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党的事业永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质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他指出,“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精心引导和系统培育。要坚持系统思维、遵行科学规律、强化顶层设计,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开设思政课,上好思政课,与校外联合开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高科技,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扎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能只是课程化。课程化固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但还需要有其他有效形式。教育学的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既要有课程化的正式课程,也要有非课程化的非正式课程,而且后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在大中小学坚持开展传统的课程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非课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非课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巩固课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结果并进一步拓展。
在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要以创新为抓手。没有创新,就很难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增进创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而且还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念、形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行之有效的。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校内资源是学校师生员工的优秀德行与校史。用学生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以及校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从而相信书本课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道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可见。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校外的人与事,以及各种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遗址、旧址、军营、工业中心、高科技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国防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甚至独有的校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增强崇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应用高科技。高科技的发展不仅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切实提高了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使用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技术。随着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和元宇宙不断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能获得更大的创新性。
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大学、中学、小学切实行动起来。目前一些大学、中学、小学已经开展联合备课、授课、教研、科研活动。这些还很不够,要有进一步的行动,比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到大学进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等。2022年12月27日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公布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组建情况,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之举,牵头高校和成员单位要切实共同行动起来。
总而言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大中小学携手发力齐创新。全国各地各校要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之要求创新性地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创新立德树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