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谢谢你,把文加强照顾得这么好。”7月24日,眉山市青神县黑龙镇桥楼小学教师肖学勤,接到了学生文加强父亲的电话。
桥楼小学地处乡村,班里31个学生中21个是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肖学勤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像他们的妈妈。
想和父母一样从小就立志当老师
2001年7月,从眉山师范学校毕业后,肖学勤在黑龙镇开始了教书生涯。小小三尺讲台,她一站就是15年。
肖学勤的父母也是教师,父亲更是从教41年。自懂事起,肖学勤就在心底暗暗下了决心,长大了也要和父母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肖学勤所在的乡村小学,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我会情不自禁把他们搂在怀里,陪他们在操场上疯玩,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些学习用品,过节掏钱给孩子们买零食、买玩具。能和他们在一起,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脸,我很满足。”
2006年,肖学勤怀孕了,妊娠反应强烈,甚至把胆汁都吐了出来。家人和同事都劝她请假,但她拒绝了:“学生那么小,才刚刚适应了我,重新换老师,他们怎么能够接受?”
除了害怕上课眩晕,肖学勤最怕的就是午餐时间。“一闻到饭菜的味道,我难受得不得了。每次为孩子们分完饭菜,我就要到厕所里狂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5个多月,但她没缺过一堂课。“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可能是对孩子们的爱吧!”
留守娃的妈妈每天给学生带早饭
15年来,肖学勤面临许多选择,有进城教书的机会,有转行的机会。“工作可能会更好,可我舍不得这些淳朴的农村孩子。”
2016年2月,文加强转校到了她班里。报名那天,肖学勤就发现这个娃娃“与众不同”,“身上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孩子玩耍。”通过了解,肖学勤得知小强父亲常年在广东打工,外婆和母亲精神上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小强的外公既要照顾三人的日常起居,还要管理田间地头的庄稼,心力交瘁。
肖学勤开始对这个孩子多了一份关注:每天总是多准备一份早餐、叮嘱他换衣服洗澡、辅导他做作业……学习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过节时,送一些小礼品;小强想爸爸时,让他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现在这个孩子性格不再那么孤僻,变得爱干净了。他把我当作老师,更把我当成可以依赖的母亲。”
“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这是肖学勤从教15年来的教育信条。2002年9月,她撰写的论文《诗化的语文教学观》在眉山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和首届“创新杯”全国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0- 2012年,她连续两年被县教研室评为教学先进个人。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