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国际新闻

超过意大利追赶美国,英国如何成为欧洲新冠死亡第一国?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0-05-07 10:14:47  点击:

累计死亡29427例。

一度考虑“群体免疫”的英国超过意大利,成为欧洲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在全球范围,英国升为死亡人数第二高国家,仅次于美国。

面对这样一个灰暗的里程碑,刚宣布熬过疫情峰值的英国政府表示,在疫情结束之前比较各国情况为时尚早。再加之各国统计方法不同,相比新冠死亡,“超额死亡”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所谓的超额死亡是将历史平均死亡人数与今年同期的死亡人数进行比较,其中的差额就是超额死亡。统计时不论死因,也就是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

然而欧洲流行病学家设立的数据平台监控显示,在24个欧洲国家中,英国过去四周的超额死亡为各国最高,将意大利和西班牙甩在身后。

相比多个欧洲国家,英国在此次疫情中行动迟缓。直到3月16日伦敦帝国学院报告发出警告后,政府才开始采取严格的限制性措施。

近几周,虽然医院死亡人数逐步下降,但养老院的死亡人数还在继续上涨。检测不足、防护设备缺失、不受重视导致养老院成为被边缘化的第二战场。

灰暗的里程碑

据BBC新闻5月5日报道,英国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拉布在当天的疫情会上将29427人病亡称为“一个巨大的悲剧”,“英国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经历过这种规模(的悲剧)”。

但拉布拒绝将英国与其他国家做比较。他指出,只有在新冠大流行结束之后,“直到获得全球的全因死亡数据”,才能准确判断各国的应对情况。

唐宁街发言人则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上,不同国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还有研究人员指出,从死亡人数在全国人口的占比来看,英国并非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欧洲国家。

根据每10万人中的新冠死亡来看,把居家和养老院非确诊死亡纳入统计的比利时排名第一。其次为西班牙和意大利,英国以43.3例排名第四。

图片来源:卫报

剑桥大学统计学家施皮格尔(David Spiegelhalter)则认同拉布的说法,认为在判断各国疫情应对时,“唯一有意义的比较是考虑到年龄结构的全因超额死亡”。

但欧洲流行病学家设立的EuroMOMO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即便是全因超额死亡,英国在24个欧洲国家中依然排名第一。

该平台根据各国人口和死亡率模式设立了“Z评分”。Z评分在4到7之间为中度超额死亡,Z评分超过15为极度严重超额死亡,意味着相关国家的死亡人数严重超出历史平均水平。

从今年的第13周开始,也就是3月23日到29日一周,英国人口最多的英格兰已经出现极度严重超额死亡。到第15周,也就是4月6日一周,英格兰的Z评分升至44.1,为目前最高峰。

深蓝色为严重超额死亡。图片来源:EuroMOMO

与之相比,意大利的最高峰出现在第14周(3月30日一周),为22.74;西班牙的最高峰也出现在第14周,为34.74。这两国的Z评分最高值均低于英国的最高值。

而在第17周(4月20日一周),英格兰依然处于极度严重超额死亡,此时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经分别回降至中度和轻度。

图片来源:EuroMOMO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第17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全因死亡人数为21997人,比第16周下降354人。这也是自3月20日以来的首次下降。

但即便如此,今年第17周的死亡人数依然比五年同期平均值超出1万多人。在今年的21997人死亡中,有37.4%被标记为新冠死亡;目前尚不清楚剩余死亡中有多少实际为新冠感染死亡。

深蓝色虚线为五年平均死亡人数。图片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EuroMOMO的协调员维斯特加德(Lasse Skafte Vestergaard)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不同国家的超额死亡情况可能与各国实施防疫措施的时间和力度有关。

以三个北欧国家为例,瑞典没有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全靠民众自觉减少不必要出行;挪威则是较早实施封锁的欧洲国家之一。瑞典的超额死亡已经远远超过丹麦和挪威,Z评分最高为14.5;丹麦和挪威则一直保持在历史平均水平,Z评分最高时也维持在3以下。

行动迟缓

在英国成为欧洲死亡人数最多国家之时,反对党工党、卫生领域协会和部分专家已经呼吁对政府的抗疫措施展开调查,以查清英国死亡人数攀升的原因。

英国医院顾问及专家协会工会主席保洛尼(Claudia Paoloni)认为,公开调查能重新评估政府在疫情初期采取的措施,“是否够迅速,是否应该更早实行封锁,在增加检测和追踪接触者上是否应该准备得更好”。

英国医学协会理事会主席纳格浦(Chaand Nagpaul)指出,与很多国家相比,英国遭受疫情影响要晚得多,却出现了如今的局面。而政府最初曾称,死亡2万将是一个‘好结果’。

《金融时报》此前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和英国进行对比,将政府抗疫措施从0到100打分。在英国这一栏,甚至在世卫组织3月13日宣布欧洲为疫情“震中”之后,英国依然是0分。

蓝色为零分。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英国最早在1月31日报告两例确诊病例,均为前往英国的中国游客。2月4日,拉布敦促在中国的英国公民返回英国,英国也是第一个呼吁侨胞回国的国家。

这之后一周,伦敦首次报告本土感染确诊病例。第二天,2月13日,英国首席医疗官惠蒂(Chris Whitty)公布了政府的控制、推迟、研究和缓和四步走计划,以将“可能的疫情暴发”推迟到夏季。

此时,惠蒂称英国民众不需要改变生活习惯,仅需要在打喷嚏时遮掩口鼻。而2月23日,意大利已经对11个市镇实施“封城”。

3月5日,英国出现首例本土死亡病例;确诊病例升至116例,确诊人数在48小时内翻了一倍。四天后,首相约翰逊首次与惠蒂和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 Patrick Vallance)共同就疫情举行新闻发布会。

约翰逊当时表示,给民众最好的建议就是勤洗手。在被问到英国为何没有采取更严格措施时,约翰逊回应称:“我们不应该做没有好处或者好处有限的事情。”

当天, 英国公共卫生部宣布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将协助进行病毒检测。NHS加入之前,英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仅为每天2000次。

甚至在3月12日,也就是世卫组织宣布欧洲为疫情“震中”前一天,英国当局依然表示不会强制性实施保持社交距离政策,仅要求出现轻症的患者在家隔离七天。

这期间,英格兰著名的切尔滕纳姆赛马节照常举行,超过25万人到场。

13日,医学顾问瓦兰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透露政府计划“扩大疫情峰值”,以希望获得“群体免疫”。群体免疫的设想一时引发抗议之声。

直到3月16日,被称为“封城博士”的流行病专家弗格森(Neil Ferguson)带领伦敦帝国学院的团队发布报告警告英国可能面对的严重后果,政府才开始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性措施。

弗格森团队的报告指出,英国政府采取的仅隔离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不限制其他人群的措施无法缓解病毒传播。按照现有做法,英国可能最高有25万人死亡。

这之后,英国开始关闭学校、酒吧、餐馆、娱乐场所,民众被要求避免非必要海外出行。3月23日,约翰逊宣布英国全国“封城”。

同样在3月23日,德国的病毒检测能力已经达到每天10.3万次。英国当时的检测能力刚从每天5000次上升到1万次,直到上周,英国才首次实现日检10万次的目标。

被边缘化的养老院

早在2月中旬,英国公共卫生部判断,在养老院和社区接受看护的老年人“非常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直到3月13日之前,养老院网站上都能看到公共卫生部的这条疫情指南。

英国养老院居住了约41万名老人。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新冠死亡病例出现在医院,但养老院死亡占新冠死亡的三分之一,超过5890人,为第二大死亡源。

养老院死亡数据中不包括被送入医院后死亡的老人和护工。从4月29日起,英国才开始将养老院和居家死亡的人数纳入新冠死亡病例统计。

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医院的全因死亡人数已经在4月8日达到峰值,共983人死亡,之后持续下降。但养老院的死亡人数却在上涨。

蓝色为医院死亡,红色为养老院死亡。图片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第16周,养老院的死亡人数为7316人;到第17周,养老院的死亡人数升至7911人,上涨8.1%。同一时期,医院死亡人数下降了12.6%。

而在疫情暴发前10周,英国养老院每周的平均死亡人数为2635人。

路透社对英国八所养老院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采访调查后发现,疫情出现以来,由于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保障NHS上,养老院一直面临防护设备和药品短缺。

由于无口罩可用,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护工只能在网上抢购口罩。直到确诊感染住院后,她抢购的口罩才送到家中。这名护工最终不治而亡,年仅26岁。

除了防护设备之外,养老院还面临病毒检测困境。到4月6日,伦敦恩菲尔德区的养老院出现26例死亡,126例疑似感染。但该区养老院每天只能进行10次检测,工作人员直到15日都无法接受检测。

英国政府此前宣布,从4月29日开始,英格兰的所有养老院住户和工作人员都可接受病毒检测。但恩菲尔德区一所养老院只获得了10个试剂盒,其中八个检测结果都为阳性。

还有养老院管理人员认为,NHS决定将部分医院患者转至养老院正是造成养老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3月中旬,为腾出更多床位用于接收新冠患者,NHS宣布将1.5万名患者从医院转到社区康养,部分转入养老院。而转入的患者中包括新冠确诊患者。

卫生部4月初的一份指南中甚至写道,在老人转至或者入住养老院之前,“不需要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直到最近,当局才要求老人在入住养老院前接受病毒检测,从医院转入养老院的患者需隔离14天。

据估算,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英国养老院中至少出现1.2万例超额死亡。

本周,瓦兰斯在就病毒检测接受议员问询时坦言:“在回顾时,如果我们不认为‘这里可以做得不一样’,我会感到惊讶。”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