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聊城:今年新高一将开设发展指导课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7-08-31 09:29:51  点击:

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是我省首批新高考改革的试水者。新高考将采取3+3模式,高一新生面对的是选课走班、文理分科取消以及高校“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

而且,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面对新的高考政策,高中课程如何改,学生如何面对,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课程的选择性增加,也“倒逼”普通高中开设发展指导课。

目前,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是配套新高考的又一重磅政策。

按照规定,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占4个学分,重点在高一、二年级实施。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占4学分,学生将配专职或兼职生涯规划导师

2017年秋季学期,我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周期。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迫切需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指导、学业选修指导、职业行业体验、专业选择指导。

学生发展指导共计4学分,其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1学分,职业体验活动3学分,重点在高一、二年级实施,每周安排1课时或统筹使用。

对于学生发展指导课,学校可根据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

高中学校要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日志,有条件的可借助科学诊断工具、测量量表,对学生发展进行诊断评估,了解学生职业发展倾向。

高中学校,还要发挥好心理辅导室作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并在高中时期内保持稳定,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导师进行专业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个人兴趣特长,开设发展规划课很有必要

我省夏季高考,2020年起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两依据”的第一个依据,即国家统考的科目,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第二个依据是指国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合格考,第二是等级考。

合格考,就是所有的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都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合格考,既是毕业的一个重要的评判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可以参加高职高专招生的重要依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等级考。等级考,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方向、将来考大学的专业,甚至职业兴趣,来确定感兴趣的三科。当然,高校对等级考科目组合也会有要求。

也就是说,文理分科取消,实行选课走班后将更考验学生对于自己兴趣特长以及未来发展的选择和定位。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后想上哪类大学,选什么专业,按照新高考方案学生在选课走班之前要有大体的目标。

在高中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目标,以便为学生提供科学选课指导。

如果没有生涯规划,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比较迷茫。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很少有人能按自己的兴趣发展,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该负责人坦言,孩子们往往是不知道学什么,反正不喜欢学习,都很功利化,现阶段是这种状况。

“不想当医生,也不想当老师。想干什么?不知道。”该负责人说,现在填报高考志愿选专业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只知道以后不想干什么。

因此,该负责人认为,高中开设发展规划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目标很有必要。

“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利于考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长期以来,我省高校招生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先选择相应批次的高校投档,再依据专业计划缺额情况调剂录取,使得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的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无从体现,专业选择权也很难保证。

自2020年开始,我省高校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

“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还有一点是,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

“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可以解决将学校选择放在首位,学生被迫选择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专业的问题;贴合考生的人生规划,更好地尊重了本人的专业取向和兴趣爱好,有利于考生的成长与发展;三是这种模式将促使高校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多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学校品牌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

来源: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