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教育如何优先发展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10-27 09:32:57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为了更好地领会、贯彻十九大精神,本版今起推出“民生三问·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系列报道,约请相关部门人士和专家围绕民生关切展开讨论,敬请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如何推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在哪?学生资助制度,又该怎样健全?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与专家。

问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推?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一体化发展,关键要解决哪些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乡村弱、城镇挤”这个突出问题。

落实“四个统一”标准,是重中之重。要修订颁布统一的《中小学建设标准》,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统一后的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健全编制动态管理与统筹配置机制;落实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鼓励地方提高公用经费水平;健全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标准,提高装备应用水平。同时,要认真督促各地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到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

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着眼处理好就近入学与合理寄宿、保障质量的关系,统筹布局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教育教学,实施底部攻坚,全面提升农村办学水平。

另外,当前高中阶段教育,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普职结构不协调和保障条件不完善。中央将继续实施攻坚项目,地方要建好项目库,抓紧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强保障,集中力量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各地应制定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抓管理,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着力规范招生行为,严禁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超计划和擅自提前招生、掐尖招生。

问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咋实现?

记者: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需要注意什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又该怎样实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外延式的增长是主要的,更多强调了规模和速度。如今,面向未来,到了更加注重质量,让质量更高、结构更为合理的阶段。尤其是当下,高等教育仍存在东强西弱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在结构上进行调整,而这些,都体现出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要特别抓好几个方面的改革: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高校与社会耦合机制改革。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同时,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双一流”建设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此外,名师是大学之本。要在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薪酬分配、人才引育、合理流动等各个环节系统梳理,革除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制度障碍,汇聚起与“双一流”相称的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要革除关门办学的旧弊端、克服无序开门的新问题,建立起高校与社会有机、有序联系的新机制、新秩序。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相关论述与要求,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以及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本质就是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名单的遴选有一套程序设计,包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基本原则。随着整个“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整个办法和规则还会不断完善。

总之,“双一流”,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干的;不是用来排位的,而是要去建设的。

昆明医科大学教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何黎:在享有教育资源方面,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上,当前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今后,在教育投入上,应该更多地照顾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让更多高校享有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机会。

问  学生资助制度,怎健全?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未来,资助制度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健全?如何实现?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进入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力解决好局部仍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未来,一共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抓监管推进学生资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落实好补短板、强弱项的总要求,通过抓政策完善弥补现行政策覆盖缺口;落实好促进教育公平要求,通过抓精准资助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抓资助育人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通过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清理解决政策缩水变形、执行走样等问题,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同时,要督促各地、各校制定操作性强、各方认可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推进与学籍、扶贫、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根据学生困难程度分档设定资助标准,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资助资金发放到他们手中。分配资助资金,要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的学校合理倾斜。

更重要的是,要高举“立德树人”大旗,建立起“扶困助学—立德树人—投身中国梦”这样一条特色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感恩回馈,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