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以体育德,让思政之光照进心灵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4-07-09 09:43:19  点击:

秦彪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受访者供图

“老师,听您这课有什么用?《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不是就是一门心灵鸡汤课?”一名学生提问。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秦彪生至今还记得,2011年他在北京体育大学上的第一节课。学生的问题引起了秦彪生的很多思考:如何在理论传授的同时把思政课的价值传递给学生?

此后,秦彪生非常重视讲《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节课。他会讲清楚这门课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内容,也会在课堂上跟学生探讨,问问他们如何看待这门课程,想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一堂思政课为学生提供的精神智慧可能会支撑他一辈子。”

课堂上,秦彪生与学生热烈讨论,旁征博引、以例为证,“接地气”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生活中,他是大家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贴心交谈,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解答他们遇到的思想困惑,传输“正能量”。

埋在心里的种子发了芽

高中时,阅读报纸是秦彪生最大的乐趣,他享受前沿的时政热点和专业的社会评论给他带来的冲击与思考。学生时代的爱好让他在高考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时秦彪生从未担心过从这个“冷门”专业毕业后的去向,对于怀有“教师情结”的他而言,政治教师是心中最理想的职业。

进入大学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很多课程让秦彪生常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逻辑学就是很有趣的一门课,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能力。”此外,伦理学也是秦彪生在本科时最喜欢钻研的课程。“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实,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伦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解释,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不觉得它枯燥无味了。”哲学理论被秦彪生当作人生的锦囊,面对困惑和低潮时,他都会用它来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寻找令他豁然开朗的答案。

受大学老师的影响,本科毕业后,秦彪生选择了伦理学专业继续深造。在博士、博士后、出国访问交流期间,秦彪生又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条路,不断给自己充电。正因有了交叉学科的学习经历,他在看待问题的视野、思维的训练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秦彪生认为,思政课能够比较全面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政治观、法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理论和知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阐释党治国理政理念以及相关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对学生产生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思政课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扮演了人生的引导者、生活的管理者,为学生提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方法论,帮助学生形成有道德、有修为、有信仰、有理想的健康人格。”对于秦彪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他的专业,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是他受益终身的精神导航。

体育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火花

秦彪生所任职的北京体育大学,有着鲜明的体育特色。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坚持因材施教,是秦彪生在讲课过程中的最大体会。“学生的文化水平不同、专业不同、接受方式也不同,绝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

思政课上表演话剧,这种“奇思妙想”在秦彪生的课堂上并不少见。“要做到整堂课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的很难。”为此,秦彪生绞尽脑汁。他会在课堂上鼓励武术专项学生演练一套“功夫”,然后与其讨论中华武术蕴含的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会在排球专项学生秀了行云流水的动作之后和他们讲述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阐述为国争光、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更会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真正把体育运动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外,他还不断研究如何将课堂变得有趣有料、有声有色,推动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抽象学科,教学实践中,秦彪生一直在证明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切身体会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性;也能听到即将迈出校园的毕业生回首四年经历,为懵懂的大一新生答疑解惑;还能感受到学生围绕某个热点案例激烈讨论后达成共识的情感共鸣。

“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秦彪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空间,准确把握学生特点,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互动和自我思考。课堂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 只要它能实现教学目标,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渗透于课堂教学全部内容, 都可以纳入其中。经过实践,他与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总结出热点讨论、主题演讲、主题汇报、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多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他对课堂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研究曾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获得二等奖。

体育本身就是教育,对人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秉持“以体育人”的工作理念,秦彪生与学院其他老师一道,充分利用本校独特的体育资源,挖掘体育思政元素,不断构建具有体育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他们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录制《冠军说》,在网上播放量超千万,通过对话奥运会冠军,打造“以体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样态。他们和学校其他学院强强联合,将思政课堂搬到冰雪场上、排球场上,给同学们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思政课,以增强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未来,秦彪生计划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探索更多模式,让思政课更好地结合体育领域,用活体育资源和体育元素,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支撑点和路径。

在不断探索中遇见更美的光

想要讲好思政课,就要把握好“深”和“浅”。“思政课一方面需要进行学理性阐释,一方面要体现政治性。两者的结合是有一定难度的。”秦彪生表示,思政课面对的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讲课时既要将理论的深度和魅力表达出来,又要深入浅出地把理论传输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只有将理论讲明白、讲彻底、讲具体,才能说服人,再晦涩的理论也会有新的打开方式。”

“大学阶段要注重自主学习,在课上,我会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在‘玩乐’中引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课外,我会鼓励他们走出去,比如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圆明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秦彪生在教学之余,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方法。

“想要讲好思政课,就要先接近学生。”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求,他结合90后、00后学生的特点,专门开设课程公众号“德法课堂”,定期进行课程文章推送、学生作业展示以及党和国家最新文件、国内外时政解读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备受学生们喜爱。

课程模式的探索永远是进行时。“翻转课堂”突破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是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以学生主讲为主,师生共同参与,探求新知、共享成果的一种动态课堂。由秦彪生主持的北京教改项目《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 注重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统一、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统一,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凸显学习的多元化、多样性、过程性和激励性。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将翻转课堂理念运用到思政课中, 形成“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除了课堂教学,他还会积极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畅谈生活中的趣闻轶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学生们平等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至今,毕业的学生都经常会给秦彪生发来信息,与他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我热爱这份工作,喜欢和学生打交道。”秦彪生表示,作为思政课老师更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到“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