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鸟和哺乳动物传播种子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对无脊椎动物在植物种子传播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胡蜂竟也是传播种子的好“媒人”。这项关于胡蜂传播植物种子的识别机制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领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种子传播策略通常包括风传播、水传播、自身重力或弹力传播、哺乳动物传播、鸟传播、蚂蚁传播等,一些由无脊椎动物完成的、不同寻常的种子传播策略,总会激起公众对动植物共生关系的好奇心。而探索这些不常见的种子传播策略,有助于人们了解复杂的动植物互惠关系。
胡蜂传播是蚁播植物中罕见的种子传播类型,目前仅在龄草属、沉香属种类等3个被子植物科中被发现。百部科百部属的大百部是传统的药用植物,研究人员在进行百部属植物调查时发现,大百部蒴果内的种子在其自然生境及人工栽培条件下都会被胡蜂取食和传播。令人惊讶的是,胡蜂取食大百部传播体的行为,极像猎取昆虫的过程。觅食的胡蜂先以之字形飞行轨迹靠近传播体,当接近约10厘米时,胡蜂会进行猛扑。随后它会花费几分钟咬掉带有油质体的种子,飞行一定距离后,再对所携带的传播体进行加工。胡蜂搓揉大百部种子,咬掉大部分油质体后,丢弃的种子落到地面上会被觅食的蚂蚁进行二次传播。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的陈高博士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人员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化学分析、触角电位测定、胡蜂触角上的蛋白受体确定及系列行为实验,解析了大百部种子被胡蜂传播的机制。研究揭示胡蜂在大百部种子传播过程中扮演长距离传播的角色,大百部油质体在模拟昆虫血淋巴的同时,所释放的嗅觉线索是维持胡蜂和大百部传播体关系的重要信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