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文艺天地 >菅晓慧谈艺录

一生一世一双人 ——赵孟頫管道升的绝代书画情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8-01-18 15:43:41  点击:


1.jpg

                浙江湖州

2.jpg

               湖州赵孟頫纪念馆

3.jpg

                   管道升与赵孟頫

朋友们,如果让你们提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千载独步的大家,你会想到谁?苏东坡。这个没错,苏东坡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和全才。假如我再问你,还有没有一位像苏东坡一样各个艺术领域通吃的大才全才呢?

真不大好找呢。一个人在一项艺术领域取得成就让人赞叹已属不易,何况是诗书画各个领域?但是,还真有一位,虽然做不到完全比肩苏东坡,但也可以称得上书画诗歌的全能人才,咱们今天谈艺录的主角儿,元代赵孟頫,还有他的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这个三口之家,一样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引人瞩目的华丽家族。

     去年,我买过一本书《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这本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研究赵孟頫的作品。作者孙晓飞,笔名哑樵,都市砍柴人,现供职于《中国老年》杂志,任主编。曾出版长篇小说《两情》,艺术史专著《“新中国画”四大家》,系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大型电视专题片《正道沧桑》、《中华文明5000年》专家组成员。

4.jpg

5.jpg

     这本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赵孟頫一生的经历,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进入赵孟頫的世界。

从少年到青年的前蒙古时代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后代,属于偏远一支的宗室。严格来说,赵孟頫只能算是宋室宗亲,而不是赵宋王孙。因为历经300年风吹雨打,到赵孟頫这一代,宋室宗亲已有三四万人之众,他们湖州赵家这一支,已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而且北宋之初风气是人们对家庭谱系并不重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连名门世族也没有家谱。赵孟頫本身是庶子,他的生母是父亲的妾,地位并不高。1265年赵孟頫12岁时父亲去世,日子从此不好过,成人后甚至穷得娶不上老婆。

    赵孟頫家住湖州,离南宋首都杭州比较近。湖州风光尤胜,北宋时苏东坡曾在此做官。元代文学家戴表元作诗称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赵孟頫家在湖州至少拥有两座园林,其中一座为赵氏菊坡园,赵孟頫自5岁起开始学习书法,习《千字文》,十数年几乎从不停歇,什么情况呢?就是每天要写足500张纸,达1万字,一写就是十数年!看到这里,大家惊不惊叹?为什么赵孟頫能成为书法大家?从5岁起就拿着毛笔每天至少1万字地书写和练习!别说拿着毛笔了,我们今天拿着硬笔每天认真写上1万字试试看,这是一件多么巨大的工作量!现在真正拿笔写字的人少了,就是硬笔,每天能写上10个字的人也少了。人们都在电脑上写东西了,科技进步,时代不同,也许不可同日而语,但就是1万字,你用电脑敲出来,没有三四个小时也完不成。这说明真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成功背后都有着超乎常人数十倍的付出!赵孟頫最有名的书法作品,就是他的各种书体的《千字文》,从童年、少年到青年,赵孟頫究竟写了几千遍《千字文》,连他自己都无从知晓!

    父亲去世,赵孟頫在生母丘氏严厉督促下发愤苦读,无分昼夜。17岁时,赵孟頫以文学家的姿态走出湖州老家,此时,离南宋的灭亡已时日无多。1273年,赵孟頫20岁,为避战乱,躲在远离湖州的德清深山里,1276年,南宋被忽必烈的大军所灭,时年赵孟頫23岁,中国从此进入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共同组成的元代。

 

末世宗室的遗民生活

    南宋灭亡,赵孟頫开始了遗民生活,此时的他写了大量的遗民诗,“故国山川”萦绕在怀,“从此放浪形骸外,何处人间有悔尤。”但光靠清高的不合作,赵孟頫的大家庭坐吃山空,日子日渐下行,为生计所压迫,赵孟頫不得不面对南宋已然逝去的现实。

    赵孟頫苦练书法和绘画的同时,拜大儒敖继公为师,学业精进,达于朝廷。与此同时,赵孟頫与家乡7名才子一起入选“吴兴八骏”,成为一时才俊。赵孟頫27岁时母亲去世,没有了亲人,没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颗破碎的心,行走于上层,乞食于下层,这就是赵孟頫。1284年,赵孟頫幸运地遇上《淳化秘阁法贴》二、五卷,欣喜若狂,之后又千方百计收集其他几卷,终于集齐全本九卷!有了《淳化阁贴》,赵孟頫反复临摹,这一时期,他还见过王羲之的《眠食贴》、《大道贴》,王献之的《保母贴》,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经过千百遍地揣摩学习,加上自己的内化创造,赵孟頫的书法水平终于达到了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水平!

     从22岁到33岁,整整11年时间,赵孟頫在贫困中蹉跎,靠做塾师过活,勉强果腹,没有多余的钱娶妻成家。没有娶妻,但赵孟頫并非没有自己的家庭,他先纳了一个妾,并生有一子,名赵亮。在元代,有着以财计婚的恶俗,当时人们普遍追求奢侈,婚礼花费很大,无力娶妻者大有人在,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对“妾”的需求,对无力承担正常婚姻者来说,纳妾成了一种畸形的婚姻弥补手段。据学者谭晓玲研究,元代的置妾,有的是“正当求娶”,有的则是“直接购买”,这些,都是当时的“合法渠道”。

    贫困,无妻,有才,貌美,33岁的赵孟頫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来到江南寻访遗贤的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对他颇为礼敬,授集贤直学士,赵孟頫终于有了“工作”和地位!

 

娶妻才女管道升

     赵孟頫没出仕之前,书画诗歌才子之名已广为人知,入选程钜夫的举贤名单后,做官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湖州乡绅管伸看上了赵孟頫,有意把自己的女儿仲姬许配给他。

    此时的仲姬,也就是管道升,已是28岁的大齡女了。这个年龄别说在元代,就是今天,也是大齡女青年了。为什么这么大了却没有嫁人呢?这与元代的社会习俗有关。在元代,一些有身份有社会地位的士家大族,轻易不嫁女,形成一种“严于择对”的现象,就是大户人家给女儿找婆家,诗礼巨族是他们的必选,如果没有,宁可不嫁。管道升28岁而晚嫁,正是出于“严于择对”的风气。而这,也是在36岁的赵孟頫入选朝廷访贤名单,马上就有官做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

    管道升对赵孟頫一见倾心。为什么呢,因为一是赵孟頫长得非常好,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这是元史里对赵孟頫外表的记载,这样的大帅哥当时一入朝堂,满朝皆惊;二是赵孟頫本人非常有才,书法绘画及做诗早已名动湖州,管道升本身是才女,才女当然喜欢才子;三是赵孟頫此时还没有正妻,管道升入门即是正妻,赵孟頫万一以后做了高官,可以凭正妻的身份获得封赠。事实上正是如此,赵孟頫荣升一品大员之后,管道升获封魏国夫人。

6.jpg

    管道升能诗,能书,能画,能刺绣,是一位全能型的才女,据说长相也十分美丽,是“女神”级的人物。

7.jpg

                 管道升《墨竹图》

8.jpg

管道升《竹石图》      

9.jpg

管道升《潇湘烟岚》图     

    管道升到底多有才呢?据说她擅画墨竹,能作七八十种墨竹,她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不讲究层次,行笔多用中锋,最上面的竹叶常作“燕飞式”,生动自然。有论者称晴竹新篁,是其所创,寸绢片纸,人争购之,可见管道升画竹在当时已有盛名。

    管道升在湖州瞻仰佛寺时在一堵粉墙上画了《竹石图》,高约丈余,宽一丈五六,巨石以飞白手法画成,晴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一时引得四方游人蜂涌而至。此图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用墨浓淡有致,笔势飞舞。管道升的画,为中国古代女子画作中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画,有诸多名人题跋印章,堪称国宝。

    管道升作的诗也趣味高雅,比如《自题墨竹》:

    内宴归来未夕阳,绡衣犹带御炉香。

    侍奴不用频挥扇,庭竹潇潇生嫩凉。

    诗的前几句并无奇绝之处,而最后一句,却陡起新意,令人惊叹。一个“嫩”字,既写出风的清新,又画出新竹之风如少女一样的娇嫩之态,令人击节!

    还有一首《梅花》: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

    一个“移”字,充满机智,真是妙极。

    当然,还有她那著名的《我侬词》把对赵孟頫的深情写成了千古绝唱: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10.jpg

    管道升不仅画技精湛,做得好诗词,她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小楷端庄,行草俊逸,她曾手书《金刚经》,赠与名山古刹,也曾奉旨书写《千字文》,受到元仁宗高度评价。

    看看,这样的管道升,也只有赵孟頫可嫁,否则还真找不着配得上她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命运就没有管道升幸运,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才女,其夫赵明诚才气不如她并先她去世,后经颠沛离乱,李清照竟然被一个叫张汝舟的恶人骗财骗色且家暴不止,极其悲惨。

    管道升是丈夫疼,儿女敬,皇帝也欣赏,本人又大才,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古代罕见的幸福女人。与赵孟頫结为连理,她“处家事内外整然”,夫妻二人以书画传情,相赠互题的书画作品不在少数。在管道升去世后赵孟頫亲手写下《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并称夫人天资开朗,德容言功,糜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评价甚高。

博学多才赵孟頫

11.jpg

赵孟頫像                

    看完了管道升,我们还是来看一看赵孟頫。为什么人们把赵孟頫称作可以和苏东坡比肩的全才呢?因为他凭一己之力,令魏晋风韵重回元代主流,大楷小楷篆隶行草无一不精,并以书法之笔来绘画。

书画同源、贵有古意的书画思想,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他的艺术影响之广之深令人惊叹,元四家几乎都可称得上是他的学生,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12.jpg

13.jpg

14.jpg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10卷(附外集1卷)。

 

15.jpg

                  鹊华秋色图

16.jpg

                                    双松平远图

    赵孟頫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博学多才、书画俱佳,因此才能够得出“书画本来同”这一重要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7.jpg

                赵孟頫《二羊图》

    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理论与实践,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

             

满门皆才俊

18.jpg

    赵孟頫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子赵雍、孙子赵麟都作《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现都在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当然成就最高的还要数赵孟頫的外孙王蒙,他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

19.jpg

               赵孟頫《人马图》

20.jpg

                子赵雍《人马图》

21.jpg

                  孙赵麟人马图

22.jpg

                      外孙王蒙《太白山图》

     赵孟頫管道升一家在元代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元仁宗称其一家皆能书皇帝的称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家人在书画艺术上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奇观。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可以告诉现代人家庭教育,身体力行的家风熏陶对一个人成才来说多么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家族都是满门满门的优秀,每让后人追思的时候充满赞叹,诗风继世长,这里的“诗”可以看作广义的文化和艺术,是啊,唯有传承文化才能使一个家族立于不败之地,地位、财富、权力相比之下不过是一缕轻烟,轻得都没有重量。

    比翼双飞,千古璧人,赵孟頫管道升可以笑看人间。