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骸坠落,“猜测”结束
“担心显然没有根据”,德国电视一台9日称,美国专家此前警告说,碎片可能会“不受控制”地进入大气层,人类居住地区会遭受碎片雨,引发全球恐慌。但事实是,中国捍卫了其“国际惯例”的做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9日通报,经监测分析,当天上午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北纬2.65°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美国之音”称,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国最大火箭的残骸于9日坠落在印度洋,撞击点位于马尔代夫群岛以西的洋面。台湾“中央社”称,对照大陆提供的位置,残骸坠落地点是在马尔代夫西南的达卢环礁的西南方外海。
在中方通报后,按路透社的说法,“连日来人们对碎片坠落地点的猜测结束了”。“所有跟踪长征五号B火箭重返大气层的人都可以放松了。火箭坠落了。”美国空间跟踪网站在推特上写道。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局长比尔·尼尔森声称,中国未能达到有关太空碎片的“负责任标准”。美国太空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碎片坠落的确切位置、影响及范围都尚不明了。
“这次中国火箭残骸的坠落总体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溅落时大部分是烧完了的,只剩几片可能由于大气环境差异没有充分燃烧。”《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溅落过程中可能受到强风等因素影响,存在理论计算和实际溅落轨迹的差异,所有国家都一样,不会因航天器是美国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除目前SpaceX的重复使用火箭外,所有传统航天发射运载工具完成发射任务后抛弃的第一级、第二级溅落残骸,没有一个国家是以主动可控的方式让其返回的,各国都是以预先规划方式无控溅落。
可耻的“双重标准”
尽管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时无法控制,但发射之前,科学家会计算好坠落轨道,以尽量减少可能的威胁。但过去几天,“失控”“可能坠落在纽约或者更大的城市”“技术落后”……西方舆论场对中国长征5号B火箭的议论和指责声一片。随着火箭残骸坠落,这轮“热烈讨论”突然平息,但余波仍在。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日称,过去一周,世界各地都在追踪这枚“失控”火箭。美国太空部队第18太空控制中队此前列出哥斯达黎加、海地、澳大利亚等近十个具体国家,称其为可能的坠落地。在推特上,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写道,“看来中国赌赢了,但其做法仍然是鲁莽的”。
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满足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的要求,长征五号B火箭与长征五号火箭相比,是将一级火箭作为末级使用,不增加姿态调整和速度修正,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因此出现了末级残骸再入大气层烧毁的问题。其实这是航天火箭发射的一个正常做法。
王亚男说,不管火箭实际运行和预想的有什么差异,它在地球表面的投影轨迹必须精准,否则不可能完成运载任务。中国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已经顺利到达,太阳能板顺利展开,所以火箭不可能失控或没有足够控制力。“我有时候的确有些怀疑西方社会的科技常识,对于这样的评价逻辑竟然也会有人相信。”
德国技术新闻网站Golem称,NASA局长批评中国,但中国的处理方式是国际惯例。欧洲航天局以这样的方式处理火箭,阿丽亚娜5-ECA型运载火箭在推送卫星后,也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进入地球大气层。俄罗斯《真理报》援引一名俄专家的话说,此前在俄北部和哈萨克斯坦都发生过火箭碎片掉落的情况,各级火箭落到地球上可以说是正常情况。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8日列举了太空碎片在人类活动区域坠落的几个例子: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残骸失控,碎片坠落在澳大利亚西部;一个多月前,美国SpaceX的“猎鹰9”火箭残骸落在华盛顿州一个农场。《俄罗斯报》称,“猎鹰9”第一级火箭设计用于重复发射,第二级在完成任务后坠入大气燃烧,第二级火箭也是“不可控”的。
“中国的太空碎片?威胁,小心,它会砸中你!美国的太空碎片?它是一场电影场景般的绚丽灯光秀!”“今日俄罗斯”8日用这样的标题讽刺西方媒体“双标”。在推特上,网友整理了一张左右对照的表,左边,美国《纽约邮报》、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国《独立报》等大炒中国火箭残骸如何“失控”,右边是这些媒体之前吹嘘“猎鹰9”火箭残骸带来“神秘光芒”“点亮夜空”。
多名航天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火箭技术“老”同样是彻头彻尾的“双标”,要么是西方媒体采访了外行“专家”,要么就是故意为之。因为中美在火箭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主要差距是运载能力。
“中国人是好样的!”
黄志澄对《环球时报》说,与此前相比,美西方国家这次对中国火箭残骸去向尤为关注,一方面因为目前中美关系较为紧张,美不放过任何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机会;另一方面,西方对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的预测性分析,实际上也是他们的一种反导练兵。“虽然这次火箭的末级不是一枚真实的导弹,但其飞行轨迹和再入大气层性能参数的预测,可作为他们对预测真实的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的参数的演习。这种再入大气层参数的预测对以后精确反导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
在“今日俄罗斯”看来,此次美国媒体对中国“太空垃圾”的风险感知,激起一种歇斯底里情绪。这是其惯用伎俩,体现了制造“话题”、主导“话语”的能力。美国政客、智库和媒体正在公开寻求通过编排“话题”来影响针对中国的对话。
文章称,SpaceX公司的碎片总是会落到地球和人们的财产上,但我们不会把它的星际飞船描绘成威胁或邪恶的东西。所以答案是,诋毁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事,美国有地缘政治利益,而且它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剧本。就在前不久,美国的“战略竞争法案”承诺每年提供3亿美元,侧重有关“一带一路”项目的“负面新闻”。
香港01网站分析说,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小事”,紧盯中美的媒体在这种氛围下很可能会强行“加戏”,而美国政府的表态又给媒体提供了消费空间。文章提到6日美国防长奥斯汀在记者会上的表现——一边称“不会击落中国火箭残骸”,一边将残骸脱离轨道归咎于中国的疏失。而“击落”“索赔”等词汇让人感受到挑衅的意味。
北京外国语大学战略传播专家何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面对中国国力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西方媒体比较敏感,一旦出现相关话题,必然成为焦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航天进步,会成为一个结合中国政治的混合考察对象,使其不仅仅成为技术问题。
据俄罗斯“生活”网9日报道,俄天体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苏尔金表示,进入太空时代后,各种火箭残骸和航天装置就定期坠落到地球上,一年数十次。在太平洋中部约4公里深处,有一个“航天器公墓”,被称为“尼莫点”。苏尔金说,中国即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这表明中国已掌握当今最先进的航天技术,“中国人是好样的,他们在太空中将享有平等的权利”。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