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了一辈子地,之前根本不敢想,在沙漠里还能种出西红柿!”杭锦旗永兴村农民温喜全感慨道。
丰收时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光伏板下一排排红彤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人民网记者 齐浩男摄
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一度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
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在周边生活的农牧民每天与黄沙作战,苦不堪言。
1978年,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库布其沙漠成为主战场。
经过多年治理,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提炼总结的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模式,为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
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新华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根深扎沙地、叶望向苍穹。总书记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定位。
内蒙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扛起责任担当。科技支撑、产业引领、政策支持三措并举,合力形成了独具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区防沙治沙任务1500万亩,已完成1716.18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30万亩,已完成237.58万亩,均实现超额完成。
如今,站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光伏基地的观景平台上,俯瞰大地,一块块光伏板连成一片,墨蓝色的“光伏长城”闪闪发光,绿能在黄沙上涌动。
生态、生产、生活“三赢”的治沙局面正在北疆大地徐徐展现——
黄河岸边,乌兰布和沙漠黄沙连绵,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王爷地肉苁蓉产业治沙示范基地,漫漫梭梭林望不到边际。一丛丛梭梭与肉苁蓉根脉相接,互为给养,生态工程已成为富民工程。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密密麻麻的治沙网格一眼望不到边,牢牢地把黄沙封锁。通过探索“以路治沙”模式,翁牛特旗已建成16条穿沙公路,对沙地腹部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绿进沙退”。
赤峰市翁牛特旗2024年新建的穿沙公路。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截至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累计完成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防沙治沙1.55亿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祖国北疆正在构筑起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