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9日刊登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特别是近十年来——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追赶西方,甚至在某些领域变得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具创新性。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25年前我来到北京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全面实施。
“尽管如此,如果我在当时,1994年8月,写下中国2018年的样子,人们肯定会以为我是个疯子。”泽林说。
他说,中国——特别是近十年来——令人惊叹的追赶西方速度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长期以来,西方和中国之间存在一种力量平衡。西方拥有技术,中国人拥有大市场并且是世界工厂。中国对西方产品的仿造可能早已不具威胁。
然而,中国人现在自己也变得富有创造力了。他们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带来了货币和银行系统的革命。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一样先进并且在全球销量方面领先于后者。上周,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电动公交车早已进入日常生活,而德国尚处于样车测试阶段。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人同样与世界其他地区平起平坐。
“我们惊讶地自问:怎么会这样?我们只是轻信了自己的偏见。我们曾经确实相信,中国人只会仿造。这种看法——回想起来必须承认——有点天真。在14亿人中都没有一群迟早会引起关注的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这不太可能。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条件还不太有利时,他们就开始推动创新了。”
比起中国人,我们更对此感到惊讶。因为中国人看待自己国家的角度不同:西方人认为中国落后是正常的,而中国人自己则视之为暂时的虚弱阶段。中国历史上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创新精神。如今,经过150年失败、不幸和失误后,它正在重归自己惯常的水平。1820年,中国还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中国人眼中,接下来发生鸦片战争、殖民统治和日本侵略的“屈辱世纪”是不幸遭遇,幸运的是它们终被克服。
对于当初落后的原因,人们如今已不再遮遮掩掩。西方能迫使中国屈服的原因在于自视为世界中心的中国朝廷的傲慢。后者认为可以对已在欧洲拉开大幕的技术进步不理不睬,相信自己可置身于所有竞争之外。因此,清政府错过了工业革命。20世纪前半叶,中国内政混乱,几近崩溃。直到40年前的1978年12月,才重新面向世界开放。
此外,人们早已忘记德国也曾仿造过英国机车,“德国制造”也曾是英国人用来贬低德国廉价仿造品的称谓。德国在工业技术上白手起家。而中国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之一,拥有造纸术、瓷器、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因此,我们应尽快告别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毫无个人意志地完成计划目标并用廉价仿冒品入侵西方。顺便提一句,上世纪80年代,西方也对日本抱有类似的刻板印象。
中国的进步越来越基于其创造性人才。而且看上去,他们的想法很快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显然,这里的自由足以推动创新。因为你可以指挥仿造,但无法指挥创造和创新力。如今很清楚的是:中国人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每天都在降低。而西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却没有减少。大众汽车总裁最近说到了点子上:“大众汽车的未来取决于中国。”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