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致敬强国青年科学家,让科技之光传递下去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4-08-30 09:08:26  点击: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刘小磊为桂城中学作科普分享。

“科技让艺术‘活起来’”“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女孩子不能学机械”“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近日,2024“强国青年科学家”代表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西樵山下宣讲交流,分享科技创新路上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组成“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进校园,与同学们展开面对面的科普交流,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家精神、追逐科技之星的愿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近些年,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受制于人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科技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赋能还相对不足,建设科技强国既面临新机遇,也要应对新挑战。

青年科技人才往往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比较少,也善于应用新方法、探索未知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3年12月,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显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事实证明,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青年科技人才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此次宣讲活动中,青年科学家们敢想敢拼、坚韧不拔、心系国家的奋斗姿态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有的饱含人文关怀,因为看过菜农因储存问题不得不贱卖掉一整车蔬菜的情况,决心下大力气研发果蔬发酵专用菌种;有的潜心钻研海洋光学技术,着力提升水下成像距离和成像清晰度,助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有的将技术与艺术领域巧妙结合,让智能大数据成为艺术品鉴定的“掌眼”神器,通过弯道超车让我国艺术品图像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2024“强国青年科学家”们的研究领域或有不同,研究重点难点或有差异,但那份勇敢探索宇宙万物奥秘的冲劲,努力攻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韧性,以及“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使命担当,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底色。这份科技之光,应当被更多传递出去。

追求科学真理道阻且长,科学家精神需要被代代传承。事实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正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核。在进行宣讲时,不少青年科学家都提及老一辈科学家甘为祖国事业育桃李的动人故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熊健分享时说,在科研征途上,他得到了复合材料领域泰斗——杜善义院士的悉心指导。在杜院士身上,他不仅学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更接续了那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情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当年,深受钱学森先生影响的杜善义院士,又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着严谨治学的理念和心系国家的精神,将科学家精神延续下去。

如今,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科普等方式,也可以让科学的魅力得以彰显,让科技之光传得更远、直抵人心。良好的科学氛围,本身就能增加中小学生感受科学的“触角”,完成对科学“去陌生化”的过程。X射线的发现背后,有怎样失之交臂的遗憾故事?有人随便吃点就胖,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是因为“体质”不同吗?能否通过基因进行“科学算命”?当科学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和一道道习题,当科技的魅力经由科学家的生动描述传递出来,也会在小小少年心中点燃好奇,埋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进而激发出他们向科技领域进发的雄心壮志。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的答疑解惑,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打破思维桎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问题。“文科类学生为何要学物理?”在互动提问环节,一名学生就向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靳志文发出了“灵魂拷问”。对此,靳志文表示,物理学科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对历史等文科也有一定的帮助,像考古、文物修复等文科类专业现在也应用了许多数字技术。在学习中,学会打破学科壁垒,善于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魅力,也是一门成长必修课。

此外,针对“女生不适合学机械”等刻板印象,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郑李娟也用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鼓励学生打破成见,在填报大学志愿专业时,“不要有性别顾虑,选真正感兴趣的”。面对面交流中,每一次“过来人”的心得点拨,每一场讲座中迸发的思维碰撞和智慧火花,都是对科学家精神的生动注脚。当学科学、爱科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当追逐科技之星成为青少年的自发行动,必然会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具滋养力的土壤,培育源源不断的科技后备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致敬强国青年科学家,不仅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高质量发展中澎湃的青春活力,更有助于推动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蔚然成风,让科技之光不断传递下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