效调动食盐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我市盐业持续健康发展。”市经信委主任于海龙介绍说。
保证供应 满足不同需求
“放开食盐价格,是不是要涨价啊?质量如何保障?”这是许多市民听到盐业改革新闻后的第一反应。
“食盐价格放开不等于盐价会涨。”市盐业公司负责人王俊君介绍说,我市将加强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分析和预警食盐价格波动,依法查处价格违法,切实维护食盐市场秩序。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安全供应。
近日,记者在城区市场上走访发现,在市场上主要出售的是鲁晶牌海晶盐,有加碘未加碘之分,每袋400克,海晶盐售价在3元左右,由市盐业公司专营。工作人员介绍,食盐价格几年来都在二三元之间,变化不大。鲁晶牌海晶盐价格适中,销售量较高。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货架上除普通海盐,还有低钠盐、海藻盐、竹盐、加碘盐、进口盐等种类繁多的食盐产品在售卖,价格从二三元到十几元不等。“盐业改革后食盐价格放开,生产经营者创新产品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将使食盐市场供给层次更为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王俊君说。
编辑点评
盐改唯一标准是让群众满意
提起盐改,有不少市民担忧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导致食盐出现质量危机。应该说这些担心并不多余,今年9月,我市盐业监管部门就一举查获了6.88吨“臭脚盐”。真的要改,盐业主管部门就必须严格履职,保证市场上的食盐质优价廉且种类多样。
家家有个盐罐子,群众平日离不开盐,却大多缺乏食盐安全意识,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各种盐的分类和用途,也不了解如何识别盐的真伪。盐改后,食盐安全监管的重任就落在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机构相对完善,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如“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是行不通的,事前的预防和监管才是正道。
在食盐监管方面,我省已展开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目前已建立了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联合惩戒,后果严重的,采取行业禁入等措施。省食盐安全社会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已于5月1日上线运行。
说到底,盐改怎么改,标准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满意,买得省心,吃着放心,感觉舒心。
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